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種虎頭金魚

蛋種虎頭金魚

蛋種虎頭金魚,原產中國,體長10-15CM,頭大腹圓,尾鰭短小。背部光滑微弓呈弧線形,頭部肉瘤特別發達,頭頂肉瘤由數十個條狀或圓狀小肉瘤組成,肉瘤排列緊密,非常厚實。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長10-15CM,頭大腹圓,尾鰭短小。背部光滑微弓呈弧線形,頭部肉瘤特別發達,頭頂肉瘤由數十個條狀或圓狀小肉瘤組成,肉瘤排列緊密,非常厚實。頭部肉瘤包裹兩頰,眼睛半陷在肉瘤中,臉面俊秀,加上彎曲的背部,造型非常可愛。蘭(魚+壽)金魚是中國金魚的特色品種,它是蛋種虎頭金魚中的名品,廣受歡迎。

品種由來 

蛋種虎頭金魚科學研究證明,所有金魚品種的由來都是基因突變和定向選擇而來的。明清以來,盛行盆養方式,飼養條件適合魚體向短圓發展,而虎頭金魚頭瘤發達,身體肥滿,雍容華貴、游姿穩健,符合傳統的審美觀點,被定向選擇留存,成為名副其實的宮廷金魚。虎頭金魚在清朝末期就已在官宦人家甚至皇宮裡見到它的身影。解放以後, 虎頭金魚更是各大公園飼養的名貴品種,為金魚愛好者爭相追捧。根據背部的彎曲程度,又可將虎頭分為平背虎頭和弓背虎頭。弓背虎頭的特點是背部呈弓形,接近尾柄處有明顯的彎曲,致使尾鰭生長偏下,不易造成倒立或失衡。

種群分布


虎頭金魚各地都有出產,北京天津湖北福州是其主產地。
北京出產的王字虎頭最為出名,純正的北京虎頭肉瘤厚實,頭部前端寬大,一齡以後,肉瘤堆疊,隱現出一“王”字,與東北虎更為神似,所以又稱為王字虎頭,頭長約占體長的1/3,而身體卻能很好的保持平衡。有的虎頭頭瘤除了包裹兩腮外還把下頜也包裹起來,更為奇特。品種有紅虎頭、藍虎頭、硃砂眼白虎頭。
相比而言,天津的虎頭身形更為短小,頭瘤包裹嚴實。其中以頭瘤紅色、身色銀白的紅頭虎頭最為出名,天津常用10平米左右見方水泥池養殖金魚,池水很淺,便於金魚接收到充足陽光,並且周圍河道縱橫,可以提供充足的活餌料,由於生長條件優越,飼養出的紅頭虎頭6月齡即十分出眾。但成魚比較嬌氣,不易飼養。

品種細分

由於中國金魚長期以來受養殖地域和養殖者素質的限制,造成對於品種命名較為含混的狀況。中國水產學會觀賞魚研究會發布的《中國金魚名錄》[1],將蛋種具頭瘤的金魚作以下細分,希望得到行內人員的指正。通常將蛋種虎頭型和蛋種獅頭型合稱為虎頭金魚。但蛋種獅頭型和虎頭型不太相同,頭部草莓狀的肉瘤,不但隆起豐滿,而且下延包裹鰓頰,眼睛半陷於肉瘤中,頭部肉瘤明顯優於虎頭型。對於福州稱作的壽星以及武漢稱為貓獅的都可歸結為蛋種獅頭型。而蛋種虎頭型頭瘤雖不及獅頭型,但是頭瘤緊實,虎虎有生氣,更可體現出虎頭虎腦的氣勢。

飼養方法

虎頭金魚身體強健,但是由於頭部鰓蓋受到肉瘤包裹,呼吸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對於水中溶氧量的要求較高。在魚場飼養中會見到個別頭瘤特別發達的個體,由於陰天魚池中溶氧量降低,先於其他品種,沉在水底死去,十分可惜。因此在飼養水體中最好具備人工增氧設施,在清晨和陰天等情況下,進行人工增氧。
和其他具備頭瘤的金魚品種一樣,虎頭金魚常會發生頭瘤中滋生白色的小膿皰。其原因多是由於水質不潔,細菌滋生在肉瘤的縫隙中,刺激魚體分泌粘液所致。如果小膿皰僅是個別出現,可不必理會,適當增加換水次數即可。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在水中潑灑殺菌水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會使膿皰侵蝕頭瘤,形成疤痕,影響頭瘤生長降低觀賞性。
虎頭金魚豐滿的頭瘤是觀賞的重點,雖然虎頭的肉瘤有穩定的遺傳性,但其後天發育穩定與水質、餌料有較大關係,通常幼魚在孵化出來4個月才生出肉瘤,10個月後方能充分發育起來。在幼魚階段即要投餵營養豐富的餌料,以促進頭瘤的生長。實踐證明,水蚯蚓和水蚤是促進頭瘤生長的最佳餌料。由於水蚯蚓自身帶病菌較多,因此在投餵前要多次清洗並消毒,才不致導致金魚生病。
留選虎頭金魚種魚,要選擇背部光滑,魚身粗壯的個體。有些個體在6月齡即具備了豐厚的頭瘤並且體型很短,看上去十分可愛,但是這樣的個體在長到2齡時,會由於重心失衡出現傾覆現象,失去觀賞價值。因此在選種時注意不要身形過於短小,尾鰭過分平直或上翹的個體。此外頭前端寬大成方形的小魚,在成魚時更有機會生長為頭瘤發達的個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