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島[浙江舟山螞蟻島]

螞蟻島[浙江舟山螞蟻島]

螞蟻島位於舟山群島東南部,以島建鄉,與金庸筆下桃花島隔港相鄰,與東方漁都沈家門漁港相距6.5海里。由大小四個島嶼組成,陸域面積2.84平方公里,人口3958人,為一鄉一社區(村)五個經濟合作社組織體制。螞蟻島鄉五六十年代曾是全國漁區的一面旗幟,獲周總理簽發的國務院獎狀—全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誕生了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以艱苦創業的精神名揚全國,班禪、許世友、李維漢、習近平等30多名領導來過螞蟻島。

基本信息

概況

螞蟻島 螞蟻島

螞蟻島位於舟山群島東南部,以島建鄉,以島建鄉,與“金庸筆下桃花島”隔港相鄰,與沈家門漁港相距6.5海里,全鄉陸域面積2.64平方公里,人口4600人,下轄3個行政村。螞蟻島鄉是全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浙江省漁農村現代化建設示範鄉;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環境保護“六個一”工程先進單位;舟山市衛生鄉;舟山市生態(鄉)鎮建設示範點;舟山市首批小康鄉鎮。螞蟻島為普陀區螞蟻島鄉政府駐地。北距沈家門鎮8.5 公里,南隔清滋門水道距桃花島1.7公里,最高點大平崗海拔157.3米,海岸線長7.82公里。螞蟻島略呈長方形,形如螞蟻,故名。東西走向,西部稍寬,長2公里,寬西部1.4公里,東部1.1公里,陸域面積2.22平方公里,海岸線曲折,灣岬相間,岙口多,海灣多呈馬蹄狀,是漁船的良好避風錨地。居民以漁為主,20世紀50年代,是勤儉辦社的先進單位。曾獲國務院獎勵。島上有5個行政村,2000年末,有居民1203戶,4485人。

名稱由來

螞蟻島螞蟻島
螞蟻島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從高處俯視,螞蟻島面積非常小,地形以山地為主,酷似一隻在東海上爬動的螞蟻,所以叫螞蟻島。螞蟻島是舟山群島最小的島。

歷史沿革

螞蟻島 螞蟻島

1950年,螞蟻島被解放之初,島上漁民生活極端貧困。但是,困難沒有壓倒螞蟻島人民,他們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開展生產自救。全島漁民群情振奮,掀起了一股自力更生、互幫互助、艱苦創業的熱潮。在那個年代,就有小小螞蟻勝蘇聯的說法,它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1952年,舟山第一個漁業生產互助組在螞蟻島成立,人民公社的雛形由此產生。 1958年9月,螞蟻島建立起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螞蟻島人民公社。從此,螞蟻島成為全國農村艱苦創業的典範,是中國漁業戰線的一面旗幟,"把螞蟻島人民公社紅旗插遍全國漁區"的號召,讓小小螞蟻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名噪一時。劉少奇李維漢許世友等眾多中央領導人曾親臨視察。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那首家喻戶曉的《軍港之夜》,就是軍旅作家馬金星在螞蟻島體驗生活期間作的詞。

"當年,阿拉螞蟻島人硬是'不要國家一分錢',本著'勤儉辦一切事業'的堅強決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一窮二白的螞蟻島建設成為浙江沿海漁區乃至全國聞名的漁業先進典型。"螞蟻島創業紀念室的管理人員劉亞珠,上世紀50年代中期曾擔任過螞蟻島鄉副鄉長、人民公社副社長,對於螞蟻島民眾當年熱火朝天的創業歷程深有感觸。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民公社的體制不再適應改革開放的發展,1982年初,長達30年的螞蟻島人民公社解體。如今,螞蟻人繼承了老一輩"艱苦創業、敢啃骨頭"的精神,根據本鄉的資源狀態,大力發展蝦皮(飯蝦)圍捕、加工業,現在已發展成為浙江省最大的蝦皮市場,出產的蝦皮以殼薄軟透明味道鮮美而遠近聞名。螞蟻島富裕起來的同時開始考慮鄉民的文化休閒場所,螞蟻島漁民休閒文化廣場早已竣工,該廣場坐落在螞蟻大道南側,占地約4000平方米。廣場裡建成了3隻具有漁家特色的木質涼亭,與毗鄰的海灘景區連為一體,是觀光和休憩的絕佳去處。廣場內的小道用舊木板鋪設而成,舊船拆解下來的木料豎在岸邊變成欄桿,顯得古樸莊重。就連那路燈也是充滿著濃濃魚腥味的船用紅綠燈,而廣場上的一個小泳池,又使漁家風情有了現代味道。廣場投入使用以來,吸引了眾多民眾自發開展各類休閒娛樂活動,極大豐富了民眾的精神生活,促進了螞蟻島的鄉風文明建設。

多年來,螞蟻島一直致力於旅遊生態島的建設,現全島森林覆蓋率為46.4%,綠化面積達60%。島上庭院綠化的花草樹木,品種多達300種之多,空氣清新,環境整潔,是一座名符其實的綠島。綠化僅僅是螞蟻島生態建設的一部分,前年,螞蟻島在舟山市各小島中首先制定了生態鄉建設規劃,目標是把螞蟻島打造成一個擁有比較發達的生態經濟、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優美的家園。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螞蟻島就實行全國獨一無二的殯葬制度,把死者全部安葬在螞蟻島主島旁邊的小螞蟻島,即死人和活人分島而"居",保證了主島的生態環境。大小螞蟻島隔海相望,近在咫尺,那一灣海峽就像但丁詩篇中的冥河,當你在這裡發現,人的一生,生命的兩端似乎已經被限定了,生於大螞蟻,死葬小螞蟻,或許你會像但丁一樣被感動。最近,螞蟻島鄉還出資在公共場所及重要路口裝置了太陽能庭院燈和草坪燈,這也是該鄉促進生態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

主要景點

螞蟻島螞蟻島

主要景點有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舊址(成立於1958年7月26日)、創業紀念館、“三八”婦女海塘世紀虹公園、文明路、大沙岙等。島上還開闢了眾多的漁家樂活動。現有航船碼頭快艇碼頭、漁民碼頭三個碼頭。

“三八”婦女海塘

“三八”婦女海塘是螞蟻島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的集體體現,它浸透著螞蟻島婦女辛勤勞動的汗水,凝結著螞蟻島婦女的心血。1972年臘月,螞蟻島人民公社“苦戰3年,圍塘造田”的號召得到全島300多名婦女的熱烈回響,她們搶時間、趕潮水、冒嚴寒、頂烈日,起早摸黑,不怕苦,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海塘建設工地。經過一年零四個月的辛勤勞動,“三八”婦女海塘終於建成。
該海塘是全島婦女汗水和心血的結晶,是螞蟻島民眾為子孫後代造福的歷史見證,它永遠激勵著現今的螞蟻島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解放思想,開拓前進,創造更加美好的螞蟻島
“世紀虹公園”

螞蟻島“世紀虹公園”1999年建造,當時就要迎來一個新世紀,因此起名為世紀虹。又因這裡有一片樟樹林,當地的居民習慣的稱它們為樟樹林。入口的前面有個“八里香亭”,這是2002年5月份上海作家協會的作家們來到此地,由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葉辛取名,並由著名書法家葛德瑞書寫的。由於繞島一周為八里,又因這裡的樟樹林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清香,因此取名為“八里香亭”,還應景題寫了兩幅對聯。
這裡不但綠樹密布,樟樹成蔭,往山上看去,更是滿目生機盎然的綠,黑松、杉木、木荷、棟樹等層層疊疊,滿山遍野。全島綠化面積達58%以上,綠化覆蓋率達98%。在1978年時,螞蟻島鄉就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單位。
早在50年代末,螞蟻島山是禿頭山,後來人民公社成立了林業隊,開始進山種樹,把山上的所有墳墓拆遷到了小螞蟻(是個無人小島),現在島上看不到一處墳墓。山上樹木品種繁多,達400多個品種,北邊以灌木類型為主,南邊以草灌類型為主,林相結構合理。在1983年,中央電視台就在這裡攝製過《綠化荒島》的紀錄片。

榮譽稱號

螞蟻島螞蟻島
改革開放以來,螞蟻島人民積極回響黨的號召,不斷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艱苦創業,取得了不少新的業績,先後獲得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環境保護“六個一”工程先進單位;浙江省生態鄉浙江省東海明珠鄉浙江省衛生鄉;浙江省文明鄉;浙江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浙江省漁農村現代化建設示範鄉;浙江省的“蝦皮之鄉”、“燈圍之鄉”;浙江省各類大專院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浙江省黨員培訓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體育強鄉;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等榮譽稱號。

燈圍之鄉
燈圍是螞蟻島漁業的傳統作業之一,燈光圍網作業是利用中上層魚類的趨光性,在漁船上安裝亮度較強的燈泡,引誘魚類驟集而圍捕之,這種作業對資源破壞較少。故為休漁期間允許出海的作業之一。現全鄉共有燈圍船隻53組,其中深水燈圍18組。2005年燈圍產值2157萬元,產量10082噸。
蝦皮之鄉
螞蟻島工業以水產加工為主。螞蟻島出產的“蝦皮”,以中國毛蝦為原料,採用先進的設備和傳統的工藝完美結合精製而成,殼軟且薄而透明,味道鮮美。近年來螞蟻島人把蝦皮產銷作為發展經濟的重點來抓,目前已發展成為浙江省最大的集捕撈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蝦皮之鄉。品種主要有:熟皮,生皮、滷蝦等;規格有散裝、小包裝系列等。2000年,島上建立起全市惟一一家“蝦皮市場”,日加工能力可達300噸以上。

交通信息

自駕車

螞蟻島休閒漁家樂螞蟻島休閒漁家樂
經滬杭甬高速公路到北侖出口下,開到郭巨碼頭上“東海神珠”輪直達桃花島(航班:星期一至星期五郭巨開8:30,桃花開16:00星期六郭巨開8:30、11:00,桃花開9:30、16:00星期日郭巨開8:30、14:10,桃花開13:00、16:00)。

客車

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可坐當地的長途班車先到舟山沈家門,再乘計程車到墩頭碼頭,可隨時乘坐“桃花島輪”“金庸輪”或“神侶一號”直達桃花島。
寧波的遊客也可在寧波北站乘坐桃花島的班車直達桃花島(班次:寧波北站開7:00,桃花島射鵰城開15:40)。

輪船

寧波的遊客還可在寧波大榭碼頭乘坐“翔鴻”輪快艇直達桃花島(航班:大榭開8:00,桃花島開15:30)。
在“海天佛國”普陀山旅遊的遊客可直接乘當地的快艇直達桃花島。(航班:普陀山開8:00、13:00、15:00,桃花島開:9:00、14:00、16:00)。

殯葬制度

螞蟻島螞蟻島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螞蟻島就實行全國獨一無二的殯葬制度,把死者全部安葬在螞蟻島主島旁邊的小螞蟻島,即死人和活人分島而"居",保證了主島的生態環境。大小螞蟻島隔海相望,近在咫尺,那一灣海峽就像但丁詩篇中的冥河,當你在這裡發現,人的一生,生命的兩端似乎已經被限定了,生於大螞蟻,死葬小螞蟻,或許你會像但丁一樣被感動。最近,螞蟻島鄉還出資在公共場所及重要路口裝置了太陽能庭院燈和草坪燈,這也是該鄉促進生態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