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與進化

行為與進化

本書對多種生靈包括人類本身的取食、求偶、爭鬥、模仿等十多種行為作了有選擇的描述,初步揭示了它們的某些進化軌跡。內容豐富,趣味盎然,文筆流暢,通俗易懂。其中還涵蓋了相關的生物學、社會學和哲學命題,給不同層次的讀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以新的思考和啟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對多種生靈包括人類本身的取食、求偶、爭鬥、模仿等十多種行為作了有選擇的描述,初步揭示了它們的某些進化軌跡。內容豐富,趣味盎然,文筆流暢,通俗易懂。其中還涵蓋了相關的生物學、社會學和哲學命題,給不同層次的讀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以新的思考和啟迪。

書中收集了與內容密切相連的各類圖片120幅,包括著名藝術大師畢卡索、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精美作品,並配有簡明、生動的文字描述,為讀者提供更為愉悅的視覺享受。

行為與進化都是難解的謎團,本書將它們聯繫起來,並涉及一般動物和人類兩個方面,這樣的著作頗有特色,在國內也極為少見。相信本書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將起到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

李難,進化生物學資深學者。早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歷任上海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全國高師生物進化論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東亞科學、技術、醫學史學會會員。撰寫《生物進化論》(1982)、《進化論教程》(1990)、《進化生物學基礎》(2005)系列高校生物進化教材,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為全國性的推薦教材,前後重印26次,尤其對我國生物學界年輕一代的科學世界觀產生積極影響。作者深信行為進化的意義,在國內的進化論教材中他首先把“行為進化”作為獨立章節引進教材,進入課堂。 作者學識廣博、思路開闊。他在生物學、哲學、藝術等幾個內容迥異的領域中作出貢獻。在上述方面他發表了180萬字的著作和論文,他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授西方美術史教學達8年之久;他到過日本、美國、法國、俄羅斯等1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參觀和訪問,那裡的學術氛圍和風土人情都為他的工作。

圖書目錄

 1研究概述

1.1 簡史

1.2 基本概念

1.3 主要環節

1.4 意義和方法

2取食

2.1 菌類的“吸收”方式

2.2 植物的“光合”反應

2.3 動物的“覓取”行為

2.4 覓食行為進化實例

2.5 靈長類食物結構引發的思考

3動物的性行為

3.1 性的起源

3.2動物性行為的進化

3.3 性行為進化實例

4人類的性行為

4.1 男女性別特徵及其形成

4.2 人類性行為及其進化

4.3 性愛與美感的外貌特徵

5哺乳

5.1 原始的哺乳行為

5.2 乳房的進化

5.3 人類哺乳引發的社會風波

6視覺行為

6.1 達爾文論視覺起源

6.2 遠古地球上的有眼動物

6.3 視覺器官形成的階段

6.4 人類視覺與心理狀態

7通訊行為

7.1 通訊方式的類型

7.2 通訊信號起源實例

7.3 通訊系統的起源和發展

8爭鬥

8.1 爭鬥的類型

8.2 有節制的爭鬥

……

9模仿

10社群行為

11利他行為

12行為進化的生理基礎

13行為進化的機制

附錄一 行走和飛行的起源

附錄二 地震前動物的異常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