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整一律

行動整一律

行動整一律(inner-consistency of enacting)是戲劇結構安排遵循的完整、統一原則。在戲劇史上最早提出行動整一原則的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在《詩學》第七章說:“悲劇是對於一個完整而具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一件事物可能完整而缺乏長度)。所謂‘完整’指事之有頭,有身,有尾。所謂‘頭’,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發生者;所謂‘尾’,恰與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規自然地上承某事者,但無他事繼其後;所謂‘身’,指事之承前啟後者。所以結構完美的布局不能隨便起訖,而必須遵照此處所說的方式。”

清代戲曲理論家

在中國戲劇史上,較早對此作明確闡述的是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他在《閒情偶寄》的《詞曲部》中說:“後人作傳奇,但知為一人而作,不知為一事而作。盡此一人所行之事,逐節鋪陳,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則可,謂之全本,則為斷線之珠,無梁之屋。”認為劇中人物的行動須有聯繫,要完整和統一。

重要標誌

行動的完整、統一要求動作前後貫串,因果相承,不同人物的動作線有內在聯繫,不能彼此無關。這是戲劇創作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也是衡量戲劇作品結構藝術成就的重要標誌。

具體方式多種多樣

實現行動整一的具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

1、通過情節一致來達到行動的整一性。

這種方式以貫串全劇的中心事件為樞紐,將戲劇動作歸於集中、統一。但並不排斥其他與中心事件有一定聯繫的次要事件。

2、通過情節一致、地點一致和時間一致來達到行動的整一性。

即後來人們所說的三一律或三整一律。這種方式是歐洲古典主義戲劇家在曲解亞里士多德理論的情況下提出的。他們認為全劇只有寫一天之內、在同一地點發生的一個故事,才能走向行動的整一性。情節、地點、時間的相對集中,確實是行動具有整一性的重要因素,但限制太甚卻會影響藝術想像力的發揮和作品真實性的程度。

3、通過人物的一致來達到行動的整一性。

這種方式以貫串全劇的中心人物為樞紐,使戲劇動作趨於集中、統一。但這裡所謂的中心人物,可以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可以是其他人物。中心人物可以與一個主要事件有緊密的聯繫,如李漁主張的“一人一事”,也可以讓中心人物活動於相對並列的若干事件中。

4、通過內在情緒一致來達到行動的整一性。

方式集中、統一

這種方式以人物心理活動為樞紐,將戲劇動作集中、統一起來。它常以打破傳統的舞台時空觀念為特徵。 西方現代派劇作家J.-P.薩特、S.貝克特、E.尤內斯庫等常採用這種方式。

戲劇詩歌

不論採用哪種方式來實現行動的整一性,都須和主題思想的統一結合起來。劇本的主題思想是通過人物的行動來體現的,沒有行動的統一性就沒有主題思想的統一性。然而主題思想是作品的靈魂,它對於全劇的人物行動具有強烈的凝聚作用。別林斯基在《戲劇詩歌》中說:“樸素、簡單和情節的統一性(也就是意味著基本概念的統一性)必須是構成戲劇的主要條件之一;在它裡面,一切都必須朝向一個目標,一個意圖。”美國戲劇理論家勞遜在《戲劇與電影的劇作理論與技巧》中說:“在實踐

中,真正的統一性必須來自主題和動作的結合;”“將動作集結在一個特定的目的上就構成了作為戲劇本質的完整運動。”李漁說:“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又說貫串全劇的“一人一事,即作傳奇之主腦也”。

這些見解都強調了行動的整一與主題思想的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