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鉞

在小說《最大帝》盤古門之變中正是由於“蚱蜢鉞”而導致了太子劉伋被殺,簫王劉儀奪取了皇位。 原本烈文帝讓近臣把蚱蜢鉞交到太子劉伋手裡,這時李意的出現,使得整件事出現了驚人的逆轉。 太子劉伋的不冷靜,最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局面,即盤古門之變。

小說《最大帝》器具

蚱蜢鉞,成剛小說《最大帝》大烈王朝君主所持的一種具有象徵皇權的小型權杖式器具,形狀為微型的鉞,由於很狹窄,類似蚱蜢形狀,故被稱為“蚱蜢鉞”。

介紹

釋義

“蚱蜢鉞”:代表了君主的最高權威。在小說《最大帝》盤古門之變中正是由於“蚱蜢鉞”而導致了太子劉伋被殺,簫王劉儀奪取了皇位。

蚱蜢鉞,是微型的鉞,不具有攻擊性,所以在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武器,只是一種象徵皇權的器具,所以在介紹當中並沒有把它列入武器的行列當中去。而是作為小說《最大帝》中極為重要的器具之一。

背景介紹

蚱蜢鉞,出現的背景為盤古門之變,是兩種因素所綜合影響的,而且是互相之間有著深層次的聯合,那就是劉儀、李意之間有過預謀,但是在盤古門之變當天,也有著偶然因素的影響。比如烈文帝突然提出回潛邸——陳國,這個突然的舉動,就在朝廷上當時造成了很大的震盪。因為烈文帝回陳國,表示朝廷就會暫時處於權力真空狀態。當時的朝廷兩大勢力:太子劉伋、簫王劉儀明爭暗鬥已經是路人皆知了,之前的“殷墟之戰”就是最好的例子。太子劉伋是靠著得到烈文帝賜給他的赤帝符,才順利通過廣固王慕容琢所占領的齊國境內,而且錯過了相州之戰。挽狂瀾於既倒的卻是簫侯劉儀,晉升為簫王的劉儀由於在“殷墟之戰”中的計謀,已經得罪了太子劉伋、雍王劉垓,不得不爭奪皇位。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分析

蚱蜢鉞,成為了整個“盤古門之變”四兩撥千斤的道具。也成為了壓垮太子劉伋的最後一根稻草。文侯李意利用太子劉伋對簫王極端的抵制情緒,施展激將法。而且把這個激將法放在了幻術的背景之下。從表面上看起來並不是激將法,但是這個幻術的道具正是大烈王朝象徵皇權的器具——蚱蜢鉞。原本烈文帝讓近臣把蚱蜢鉞交到太子劉伋手裡,這時李意的出現,使得整件事出現了驚人的逆轉。李意把蚱蜢鉞弄到了簫王劉儀的手裡,這種戲法要是放在平民百姓身上算不上什麼,但是蚱蜢鉞的高貴,李意卻戲弄了太子劉伋,大大激怒了太子。太子劉伋的不冷靜,最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局面,即盤古門之變。使得沒有法律依據繼承皇位的簫王劉儀意外的登上了大烈王朝的權力巔峰。

相關人物

劉儀,字仲威,簫王,盤古門之變,奪取大烈王朝最高統治權力;
劉伋,字伯恩,太子,是文帝劉桐的長子,被立為太子,在盤古門大朝被殺死;
烈文帝,劉桐,原來是藩王陳王,“天初之變”後,在謀士朱雄(字萬夫)的勸說之下,繼承皇位,派遣劉儀、劉伋兵分兩路,特別是劉儀的相州之戰,打跑了昌奴王呼延泰,收復了相州、神都等重要地區;
李意,字願之,簫王劉儀最重要的謀士,正是李意在盤古門朝會上的幻術,幫助簫王除掉了太子劉伋,連帶著還有文帝;
張酬,字叔恩,原為秦國蕭關的草民,由於得到出使秦國的重脅王劉儀的幫助,後來殺死蕭關尹公孫道子,歸順了劉儀,成為劉儀重要將領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