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劇場

街頭劇場

“街頭劇場”是在戶外為觀眾呈現舞蹈、戲劇、音樂、雜技,不同類型演出熔為一爐的劇場。它可以發生在街頭或廣場,可能是流動的劇場事件,也有可能是視覺的裝置呈現。街頭劇場“顛覆”了當下世界各地廣場文化舞台固定、舞美繁複、觀眾陪看的狀態,成為城市創意的“發電機”。

基本信息

簡介

“街頭劇場”(Street Theater)是在戶外為觀眾呈現舞蹈戲劇音樂雜技,不同類型演出熔為一爐的劇場。它絕不是把室內劇場的頂揭掉就好,而是可以發生在街頭或廣場,可能是流動的劇場事件,也有可能是視覺的裝置呈現。街頭劇場以其“流動演出”“簡單舞美”“觀眾主演”的三大特徵,“顛覆”了當下世界各地廣場文化舞台固定、舞美繁複、觀眾陪看的狀態,成為城市創意的“發電機”。

現狀

英國泡泡秀英國泡泡秀

據2008年出版的《歐盟街頭劇場發展報告》顯示,英國法國是擁有最多街頭劇場的國家,已經擁有逾1500個。

歐洲馬路上活躍著3000多個“街頭劇場”表演團體,做著“不需要劇場的演出”。為讓他們集中展示,歐洲的“街頭劇場藝術節”竟多達500多個,法國的亞維儂藝術節、英國的愛丁堡藝術節、挪威的貝爾根藝術節等,都會邀請它們擔任開幕演出。

羅德·瓊斯的“泡泡秀”、荷蘭近距離劇團的“白色天使”,諸如此類的“街頭劇場”正在世界各地風行。

在法國,擁有8個國立的“街頭劇場中心”,其中一個是委託創造中心,設在只有1萬多居民的一個小鎮。藝人們聚集於此,實驗著各式“街頭劇場”表演。有一次,大家嘗試一起做“秋天怎樣來臨”。那是9月,早上9點,鎮上所有的人都被動員起來,一同來到海邊,無盡狂歡。晚上9點,狂歡完的人們被載回小鎮,突然發現:街上鋪了一層金黃的落葉,街兩邊則擺好了兩條很長很長的桌椅,等待全體居民明晨共進早餐。身臨其境的人無不感嘆:原來秋天就這樣在一夜之間來臨!為了這一“夜”知秋,街頭藝術家們早早就開始動手收集落葉,他們的創意是讓全鎮人都成為演員,並且挑戰“街頭劇場”連續“表演”24小時的可能。

“街頭劇場”的代表性藝人——小丑,正為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每年高達1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作著貢獻。1984年,幾位加拿大魁北克的街頭雜耍藝人創立了太陽馬戲,如今早已成為全球文化產業的典範。雖然叫“馬戲團”,但他們從一開始就剔除了傳統馬戲中的動物和表演明星,卻保留下代表“街頭劇場”精神的小丑和帳篷。之後創演的10多台劇目中,小丑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小丑藝人也常常拿著太陽馬戲劇組裡的最高薪水——每場不低於1000美元。3年前《神秘人》來滬演出,為進場觀眾領路的就是小丑。

三大特徵

流動演出

“街頭劇場”最大的外在特徵就是“流動”——無須固定式、高出地面的舞台。

來自英國的“氣球先生”斯蒂夫·寇辛,他不僅能吹出一個巨大的氣球,還能把自己“裝”進去,一路“踩”著氣球走。

荷蘭的近距離劇團表演的“白衣天使秀”,只有3名踩高蹺的演員,能舞動天使翅膀,在人群中翩翩起舞。

除了節目演員本身的“行動”,還可以到隊伍長的人群中演出,以緩解排隊等候的煩悶情緒。

舞美簡單 成本可控

由於沒有了固定舞台,就少了搭建、燈光等硬體的成本支出。舞美裝置在國內劇場和廣場演出支出上占據的百分比向來不低,而且其“精美”程度甚至可以“上不封頂”。也是因為沒有舞台,就不必像廣場舞蹈合唱等演出一樣,需要“眾演員”來“撐滿”舞台,同樣降低了人工成本。
無論是“氣球先生”還是“泡泡先生”,他們的道具僅僅是氣球和肥皂泡,無須任何舞美布景或燈光效果,就能以一個人表演的節目及其巧心思贏得掌聲。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則在行進中,以鼓為樂器表演舞蹈,展現出原住民的生活習俗和藝術能量。

節目豐富 觀眾主動

街頭劇場是室內劇場演出的“外移”,門類多集中在群舞、合唱、戲曲表演這幾類,而且大部分“人多勢眾”。而“街頭劇場”要求一個、幾個演員在缺乏舞美等高科技手段的協助下,依舊能吸引眾人眼球。這就對節目內容、質量、門類提出較高要求。選取節目的標準有四條:“創意、快樂、幽默、互動”。

節目特點

1、創意:創意是在街頭瞬間抓住最多觀眾的關鍵。2009西班牙薩拉戈薩街頭劇場藝術節大獎得主阿根廷的尼諾·瑞垂特,以其《廁所風雲》的表演受邀來到2010世博會。他以靈巧的肢體、生動的表情,展現出人們在方便的時候也可以天馬行空發揮想像力。而體育學院學生表演的花式跳繩,更是讓觀眾大開眼界,成為網上瘋傳的視頻之一。還有上海原始人菁英俱樂部則把武術與流行舞蹈相結合。

2、快樂:好的創意自然帶給觀眾意想不到的快樂。

3、幽默:快樂和幽默,最適合傳遞給排隊等候觀眾的情緒。

4、互動:它是在流動性、創意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打動觀眾的手段。

代表性演員

荷蘭白天使荷蘭白天使

“泡泡先生”羅德·瓊斯,英國“21世紀小丑”、荷蘭近距離劇團的“白色天使”、演“廁所風雲”的尼諾·瑞垂特、把自己裝進氣球里的斯蒂夫·寇辛、阿根廷的“足球先生”維克多·羅布蘭等都是世界級的“街頭劇場”藝術家。

羅德·瓊斯,今年(2010年)34歲,已做了18年街頭藝人,前16年是扮小丑;2年前,羅德突發奇想,轉行玩起“泡泡秀”,這下一“泡”而紅。如今他不斷接到世界各地的邀約,身著紅黑相間的禮帽和禮服,拿著奇形怪狀的“模子”,和著自己調製的音樂,朝著人群,吹出色彩艷麗、各式各樣的泡泡。遊客們傳遞著泡泡,也傳遞著尖叫和歡笑。無需複雜道具,也不必大筆投入,只要有演技、有創意,一個人或幾個人,就能演得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

意義

城市的中心——廣場,正是人們創造歷史與文化的所在。人們在廣場上普及新知、匯聚老友,也享受文化給予我們的詩意生活和創意空間。廣場不僅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享受到文化體驗,也因為創意與人群互動產生的變化,成為城市創意的“發電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