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彩畫

蛋彩畫

蛋彩畫是一種古老的繪畫技法。用蛋黃或蛋清調和顏料繪成的畫。盛行於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為畫家重要的繪畫技巧。蛋彩運用在壁畫上稱為濕壁畫,有不易剝落,色彩鮮明而保持長久的特點。蛋彩的調配和繪製程式技巧複雜,配方很多。不同配方、使用方法和表現效果亦各有特色。蛋彩多為透明顏料,製作時須由淺及深,先明後暗。石膏底子吸水性強,通常多以小筆點染。文藝復興時代曾獲得輝煌成就,到16世紀後,逐漸被油畫取代。

基本信息

簡介

蛋彩畫蛋彩畫

畫展中大多作品標明是蛋彩畫,非美術專業觀眾因名會意,認為這是用雞蛋繪製的,並不完全正確。事實上,蛋彩畫是一種古老的繪畫技法。用蛋黃或蛋青調和顏料繪成的畫。多畫在敷有石膏表面的畫板上。

盛行於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為畫家重要的繪畫技巧。蛋彩運用在壁畫上稱為濕壁畫,有不易剝落,不易龜裂,色彩鮮明而保持長久的特點。

蛋彩的調配和繪製程式技巧複雜,配方很多。不同配方、使用方法和表現效果亦各有特色。蛋彩多為透明顏料,製作時須由淺及深,先明後暗。石膏底子吸水性強,通常多以小筆點染。文藝復興時代曾獲得輝煌成就,到16世紀後,逐漸被油畫取代。

歷史

蛋彩畫蛋彩畫

早在3000多年前蛋彩畫就在埃及墓室壁畫中運用。嗣後由羅馬傳到歐洲,盛行於14~16世紀,成為文藝復興時代西方畫家重要的繪畫技巧。當油畫在中世紀被發明後,蛋彩依然被使用,不過變成加入透明的油,拿來打油畫基底或是畫完之後的保護層。

蛋彩畫底子按古法製作,在平實幹燥的木板拼合之後,敷以加膠溫熱的石膏塗料。石膏塗料需乾後反覆打磨,求其高度平滑方可使用。蛋彩多為透明顏料,不易覆蓋深色。因此製作時須由淺及深,由淡及濃,先明後暗,或薄施,或厚塗,前後程式非常重要。蛋彩畫的石膏底子吸水性強,蛋彩在上面乾燥極快並留有明顯筆跡,所以不便先以大筆揮灑或者施以大面積的渲染,通常多以小筆點染,重疊交織的畫法為主。完成的蛋彩畫須在乾燥處存放。為防止蛋質霉變,亦可在充分乾燥的畫面上進行打蠟或磨光處理。打光劑多用蜂蠟與松節油的溶液。掌握蛋彩畫法,需要高度的耐心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畫家喬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及提香,都曾運用過這種畫法並獲得了輝煌成就。

在蛋彩畫流行的時代,歐洲許多地方的畫家都著手在濕壁畫和蛋彩畫的基礎上,探索一種比較方便又更有表現力的繪畫材料,逐漸形成了油畫。15世紀以後,蛋彩畫逐漸為油畫所取代。油畫的顏料用快乾油,如亞麻仁油、核桃油、罌粟油等調和,顏料中含有硬脂酸,既能表達出豐富的色彩效果,又能塑造形象的層次、質感和肌理。所以油畫從文藝復興以後,成為西方繪畫中主要的畫種,現在普遍到世界各國。

16世紀後,隨著油畫材料和技法的完善,蛋彩畫逐漸被油畫所取代,以致被人們淡忘,近乎失傳。20世紀一些當代的歐美畫家又體悟到蛋彩畫的特有魅力,蛋彩畫法又一度振興起來。其代表有美國畫家A·懷斯等。真正古老的蛋彩畫都是永垂不朽的經典之作,但蛋彩畫一詞在今日被一些畫商誤用在古老的畫作上,這也算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誤解。

配製方法

蛋彩畫蛋彩畫

蛋彩的調配是一門複雜的技巧,主要的用料有:蛋劑(蛋黃或蛋青)、亞麻仁油、清水、薄荷油達瑪樹脂、凡立水、酒精、醋汁等,配製較複雜。配方的不同,使用方法及效果也不同。

其配製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用全蛋:挑去蛋黃的薄膜和蛋胚後,將蛋放入瓶中搖晃至均勻,加上色料,調水。

2 用蛋黃:將蛋白和蛋黃分開,去除薄膜和蛋胚,蛋黃直接和色料相混,視需要調水。可加(可殺菌並加強流動性)但是注意其酸性可能會使某些色彩變質(如群青色)。水分在顏料中會逐漸蒸發,而油的氧化則會緩慢進行。

3 用蛋白:蛋白使用前必需使它完全成為流動的液態,所以將其打成白沫後用微濕的海綿吸收,再擠出在盤內。反覆數次後就成為液態。在光線作用下,它隨著時間變得不溶於水,但這種韌性用於繪畫的效果平平。

配製好的蛋彩多在平實幹燥的木板上敷以石膏塗料並打磨平整後作畫。蛋彩顏料透明,作畫須由淺及深、由淡及濃、先明後暗、薄施厚塗等,均有嚴格的程式。由因畫板上塗有吸水性能強的石膏,作畫時須小筆點染、重疊交織,切忌大筆揮灑。

畫完後須放在乾燥處保存,並進行打蠟和磨光處理,以防霉變,因蛋彩畫中有蛋黃或蛋青,常常因變質而發出臭味。

繪畫方法

蛋彩畫蛋彩畫

1.打底:由於蛋彩畫的蛋黃調劑是一種薄的膠質,通常必需畫在打好底(如以gesso)的木版上,每一層底漆也必需是薄的。

2.作畫:蛋彩畫溶於水,可稀釋,可重疊。但必需等待之前的圖層稍微乾燥後再下筆,以免將先前的顏料粘起、破壞。蛋彩不適合將色彩直接調降彩度,而較適合以透明、稀釋重疊的方法作色彩變化。這種液態塗料也不像油畫那樣適合厚厚塗抹或半乾混色。

3.收尾:蛋黃本身富有溫潤的光澤,且隨著時間變得越堅硬。所以完成後不必上保護亮光漆(以天然樹脂製成),但也可以在完全乾燥後幾個月之後加上。為防止蛋質霉變,亦可在充分乾燥的畫面上進行打蠟或磨光處理。打光劑多用蜂蠟松節油的溶液。

繪畫技巧

蛋彩畫蛋彩畫

蛋彩畫顏料幹得快,作畫時每次只能上薄薄的一層,並儘量使用十字型筆觸 (cross-hatching)使顏料能均勻地形成肌理。由於幹得快,畫家必需在極短時間年處理好光線、明暗;所以在質感的要求上就比較困難。此外蛋彩畫未乾的時候,顏色比較淺;幹了之後、顏色就會變深而且有光澤;而且有一種矇矓而柔和的效果。不過蛋彩畫因為不能像油畫一樣反覆塗厚,所以很少有像油畫那樣顏色深重的作品。

1.蛋彩調料必需新鮮(當日調製),用多少準備多少。

2.繪畫工作時間緊湊,因為蛋黃幹得快。

3.工具的洗滌必需是每階段即時地用熱水清洗。

4.如果膠質太濃稠可能造成色料變暗,甚至造成裂紋或剝落。

5.調顏料的原則:減少膠量可以避免表層乾燥時因收縮將(膠質較少的)底層色彩拔起。

注意原則

1.蛋彩調料必需新鮮(當日調製),用多少準備多少。

2.繪畫工作時間緊湊,因為蛋黃幹得快。

3.工具的洗滌必需是每階段即時地用熱水清洗。

4.如果膠質太濃稠可能造成色料變暗,甚至造成裂紋或剝落。

5.調顏料的原則:減少膠量可以避免表層乾燥時因收縮將(膠質較少的)底層色彩拔起。

優缺點

蛋彩也就是坦培拉,用蛋黃或蛋清調和顏料繪於敷有石膏表面的畫板上的畫,優點是不易剝落,不易龜裂,色彩鮮明而保持長久,但技法很麻煩,中國做的比較好的是劉孔喜,可以買他的書學習下,不過最好找老師言傳身教,因為技法太多太麻煩了。
而一般的直接畫法的油畫方法簡單上手快,但油很容易漸漸蒸發,從而導致變色,顏色變灰。

名作賞析

《維納斯的誕生》蛋彩畫
《春》《春》
波提切利(1445—1510)的蛋彩畫《》,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它通過羅馬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表現了春天的美和典雅。被描繪成鼓著腮幫子的代表春風的西風神從畫面右端飄然而入,他的雙手觸及了大地的仙女,仙女的口中溢出了鮮艷的花朵,這些花朵紛飛飄灑,不知不覺地沾在了前面花神的身上,形成了一件美麗的花衣,它象徵著春天的來臨。因此引來了畫面中央的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在她的頭頂有飛翔的小愛神,前方有正在對舞的三美神和眾神的傳信使者墨丘里。所有這些人物從右至左呈橫列地排列著,他們所在的帶金色的小樹林裡一派盎然的春意。顯然,諸神們是為春天的到來而歡歌。

美的追求和愛的覺醒是這一作品的主題。它是一首謳歌維納斯愛的勝利的讚歌,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肯定和讚美。平面的裝飾性的構圖和生動細膩的人物描寫,體現了波提切利獨特的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