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嘴龍類

蛙嘴龍類

蛙嘴龍類,又名無顎龍,是種迷你翼龍類,屬於蛙嘴龍科。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蛙嘴龍復原圖蛙嘴龍復原圖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翼龍目 Pterosauria
亞目: 喙嘴翼龍亞目 Rhamphorhynchoidea
科: 蛙嘴龍科 Anurognathidae
屬: 蛙嘴龍屬 Anurognathus

介紹

蛙嘴龍類(屬名:Anurognathus),又名無顎龍,是種迷你翼龍類,屬於蛙嘴龍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提唐階,接近1億5500萬年前到1億4000萬年前。蛙嘴龍擁有短頭部,類似針的牙齒適合捕抓昆蟲。雖然蛙嘴龍傳統上被分類於長尾巴的喙嘴翼龍亞目,但它們的尾巴相對地較短,使得它們從樹上飛下捕抓獵物時有更多機動性。蛙嘴龍的尾巴短,形狀類似現代鳥類的尾綜骨。蛙嘴龍的第五趾延長、頸部短…等特徵,類似喙嘴翼龍科。
喙嘴龍類中惟一短尾的類群。個體較小,頭骨短,吻端寬闊,可能主要食昆蟲。有的化石還保存毛狀結構。晚侏羅世出現,延續到早白堊世。只發現於德國、哈薩克斯坦和中國。蛙嘴龍的身長為9厘米,翼展長達50厘米,體重可能只有數公克。目前僅發現一個蛙嘴龍骨骸,發現於巴伐利亞州的索倫霍芬石灰岩層。
蛙嘴龍是在1923年由L. Döderlein敘述、命名。屬名意為“沒有尾巴的頜部”;種名ammoni則是紀念巴伐利亞地理學家Ludwig von Amm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