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夢[原著]

蝴蝶夢[原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蝴蝶夢》原名《呂蓓卡》(又譯《麗貝卡》),是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發表於1938年,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並被改編搬上銀幕,由擅長飾演莎士比亞筆下角色的名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Laurence Olivier)爵士主演男主角麥克西姆。該片上映以來久盛不衰。

簡介

譯林出版社(1994年5月版)中文書籍封面 (譯者:林智玲 程德)譯林出版社(1994年5月版)中文書籍封面 (譯者:林智玲 程德)

名稱:《蝴蝶夢》 Rebecca
作者:達夫妮•杜穆里埃 Daphne du Maurier

達夫妮•杜穆里埃在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此人於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除在倒敘段落中被間接提到外,從未在書中出現,但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並能通過其忠僕、情夫等繼續控制曼陀麗莊園直至最後將這個莊園燒毀。小說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敘述者身份出現的第一人稱,雖是喜怒哀樂俱全的活人,實際上卻處處起著烘托呂蓓卡的作用,作者這種以“實有”陪襯“虛無”的手法頗為別致。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過刻畫呂蓓卡那種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麥克西姆•德溫特的畸形婚姻,對英國上層社會中的享樂至上、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利偽善等現象作了生動的揭露。作者還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較成功地渲染了兩種氣氛:一方面是纏綿悱惻的懷鄉憶舊,另一方面是陰森壓抑的絕望恐怖。這雙重氣氛互相交疊滲透,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本書成為一部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小說。但在這部作品中也反映了作者某些不足之處,如作品反映的生活面比較狹窄,若干描寫景色的段落有點拖沓,且時有重複等。

作者簡介

。 達夫妮•杜穆里埃

達夫妮•杜穆里埃(1907--1989),英國著名女作家,《蝴蝶夢》是她的成名作。 生前曾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勳章。她一生共寫了十七部長篇小說,由於深受十九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為主要特點的歌特派小說的影響,她的不少作品情節曲折,人物(特別是女主人公)刻畫細膩,而且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這生命論色彩的感傷主義

書摘

“我確實是愛你的,”我說。“非常非常愛。你弄得我好苦。整個晚上我都在哭,因為我想大概從此再也見不到你了。”

我說這話的時候,我記得,他笑了,並從餐桌那頭向我伸過手來。“為此,願上帝保佑你,”他說。“你對我說過,做個三十五歲的神氣女人是你的抱負,到了那一天,我還要跟你提起此時此地的情景。當然,你一定不會相信我的話,但我要說,要是你不會變老多好!”

這時,我已開始感到羞怯,並因為他笑我而著惱。這么說來,女人不該向男人作這樣的表白,這類事情,我還得好好學一學。

“好,就這么定了,行不行?”他一邊說,一邊繼續吃塗果醬的吐司。

“你不再是范•霍珀夫人的伴侶,而是開始和我作伴。你的職責幾乎同以前完全一樣,我也愛讀圖書館新到的書報,也要人在客廳里擺上鮮花;飯後我也愛玩玩貝西克,也需要有人替我斟茶。唯一的區別在於我不抽塔克索爾牌香菸,而喜歡伊諾公司的產品。另外,你得及時替我準備好我用慣的那種牙膏。”

我用手指彈著桌面,弄不清自己和他是怎么回事。他是不是在嘲弄我?也許這一切全是開個玩笑?他抬起頭來,看到我臉上焦慮的表情。“對你說來,我大概是個狠心的傢伙,對嗎?”他說,“這種求婚方式大概不合你的理想。在你看來,我們應該在音樂院裡談這種事;你手執玫瑰,穿一件雪白的衣裳,遠遠傳來小提琴奏出的華爾茲舞曲。而我呢?我應該在一棵芭蕉樹後狂熱地向你求愛。這樣一來,也許你才覺得自己有了身價。可憐的小寶貝,不害臊嗎?不要緊,我帶你到威尼斯去度蜜月,手挽手去乘岡陀拉遊玩。不過我們不能呆太久,因為我要帶你看看曼陀麗。”他要帶我看看曼陀麗……突然間,我意識到這一切都是行將發生的真事!我將做他的妻子,我倆將在花園裡並肩散步,信步穿過幽谷小徑,向海濱沙灘走去。我想像著自己如何在早餐之後站在石級上,眺望天色,把麵包殘屑向鳥群撒去;接著,我又如何戴上遮陽帽,手持大剪刀,走出屋子去剪專為室內陳設使用的鮮花。我現在才明白童年時候為什麼買下那張彩圖明信片。原來,那是一種預兆,是茫茫然之中向未來跨出的一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