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科

螳螂科

螳螂,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螳螂目昆蟲的總稱。為中大型昆蟲,頭部倒三角形,複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體態多樣。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並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常捕捉害蟲,故對於人類來說益蟲。

基本信息

螳螂科Mantidae

螳螂有一個靈活的倒三角頭,一對複眼分置頭部兩側,兩隻複眼中間有呈三角形排列的三顆單眼。咀嚼式的口器,最大特徵是那對發達的鐮刀狀前足,足上還長著尖銳的鋸刺。翅膀發達,前翅革質,形成翅蓋以保護後翅,後翅膜質、呈扇狀。螳螂不論成蟲或若蟲都是純肉食性且螳螂只捕食活蟲。大部分螳螂為晝行性。

螳螂科 螳螂科

螳螂產卵時,同時分泌泡沫狀膠質來包覆卵粒,當這些泡沫狀膠質硬化之後,便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卵塊(即螵蛸)。每一種螳螂的螵蛸都有特定的形狀與大小。一般一個螵蛸內有20~40粒卵排成數列,每隻雌螳螂可產4~5個螵蛸。中華大刀螳或寬腹螳螂的螵蛸內則含有數百粒卵。

螳螂 螳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