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國5

多嬌海南 大江之源 大江之源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叢書名: 行走中國
精裝: 71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5201000, 7545201000
條形碼: 9787545201000
尺寸: 25.2 x 19.2 x 6.6 cm
重量: 2.4 Kg

內容簡介

《行走中國5(套裝共5冊)》讓我們循著大自然的瑰麗,沿著古文明的蹤跡,期待著一次次震撼和感動。與此同時,一路走去,我們將接觸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同習俗、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讓華夏大地異彩紛呈、魅力無限。正是這些綻放在中國大地上絢爛的民族之花,給沉寂的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和魅力。一路走去,我們還將沿著歷代英雄的足跡,遙想他們為民族的生存發展所創建的豐功偉績,以激勵自己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壯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中華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國的瑰寶。在大地之上建設著家園、創造著文化、守護著文明、延續著民族精神的華夏兒女,更是這片神奇土地永恆的靈魂。《行走中國5(套裝共5冊)》,固然是對中國自然地理、歷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記錄,更是一場關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現。

目錄

原味侗鄉
總序江山多嬌魂脈永系
自序不了鄉情十萬年
總述那片黃土地
生態侗鄉
那山那水那林
一腳踏三省
楚越古通道
瓜香果甜六畜旺
酒醇稻花黃
淵源侗鄉
古老的侗族有多古
神秘的本土宗教
侗鄉儺文化
行歌坐夜晚圍耶思無邪
侗鄉美食
民藝侗鄉
獨特的建築文化
楚風越俗共生輝的民居藝術
震驚中外的侗族大歌
情在弦中的侗鄉琵琶
看不夠的侗戲
團團圓圓的哆耶舞
天梯上的廣西侗族
越國遺俗——龍勝
侗族花橋之鄉——三江
原汁原味黔東南
侗族古都——黎平
大歌之鄉——從江
美麗侗鄉——榕江
侗文化長廊——懷化
楚越古通道——通道
侗人心中聖地——靖州
湘西古夜郎——新晃
古今兩神農——洪江
古儺文化之鄉——銅仁
儺技傳承之地——銅仁市
古儺之風遺存——玉屏
中國鑼藝術之鄉——萬山
附錄
侗女絕活
侗女工藝
新鮮澳門
總序江山多嬌魂脈永系
總述悠遊於新鮮澳門
蓮花寶地百年澳門
一澳門緣與源
二南國濠江寶地
三雙面澳門
四中西節慶匯澳門
古韻風神文化標地
五東西合“壁”——遠東第一大教堂
六凝固的朝聖樂章
七澳門“留白”前地風景
八嶺南民宅西關大屋
九和諧共生的本土建築
濠江名家博物知古
十西儒利瑪竇
十一國父孫中山
十二音樂家冼星海
十三濃縮的澳門——澳門博物館
十四在住宅博物館臨海聽風
十五澳門的典當王國
光影流離夜色澳門
十六濠江不夜天
十七鏡海飛虹澳門三橋
十八金碧輝煌的澳門威尼斯人
街街角角走遍澳門
十九細數澳門老字號
二十本島悠遊
二十一氹仔官也
十二徒步路環
附錄
多嬌海南
總序 江山多嬌 魂脈永系
自序 我的海南緣
總述 海南如此多嬌
海南速寫
海南魅力
最小的省最大的特區
目擊十五年前的海南
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口漫步
海口印象
潮潤的風
椰樹處處迎風立
在海口吃海鮮
探訪火山口
古炮台滄桑
五公祠懷古
走訪海瑞墓
橫渡瓊州海峽
明珠三亞
三亞,東方夏威夷
夜的河,晝的橋
請到天涯海角來
三亞歸來不看海
登臨鹿回頭
天下第一灣——亞龍灣
三亞火爆的“旅遊房產”
處處多嬌
五指山探幽
翡翠山城
我愛五指山
漫遊熱帶雨林
尾聲
懷念椰風艷陽時
後記
滔滔黃河
總序江山多嬌魂脈永系
本書導讀示意圖
自序暢想黃河
總述多愁善變的母親河
黃河流域示意圖
浩蕩大黃河
中華民族的搖籃
西存長安東有洛陽
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源頭
黃河源頭之謎
河源自在此山中
高原的珍珠湖
草原的門戶
悠悠青海湖
九曲十八灣
美麗的鄂爾多斯
水庫中的炳靈寺
河西走廊的大門
佛教藝術的精華
塞上江南屬寧夏
西夏王陵再探訪
遊牧民族的今天
陝大峽谷
七百公里大峽谷
革命搖籃延安
夏遠古文明
汾水流域
中國民歌之鄉
中原大地
八水繞長安
九朝古都洛陽
開封
黃河入海流
仰望泰山之尊
水滸傳的舞台
孔子故里曲阜
最後一個村莊
助讀書目
索引
旅遊黃頁
萬里長江
總序江山多嬌魂脈永系
本書導讀示意圖
總述長江,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長江流域示意圖
大江之源
大江之源
江源人家
保護母親河的故鄉
川江兩岸
金沙江
大渡河
岷江上游
成都
永遠的三峽
永遠的三峽
山城重慶
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
三峽風情
從宜昌到入海口
九曲荊江
江城武漢
赤壁懷古
兩湖一山
古城南京
揚州漫話
鎮江懷古
摩登上海
助讀書目
索引
旅遊黃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