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河中作

蝶戀花·河中作

《蝶戀花·河中作》是南宋詞人趙鼎所寫的一首故地重遊的懷人詞。上片描寫春日登臨水邊高樓所見之景色。下片用“曾倚哀弦”跌回往日,當年詞人曾在此地飲酒, 聽人“歌斷黃金縷”;而今人去樓空,不勝淒涼傷感。全詞情景相生,意緒雖悲涼,然飽含真摯情意。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蝶戀花①·河中作②
盡日③東風吹綠樹。向晚④輕寒,數點催花雨。年少淒涼天付與,更堪春思縈離緒。
臨水高樓攜酒處。曾倚哀弦⑤,歌斷黃金縷⑥。樓下水流何處去,憑欄目送蒼煙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蝶戀花·河中作  意境圖蝶戀花·河中作 意境圖
①蝶戀花:詞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採用於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
②河中: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濟。
③盡日:終日。
④向晚:傍晚。
⑤倚哀弦(xián):指以哀傷的弦聲伴唱。
⑥黃金縷(lǚ):原指初生的鵝黃色柳條,此處也指離別之曲,樂府有《楊柳枝》曲。

白話譯文

終日都是東風吹響綠樹。傍晚外面的天氣有點寒冷,多了幾點細雨。年少和淒涼都付給了上天,怎么能忍受那思緒縈繞心間呢。
坐在河流旁的高樓上喝酒。曾經用哀傷的弦聲伴唱,唱了《黃金縷》同時心腸也斷了。樓下的水將要流向什麼地方呢,靠在欄桿上遙望蒼煙慢慢的就到了晚上。

創作背景

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詞人還沒有考上進士,入京城做官,由詞題“河中作”可以看出此詞是詞人在家鄉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由景及情,寫詞人的離愁別緒。上片起首的“盡日東風吹綠樹”一句,詞人寫整日吹拂的東風吹醒了沉睡的大地,萬物開始復甦,樹上綠意漸染,點明了此時是初春。接下來的“向晚輕寒,數點催花雨”兩句,寫天色向晚,空氣中泛著輕微的寒氣,一場初春的細雨灑落下來,催促著春花早日開放。

“催花雨”在宋詞中多有出現,意為春雨一過,春花自會早日開放,富含著濃厚的自然哲理。後面的“年少淒涼天付與,更堪春思縈離緒”兩句,詞人說年少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但他卻覺得是淒涼的,因為詞人心中正被不堪忍受的“春思”和離愁別恨所擾。“天付與”三字,是詞人在飽受這種愁苦的折磨之下所發出的自嘲之語,說這種情緒是上天賦予的,是不可解脫的。上片,詞人先寫春意萌動的景色,再抒心中的苦恨,以樂景襯衷情,更加強烈地抒發了詞人別離之愁苦。

詞的下片寫思人。下片起首的“臨水高樓攜酒處。曾倚哀弦,歌斷黃金縷”三句,詞人回想昔日送別時的情景,點明了作別之人是高樓上的女子,作別之地是臨水高樓。這三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高樓之上,詞人和這位女子飲酒作別,詞人以絲竹伴唱,一曲賦別。“黃金縷”三字,形象地形容了初春的柳絲嫩色逼人的樣子,“斷”字此處為折斷之意,折柳在古詩詞中有贈別之意,由此可知,“歌斷黃金縷”指的就是以歌贈別。結拍的“樓下水流何處去,憑欄目送蒼煙暮”二句,詞人說樓下的流水將會流到哪裡去呢?他在高樓上憑欄遠望,目送著流水和人遠去,直到掩入那蒼茫的煙波暮色之中。“樓下水流何處去”一句,詞人化用了杜牧《題安州浮雲寺寄湖州張郎中》里的“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二句,以“水流”比喻“人去”,表達得含蓄自然。下片,詞人托物言志,抒發了他的恩人情懷。
全詞曲折含蓄,深婉動人,韻味頗為深遠。

名家點評

晚清詞人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趙忠簡詞,王氏四印齋刻入《南宋四名家詞》。清剛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國之思,流溢行間句里。……而卷端《蝶戀花》乃有句云:“年少淒涼天賦與。更堪春思縈離緒。”閒情綺語,安在為盛德之累耶。

作者介紹

趙鼎(1085-1147)字元鎮,號得全居士,宋代解州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公元1106年(宋徽宗崇寧五年)舉進士。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任尚書右僕射兼知樞密院事,次年為宰相。其詞“清剛沈至,卓然名家”。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得全居士詞》一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