衛氏肺吸蟲

衛氏肺吸蟲是一種扁平似似咖啡豆的寄生蟲,是肺吸蟲症致病原中最重要者,必須透過數種中間宿主才能感染人類或其他物種,並完成生活史,呈世界性分布,但東亞、東南亞為主要感染盛行區域。

形態

成蟲雌雄同體,大小約1厘米左右,體型卵圓、色澤棕紅,與咖啡豆極為相似,兩個狀似銀杏葉的睪丸並列於蟲體後三分之一處,因此分類於並殖科,口吸盤與腹吸盤約略等大,分別位於蟲體前端和腹部中央。肺吸蟲的卵呈黃褐色,長度介於68至118微米、寬約39至67微米之間,具有厚壁,且因一端較平使得外觀不對稱,較大的一端則有清楚可見的卵蓋。

生活史

當肺吸蟲的卵碰觸乾淨的水源,纖毛幼蟲(miracidium)便可進入作為第一中間宿主的川蜷、瘤蜷體內,並先後發育成胞狀幼蟲(sporocyst)、雷氏幼蟲(redia),待發育成尾動幼蟲(cercaria)後便可以感染淡水甲殼綱動物等第二中間宿主,包括蟹(如澤蟹、屎蟹、宮崎蟹、毛蟹等)和蝦(如螯蝦),並於這類宿主的鰓或肌肉組織形成囊腫(cyst),再發育成囊狀幼蟲(metacercaria)。生食這些受感染的第二中間宿主,可讓這些幼蟲有機會侵犯腸胃道,並循腹腔穿過橫膈並發育成蟲,可在人或其他動物體內造成肺部、腹腔、甚至可因蟲體移行至各處,造成其他器官的損害。

盛行區

衛氏肺吸蟲為世界性分布,是可寄生人體的各種肺吸蟲中,研究最多的一種,其中又以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東南亞及紐幾內亞為主要盛行區,印度、非洲則有零星案例發生,這可能與當地飲食文化習慣有關,例如日本料理生食的刺身或中華料理未完全熟食的醉蝦、醉蟹,其製作過程未能完全殺死寄生蟲所致。此外,若其他動物曾不慎食入這些受感染物種,同樣也可能被感染,若人類或貓、狗、豬吃下它們,在處理不完全的情況下,也會有染病的風險,但目前尚未有人與人直接傳染的案例。台灣地區則因河川污染嚴重,居民少用淡水蝦蟹,儘管有衛氏肺吸蟲分布,但少有此類病例。

診斷與治療

患者可能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血痰、胸痛、腹痛、腹瀉等典型症狀,乍看與結核病的極為相似,因此必須藉由檢驗痰液、糞便、胃液中的蟲卵作為鑑別診斷(differential diagnosis)的依據,此外,血液中的嗜伊紅球(eosinophil)數量也會增高,淋巴球也會製造出相應的抗體,因此也是診斷的輔助項目,目前以藥物praziquantel或Bithionol作為主要的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