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曲腹蛛

"P.51

形態描述

雌蛛體長8.00—9.50。體長9.50者,腹部長7.50,寬9.20.8眼兩列均後曲,中眼域前邊稍大於後邊,長寬約等。
背甲紅褐色,胸甲黃色,螯肢觸肢、顎葉、步足皆黃褐色。步足粗壯,無刺。腹部背面彈頭形,前寬後狹,末端鈍圓。前緣中央略向後凹入,此凹陷部分有3個褐色橢圓形肌痕,其側有若干大小不等的褐色斑。
肩部各有一大隆起,上有幾圈不規則的環形黃白色斑紋,隆起的頂端及前半部呈褐色,後半部及兩隆起之間為黃白色。中央為分支細紋,兩側有肌痕3對,第2對大,位於隆起之後內側。腹面黃白色,紡器黃褐色。外雌器垂體呈舌狀,遠端稍加厚。
黃昏布圓網在山野路邊芭茅上,蛛居網中,白天隱蔽。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中國(河南湖南福建台灣四川貴州雲南)
國外分布:日本

基本信息


編號:

13634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Metathelae

中文亞目:

新蛛亞目

中文科名:

園蛛科

拉丁科名:

Araneidae

中文亞科:

園蛛亞科

拉丁亞科:

Araneinae

中文屬名:

曲腹蛛屬

拉丁屬名:

Cyrtarachne

拉丁種名:

bufo

定名人:

(Bosenberg et Strand)

年代:

1906

中文名:

蟾蜍曲腹蛛

ogenus:

Poecilopachys

原始文獻:

Abh. Senckenbg. Ges. 30(1-2):241, pl.3, fig.12, pl.11, fig.219

模式產地:

日本

生境:

灌木叢及農田 黃昏布網于山野路邊芭茅上

國內分布:

四川, 河南, 貴州, 湖南, 雲南, 台灣, 福建

國外分布:

日本, 朝鮮

備註:

動物志中分布無"朝鮮"

資料來源:

馮鍾琪,1990 P.51, 陳孝恩 高君川,1990 P.59, 朱傳典,1983 P.30,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蜘蛛目 園蛛科:268-26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