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萬木草堂畫目卷

行書萬木草堂畫目卷

行書萬木草堂畫目卷,紙本。縱18.8厘米,橫2186厘米。該手卷按時代順序列出萬木草堂所收藏的從唐至清的中國畫388目,每朝畫目之前各有一段文字,論述該朝繪畫之興衰、特點及影響。每目之下,註明畫的形式(卷或冊幅等)、質地(絹本或紙本),多數目下加上品評,比較集中地表達了康有為對唐末以來我國繪畫及其演變的看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康有為的美學思想。

基本信息

名稱:行書萬木草堂畫目卷
藏館:南海區博物館藏
時代:民國
信息:紙本。縱18.8厘米,橫2186厘米

相關信息

這是康有為先生於1917年在美國公使館的美森院中所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書畫的長篇論著,共約1.5萬字。該手卷按時代順序列出萬木草堂所收藏的從唐至清的中國畫388目,每朝畫目之前各有一段文字,論述該朝繪畫之興衰、特點及影響。每目之下,註明畫的形式(卷或冊幅等)、質地(絹本或紙本),多數目下加上品評,比較集中地表達了康有為對唐末以來我國繪畫及其演變的看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康有為的美學思想。

康有為:萬木草堂藏畫目(節選)

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極矣,蓋由畫論之謬也。請正其本,探其始,明其訓。《爾雅》云:"畫。形也。"《廣雅》:"畫,類也。"《說文》:"畫,畛也。"《釋名》:"畫,掛也。"《書》稱:"彰施五采作繪。"《論語》:"繪事後素。"然則畫以象形類物。界畫,著色為主,無能少議之。故陸士衡曰:"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張彥遠曰:"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敗,以傳既往之蹤。記傳所以敘其事,有能載其形;賦頌所以詠其美,不能備其象;圖畫之制,所以兼之。"今見善足以勸,見惡足以戒也,若夫傳神阿堵象形之迫肖云爾,非取神即可棄形,更非寫意即可忘形也。遍覽百國作畫皆同,故今歐美之畫與六朝唐宋之法同。惟中國近世以禪入畫,自王維作《雪裡芭蕉》始,後人誤尊之。蘇、米撥棄形似,倡為士氣。元、明大攻界畫為匠筆而擯斥之。夫士大夫作畫安能專精體物,勢必自寫逸氣以鳴高,故只寫山川,或間寫花竹。率皆簡率荒略,而以氣韻自矜。此為別派則可,若專精體物,非匠人畢生專詣為之,必不能精。中國既擯畫匠,此中國近世車所以衰敗也。昔人誚黃筌寫蟲鳥鳴引頸伸足為謬,謂鳴時引頸則不伸足,伸足則不引頸。夫以黃筌之精工專詣猶誤謬,而謂士夫遊藝之餘,能盡萬物之性歟,必不可得矣!然則,專貴士氣為寫畫正宗,豈不謬哉?今特矯正之:以形神為主而不取寫意以著色界畫為正,而以墨筆粗簡者為別派;士氣固可貴,而以院體為畫正法。庶救五百年來偏謬之畫論,而中國之畫乃可醫而有進取也。今工商百器皆藉於畫,畫不改進,工商無可言。此則鄙人藏畫、論畫之意以復古為更新"。海內識者當不河漢斯言耶?
唐畫
吾見唐畫鮮少,向見之亦不敢信。自敦煌石室發現,有所信據,則唐畫以寫形為主,色濃而氣厚,用筆多拙。尚有一二武梁祠畫像,意尊古者則愛其古,然精深妙麗實不若宋人也。唐人未尚山水,故摩詰遂為創祖。至五代,荊、關、董、巨乃摹北宗真山水而成宗,以開宋法,然實由變唐之板拙而導以生氣者,終非唐人所致。吾於唐也,仍以為夏殷之忠質焉。
五代畫
荊、關、董、巨之山水,徐熙、黃筌、周文矩之花鳥人物,貫休之佛像異獸,皆冠百代,為畫宗師,盛矣哉!五代之畫也,由質而文之導師也。但宋無所不備,而五代諸名家皆入於宋,故吾總歸之宋畫而特尊之。
宋畫
畫至於五代,有唐之樸厚而新開精深華妙之體;至宋人出而集其成,無體不備,無美不臻,且其時院體爭奇競新,甚且以之試士,此則今歐、美之重物質尚未之及。吾遍游歐、美各國,頻觀於其畫院,考其十五紀前之畫,皆為神畫,無少變化。若印度、突厥、波斯之畫,尤板滯無味,自鄶以下矣。故論大地萬國之畫,當西十五紀前無有我中國。若即吾中國,動尊張、陸、王、吳,大概亦出於尊古過甚。鄙意以為中國之畫,亦至宋而後變化至極,非六朝、唐所能及。如周之又監二代,而鬱郁非夏殷所能比也。故敢謂宋人畫為西十五紀前大地萬國之最,後有知者當能證明之。吾之搜宋畫為考其源流,以令吾國人士知所從事焉。
元畫
中國自宋前,畫皆象形,雖貴氣韻生動,而未嘗不極尚逼真。院畫稱界畫,實為必然,無可議者。今歐人尤尚之。自東坡謬發高論,以禪品畫,謂作畫似見與兒童鄰,則畫馬必須在牝牡驪黃之外。於是,元四家大痴、雲林、叔明、仲圭出,以其高士逸筆,大發寫意之論,而攻院體,尤攻界畫;遠祖荊、關董、巨,近取營邱、華原,盡掃漢、晉、六朝、唐、宋之畫,而以寫胸中邱壑為尚。於是,明、清從之。爾來論畫之書,皆為寫意之說,擯呵寫形界畫,斥為匠體。群盲同室,呶呶論日,後生攤書論畫,皆為所蔽,奉為金科玉律,不敢稍背繩墨,不則若犯大不韙,見屏識者。高天厚地,自作畫囚。後生既不能人人為高士,豈能自出邱壑?只有塗墨妄偷古人粉本,謬寫枯澹之山水及不類之人物花鳥而已。若欲令之圖建章宮千門百戶,或長揚羽獵之千乘萬騎,或清明上河之水陸舟車風俗,則瞠乎閣筆,不知所措。試問近數百年畫人名家能作此畫不?以舉中國畫人數百年不能作此畫,崦惟模山范水,梅蘭竹菊,蕭條之數筆,則大號曰名家,以此而與歐、美畫人競,不有若持抬槍以與五十三生的之大炮戰乎?蓋中國畫學之衰,至今為極矣,則不能不追源作俑,以歸罪於元四家也,夫元四家皆高士,其畫超逸澹遠,與禪之大鑒同。即歐人亦自有水粉畫、墨畫,亦以逸澹開宗,特不尊為正宗,則於畫法無害。吾於四家未嘗不好之甚,則但以為逸品,不奪唐、宋之正宗云爾。惟國人陷溺甚深,則不得不大呼以救正之。
明畫
凡物窮則變。宋畫精工既極,自不得不變為逸澹,亦猶朱學盛極,陽明學出焉。明代雖宗元四家,至人家不懸雲林畫,以為俗物;然去宋不遠,明中葉前,畫人多學宋畫,故雖不知名之畫人,亦多有精深華妙之畫,至可觀矣。至晚明,元四家一統畫說,香光主盟,畫人多逸筆,即學元畫亦有取焉。
國朝畫
中國畫學至國朝而衰弊極矣。豈止衰弊,至今郡邑無聞畫人者。其遺餘二三名宿,摹寫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筆數筆,味同嚼蠟,豈復能傳後,以與今歐美、日本競勝哉?蓋即四王、二石,稍存元人逸筆,已非唐、宋正宗,比之宋人,已同鄶下,無非無議矣。唯揮、蔣、二南,妙麗有古人意,其餘則一邱之貉,無可取焉。墨井寡傳,郎世寧乃山西法,它日當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講之,當以郎世寧為太祖矣。如仍守舊不變,則中國畫學應遂滅絕。國人豈無英絕之士應運而興,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
作於1917年,節選自中州書畫社出版的《康有為墨跡選》(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