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是通過DNA重組技術得到的兩個基因重組後的表達產物。另一種含義就是介導兩個細胞質膜融合的一組蛋白,如在仙台病毒脂雙層外側小葉中含有的兩種糖蛋白之一,介導病毒被膜與宿主細胞質膜的融合作用。另一種糖蛋白是血細胞凝集素神經醯胺酶。 兩個不同的蛋白質連成一個大分子。可以通過化學方法連線,也可通過基因的融合來實現。

融合蛋白簡介

融合蛋白圖片融合蛋白圖片

在基因操作中,對一些分子數小的多肽基因常採用融合的方法與某一基因(如lac)相連,二者之間接上某一酶(如凝血酶)的切口,以增加在體內表達後產物的穩定性,也有的故意使兩個分子串連融合以提高療效,如IL-3與GM-CSF。也有與分泌性蛋白的信號肽基因組成融合基因,以使表達產物分泌到膜外或胞外。

融合蛋白 - 技術概況 融合蛋白技術是為獲得大量標準融合蛋白而進行的有目的性的基因融合和蛋白表達方法。利用融合蛋白技術,可構建和表達具有多種功能的新型目的蛋白。

技術特點

融合基因可在原核細胞(如大腸桿菌) 也可在真核細胞中進行表達。

原核表達系統的特點是時程短,費用低,是科研中的主要工具。其缺點是真核蛋白表達沒有得到確切修飾;大量蛋 白常常沉澱成不溶性包涵體聚合物,需要複雜的變性和復性過程;大量蛋白的分泌較困難。真核表達系統的特點是蛋白翻譯後加工機會多,甚至可被改造成人源型;真核細胞易被轉染,具有遺傳穩定性和可重複性;產物可被分泌,提純簡單,成本低。

技術內容

構建融合蛋白的基本原則是, 將第一個蛋白的終止密碼子刪除,再接上帶有終止密碼子的第二個蛋白基因,以實現兩個基因的共同表達。具體步驟有:

1.進行目的基因的克隆:根據基因序列互補原則 ,設計合適的引物序列,以cDNA為模板,利用PCR技術擴增不同的目的DNA片段。

2.在載體中進行重組:通過限制內切酶將兩個DNA片段進行酶切並回收,然後通過連線酶將兩個具有相同末端酶切位點的基因片段進行體外連線,並克隆到高表達質粒載體中,構建重組質粒。

3.將重組表達載體轉染宿主細胞並利用選擇標誌進行篩選及測序。

4.融合基因的誘導表達及表達蛋白的純化 。

技術關鍵

在構建融合蛋白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兩蛋白間的接頭序列( Linker ),即連線肽。它的長度對蛋白質的摺疊和穩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接頭序列太短,可能影響兩蛋白高級結構的摺疊,從而相互干擾;如果接頭序列太長,又涉及免疫原性的問題,因為接頭序列本身就是新的抗原。

一般來說, 3-5 個胺基酸的Linker 可滿足大部分融合蛋白的正確摺疊的要求。 有人嘗試在融合蛋白間加入一段有疏水性和一定伸展性的較長肽鏈,如(Gly4Ser1),目的是將兩者分開,以緩解相互干擾作用, 並獲得了滿意的結果。 但具體涉及到每種蛋白時,需具體分析。當我們構建融合蛋白時,應多選擇幾種融合方式, 從中最佳化出理想的連線方式。另外,大量研究表明連線肽的柔性和疏水性對不擾亂蛋白質的功能結構域是十分重要的。

遺憾的是,目前對於連線肽序列的設計還沒有可靠的選擇標準。現在,大多數連線肽序列的設計和選擇仍主要依賴於直覺。儘管依賴於蛋白質的一級結構來預測其二級結構已經產生了重大的進步,但是我們對於序列和結構之間的關係的了解還是很有限的。

臨床的套用

DNA疫苗 目前,疫苗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疫苗是用減毒或殺死的病原體來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第二代疫苗是用生物技術和重組DNA技術研製的組分疫苗注射機體誘導免疫應答; 第三代疫苗是直接注射基因重組的抗原基因來激活人體免疫系統,即DNA疫苗。

DNA疫苗與傳統疫苗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如易於生產,穩定性強,成本低廉等,並可同時誘導體液與細胞免疫應答。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成功製成的多價重組抗體融合蛋白 CYF196(國內尚未上市)就是一種DNA疫苗, 它能有效防治下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因為CYF196對病毒的主要受體-位於呼吸道上皮中的細胞間黏附分子有高度親和力,對鼻病毒感染有較強的防禦功能。

雙功能酶(多功能酶) 以往研究發現 , 在利用基因融合所構建的大的酶分子中,如果用以構成融合蛋白的各個酶分子的整個編碼序列均保留於新的酶分子中,則融合蛋白一般均保留所構成的酶分子各自的酶活性。

並且發現在這些新構建的融合蛋白中,蛋白的正確摺疊以及各個酶的活性部位均未受到影響,與單個酶相比,融合蛋白的酶的比活力為50%-100%,對於催化連續反應的兩種或幾種酶, 利用基因融合的方法構成的融合蛋白可產生“ 鄰近效應” (proximity effect)。

目前研究發現, 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脫氫酶融合蛋白在一定條件下,其偶聯反應產生 NADH 的速度是同時加入這兩種酶的反應速度的兩倍以上。同時過渡態時間縮短近四倍。

定向藥物 定向藥物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藥物;另一部分是可以與病灶特異性結合的配基。通過融合蛋白技術將這兩部分融合在一起, 即可構成一個具有獨特構象與功能的蛋白質。

常見的幾種融合蛋白

免疫球蛋白(Ig)融合蛋白

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是指在基因水平將目的基因同Ig部分片段基因相連,並在真核或原核細胞中表達出的具有上述兩部分結構域的重組蛋白。據目的蛋白與Ig不同片斷相連,可將其分為二大類 :一類為Fab(Fv)融合蛋白; 另一類為 Fc融合蛋白。

甲狀旁腺激素(PTH)融合蛋白

甲狀旁腺激素 (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是由甲狀旁腺主細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種單鏈多肽激素,成熟PTH含84個胺基酸殘基, 分子量約為 9500,是人體內調節鈣磷代謝及骨轉換的最為重要的激素之一。它主要通過作用於靶細胞膜上腺苷酸環化酶系統, 增加胞漿內cAMP及焦磷酸鹽 (PPi) 的水平來發揮作用。

細胞因子重組融合蛋白

細胞因子重組融合蛋白是一類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將編碼細胞因子和其他有特定功能的蛋白分子基因序列連線並表達相應蛋白質融合產物。其結構特點為將細胞因子功能活性域與其他分子的活性域融合,各組分可發揮協同作用,使融合蛋白的生物學活性較各單體大大增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