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魚

蝙蝠魚

蝙蝠魚,鮟鱇目(Lophiiformes)蝙蝠魚科(Ogcocephalidae)約60種暖水及溫帶海產魚類的統稱。成年體形可以達到八米,重量超過1.4噸,溫柔而優美,性情溫和和好奇。喜歡在波浪中嬉戲,深得潛水愛好者的喜愛。它們分布在全球範圍內的熱帶以及溫帶海域中,馬來西亞附近的海域是“蝙蝠魚”的聚集點之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蝙蝠魚蝙蝠魚

頭寬而扁,體細長,頭體均被以堅硬的結突或棘刺。口小,一些種類的吻延長上翹。體長最大達36公分(14吋)。游泳力差,常以臂狀的胸鰭和腹鰭爬行於海底。

頜骨有齒,吻部尖銳突出,體盤三角形。下鰓蓋骨棘具有顯著之前向逆棘;體盤背腹兩面均稀釋地被復若干骨狀瘤,下鰓蓋骨棘不具前向之逆棘;體盤密被骨狀瘤。D.I,5;A.4;P.12;C.9。體盤背腹兩面均密被骨質瘤。下鰓蓋棘不具任何前向之逆棘。臀鰭最後鰭條不達尾鰭基部。體一致之粉紅色。 產於台灣省束港。 體盤呈三角形,甚平扁。吻短而小於眼徑,但具長強吻棘。口小,前位;上下頜及舌上具絨毛狀齒,齶骨具齒。下鰓蓋骨棘突出,末端具小棘,但無前向棘。背面密被顆粒狀骨質突起;腹面在腹鰭前方至肛門間,散具顆粒狀骨質小突起,且有細棘;體盤及尾部邊緣則具的分叉棘。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特化呈吻觸手,藏於吻部凹槽內;第二背鰭位於尾部,具軟條5;臀鰭位於肛門及尾鰭基部中央,具軟條4;胸鰭中長,水平伸展;尾鰭略呈截形。 體背一致為淡褐色,小的個體在背側中央具數個黑色環形斑,腹面白色。

生存環境

蝙蝠魚蝙蝠魚

多生活於深海,有些生活於淺水。蝙蝠魚是鮟鱇目中的一個類群,同樣具有「釣竿」(fishing pole)及肉質「釣餌」(bait),以誘獵物靠近從而吞食。這套裝置位於口的上方,與其他「垂釣魚」的不同,不用時可以收入一管狀結構內。

蝙蝠魚的外形看起來非常嚇人,但實際上非常溫順,與黃貂魚或燕魟不同的是,蝙蝠魚沒有刺。它們以非常適合它們大口的浮游微生物為食。

使用胸鰭與腹鰭行走,遇有危險或受驚嚇時,像青蛙般跳動逃走。

分布情況

蝙蝠魚蝙蝠魚

分布在熱帶或溫帶的淺海到深海區域。和鮟鱇不同的是,身上有很多刺,口小,頭頂的"釣竿"短而在口上面。生活在深海的蝙蝠魚的釣竿狀物尖端有發光的器官。

使用胸鰭與腹鰭行走,遇有危險或受驚嚇時,像青蛙般跳動逃走。

為保護珊瑚礁不被大規模繁殖的海藻"窒息"致死,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對近30種吃海藻的魚類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蝙蝠魚能成功抑制對珊瑚礁危害很大的大型海藻團。

蝙蝠魚蝙蝠魚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研究人員戴維·貝爾伍德說,這一發現讓他們吃驚,因為原來被看好的是鸚嘴魚等魚類,而比較少見的蝙蝠魚此前並不為人重視。

蝙蝠魚蝙蝠魚

蝙蝠魚體態如薄餅,魚身呈白色並帶有褐色條紋。貝爾伍德說,與蝙蝠魚相比,也吃海藻的鸚嘴魚和刺尾魚就像是花園裡的除草機,但如果花園長期不照料就會長出一些樹,而蝙蝠魚就是鋸子,它能撲殺大型的海藻。對於該研究結論,澳大利亞也有專家認為,蝙蝠魚是能抑制海藻滋長的眾多魚類中的一種,只不過滅藻功能可能稍強一些而已,不足為怪。

科目

蝙蝠魚科(棘茄魚科)Ogcocephalidae

蝙蝠魚蝙蝠魚

蝙蝠魚屬於蝙蝠魚科(鮟鱇目的一科)。有9屬57種。體平扁,尾部粗短。頭平扁,寬大,三角形、圓盤狀或平扁形。吻短或突出,吻棘或有或無。眼或大或小。口較小,前位或亞前位 ,水平狀 。上下頜具絨毛狀牙帶 ,犁骨和齶骨牙有或無。鰓孔小,位於胸鰭基部內側的背方。鰓2個或2.5個。第一鰓弓無鰓絲。無假鰓。體一般無鱗,密被大小不等的顆粒狀骨質突起或尖刺。背鰭第一鰭棘形成不發達的吻觸手,常隱於吻凹窩中;第二背鰭大或微小,具3~5不分支鰭條,距鰓孔有一定距離,位於尾部背方,或第二背鰭消失;臀鰭位於背鰭後端下方;胸鰭具3鰭條基骨,形成假臂;腹鰭喉位;尾鰭後緣圓形或截形。為熱帶暖水性近岸或外海小型底層魚類,三大洋均產;印度-西太平洋最多,西大西洋的加勒比海等處次之。中國國產3屬6種,以棘茄魚屬Halieutaea較常見,其他常見種類有海蝠魚Malthopsis lutea、棘茄魚Halieutaea stellata、牙棘茄魚Halicmetus reticulatus。產量少,無食用價值,多作肥料,個別種類可作藥用。

物種威脅

2013年2月27日,加沙海灘,數百條蝙蝠魚在海灘上擱淺。

漏油事件

蝙蝠魚蝙蝠魚

學家在墨西哥灣發現了兩種珍稀的新物種。這些隸屬於蝙蝠魚科的怪魚生活在深海450多米處,樣貌十分奇特,它們可以用胸鰭和腹鰭支撐身體,在水底“行走”。可是,科學家擔心這些深海生命還未被人類所認識,就要遭遇滅頂之災,原因就是它們恰好生活在原油泄漏的事故現場。

2010年4月發生在美國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不僅威脅到海鳥、生蚝養殖場、濕地資源、漁業以及旅遊業,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更可能殃及到這些剛剛被發現、但還沒來得及被人類所認識的深海物種。

現今科學家還無法確認這次原油泄漏事故對墨西哥灣、乃至墨西哥灣水域以外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有著怎樣的長期影響,但可以肯定,這3種還幾乎不為人知的蝙蝠魚就生存在這種脆弱而微妙的生態平衡中。一旦這種平衡被原油污染打破,這些珍稀的物種就可能因此而滅絕。

由於生活在深海,這些蝙蝠魚似乎沒有受到海面漂浮的油污和焦油團的影響,但南佛羅里達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海底發現的絮狀油團卻可能給蝙蝠魚帶來致命的威脅。儘管英國石油公司並不承認,但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隨後還是證實了這一發現。

深海中形態奇特的魚

深海中形態奇特的魚。

2011十大新發現物種

路易斯安那州蝙蝠魚(pancake batfish)是一種扁平的橢圓形魚,它的前進方式是利用尾鰭在海床上跳躍,而非在水中游來游去。這種深海生物生活在大約1500英尺(457.2米)深的水下,去年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探平台發生漏油事故,對它的生存構成巨大威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