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紋尊

蟠螭紋尊

中國古代青銅器。

注音

蟠螭紋尊 pán chī wén zūn

基本信息

 春秋晚期
青銅通高26厘米1958年武進淹城出土。
尊作三段式,器形矮胖,腹中部滿飾蟠螭紋。

蟠螭紋尊蟠螭紋尊

關鍵字

尊或作共名,或作專名。銅器銘文常將“尊”、“彝”二字聯用,這時尊是禮器的共名。北宋才把一種盛酒器專稱為尊。形似觚而中部較粗,口徑較大;也有少數方尊。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戰國已很少見。有一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模擬鳥獸形狀,統稱鳥獸尊,有鳥尊、羊尊、虎尊、牛尊等。它們是另一類酒器,只是器名與尊相通。

 

蟠螭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蟠螭紋中的“蟠”屈曲,“螭”為沒有角的龍。其特徵為張口,卷尾,或兩龍相交,或群龍交纏。一般交龍個體較大,這是與蟠虺紋有別之處。蟠螭紋多見於鼎、敦、豆、壺、盤等頸、腹、蓋、足部,它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