蚣壩鎮

蚣壩鎮

蚣壩鎮位於道縣東部,距縣城17公里,有省道與縣道交叉穿越,是道縣東部的交通樞紐;現轄3個居委會,37個行政村,354個村民小組10298戶,44286人;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493畝(其中:水田32246畝,旱地9247畝)。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蚣壩鎮位於道縣東部,距縣城17公里,有省道與縣道交叉穿越,是道縣東部的交通樞紐;1995年由蚣壩鄉、興橋鄉合併,現轄3個居委會,金雞洞、沿河塘、蓮花塘、木累洞、黃家、新油榨、上雲壩、馬家嶺、桃李園、蚣壩、後江橋、下福洞、豐村洞、中福洞、沙仂江、洪家壘、草魚塘、光家嶺、長興洞、長江圩、軍洞、南塘尾、金星、興橋、神背、松柏塘、小塘復、許家、葉子山、油榨屋、豹岩、蓮塘尾、夏柳、麥子塘、張家、洲背、塘榨屋37個村委會,354個村民小組10298戶,44286人;領政府內設辦公室,財政所,經管站,企業辦等機構,現有幹部職工86人;各類學校46所,各類企業2186家,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493畝(其中:水田32246畝,旱地9247畝)。

城鎮建設

鎮商貿繁華,水利條件優越,是道縣經濟重鎮,主要農產品有糧食、蔬菜、烤菸、花生、大豆等;林業主要有杉、國外松、桉樹油茶、經濟林等;水果主要有冰糖橙、?柑、恭城月柿、大青棗、板栗等;規劃養殖以生豬、牛、羊、魚、灰鵝為主;錳、鐵、鉛、鋅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鎮內形成以建材、礦產為龍頭,集種養、加工、運輸、商貿服務於一體的鄉鎮企業民營經濟群,小城鎮建設蓬勃發展。生物質能源林建設是今後林業工作的新方向。道縣搶抓機遇,從去年開始大力培育生物柴油原料林,通過政府引導、大戶承包、科技支撐等方式,迄今已發展2.6萬餘畝長勢較旺的生物質能源林光皮樹,引起國家林業局重視。調研組深入該縣梅花鎮、蚣壩鎮光皮樹種植現場實地考察,認真聽取了省林業廳、市林業局和縣林業局的情況匯報,並就道縣向調研組提出的建設生物質柴油提煉加工廠、加大扶持力度等要求作了積極、正面答覆。調研組認為,道縣地理條件優越,生物質能源林發展勢頭好、潛力大,“十一五"期間國家林業局將支持該縣發展光皮樹10至15萬畝。

下轄鄉村

【蚣壩】 Gōngbà
傳說葫蘆岩有條大蜈蚣,遭雷打後,頭落河中,橫截如壩,取名蜈蚣壩,康熙年間,簡稱蚣壩。發展成圩。村委會駐蚣壩圩,轄蚣壩圩、沖子口、高東嶺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3.91平方公里,耕地44.4公頃,317戶,1129人。
【沙仂江】 Shālèjiāng
昔從午田遷來,村前江水多沙,得名沙仂江。村委會駐沙仂江,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1.74平方公里,耕地35.9公頃,119戶,500人。
【長江圩】 Chángjiāngxū
以駐地命名。村委會駐長江圩,轄長江圩、上馬石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51平方公里,耕地84.5公頃,318戶,1157人。
【上雲壩】 Shàngyúnbà
清乾隆年間,從興橋小塘復分居,壩旁上方有一條眼壩,取名上眼壩,後改上雲壩。村委會駐上雲壩,轄9個村民組。總面積1.1平方公里,耕地74.6公頃,275戶,933人。
【下湖洞】 Xiàhúdòng
昔日村人從零陵遷來,此地泥爛田廣,有如湖泊,取名下湖洞。村委會駐下湖洞,轄下湖洞、半塘、譚家、孫家、黃狗嶺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100公頃,299戶,1110人。
【後江橋】 Hòujiāngqiáo
清道光年間,從楊家嶺分居,村後有小江,取名後江橋。村委會駐後江橋,轄後江橋、塘頭窩、獅子山、虎頭廟、月形洞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4.4平方公里,耕地106.7公頃,396戶,1691人。
【新油榨】 Xīnyóuzhà
1953年以建村之時,新建油榨一座,取名新油榨。村委會駐新油榨,轄新油榨、虱子塘、洲子山、瑤官、仁山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99.9公頃,256戶,1200人。
【中湖洞】 Zhōnghúdòng
清乾隆年間,從零陵遷來,建村於洞中,泥爛如湖,取名中湖洞。村委會駐中湖洞,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4.2平方公里,耕地118.3公頃,370戶,1378人。
【豐村洞】 Fēngcūndòng
清同治年間,從外地遷來,取名分成洞,1964年後改為豐村洞。村委會駐豐村洞,轄豐村洞、缸屋坪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10.4平方公里,耕地80.6公頃,426戶?1724人。
【木累洞】 Mùlèidòng
昔日村人從排樓屋分居,村後為樹林,村前一小洞,取名木累洞。村委會駐木累洞,轄木累洞、漢八弓、茶山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61.6公頃,240戶,810人。
【黃家】 Huángjiā
乾隆年間,黃姓從南塘尾遷來,以姓取名黃家。村委會駐黃家,轄黃家、壩頭上、新屋地、石孔塘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69.3公頃,197戶,806人。
【馬家嶺】 Mǎjiālǐng
1501年馬姓居此,取名馬家,後蔣姓遷來,繼承馬姓山嶺,更名馬家嶺。村委會駐馬家嶺,轄馬家嶺、上河村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67.9公頃,286戶,1072人。
【金雞洞】 Jīnjīdòng
明朝時,村人從千家洞遷來,傳說洞中有金雞,五彩斑斕,取名金雞洞。村委會駐金雞洞,轄金雞洞、堆子頭、茅屋地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88公頃,323戶,1206人。
【沿河塘】 Yánhétáng
周姓從豹岩遷來,該村緊靠渡口,取名沿河渡,1960年更名沿河塘。村委會駐沿河塘,轄沿河塘、岩山腳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68.2公頃,220戶,733人。
【蓮花塘】 Liánhuātáng
傳說昔人在小水凼中,望見蓮花綻開,後水凼下陷成塘,取名蓮花塘。村委會駐蓮花塘,轄蓮花塘、頭車、河邊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4.2平方公里,耕地72公頃,320戶,1328人。
【光家嶺】 Guāngjiālǐng
明洪武初,楊姓從江西遷來,因村中有人與朝廷大官關係密切,稱官家嶺,解放後改名光家嶺。村委會駐光家嶺,轄光家嶺、石古庵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74.6公頃,281戶,990人。
【草魚塘】 Cǎoyútáng
此地有口養草魚的大塘而得名。村委會駐陳家,轄陳家、草魚塘、塗家、白泥洞、土寨嶺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46.7公頃,191戶,679人。
【桃花園】 Táohuāyuán
昔日村人從油湘遷來,村四周桃李成蔭,春暖花開,紅白相間,春意盎然,故名。村委會駐桃李園,轄4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24.3公頃,133戶,545人。
【洪家壘】 Hóngjiālěi
建村山壘,取名洪家壘。村委會駐洪家壘,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58.7公頃,173戶,652人。
【長興洞】 Chángxīndòng
村前有洞,洞呈長方形,得名。村委會駐長興洞,轄8 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47.7公頃,184戶,662人。
【興橋】 Xīngqiáo
明朝初,從江西遷來,建村之始,興建石橋一座,得名。村委會駐興橋,轄興橋、古山、窖門口、四魚塘、鋪塘、大蓮塘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118.1公頃?364戶,1368人。
【松柏塘】 Sōngbǎitáng
明朝初年,從洪家宅遷來,當時,大塘邊有棵大松柏樹,得名。村委會駐松柏塘,轄松柏塘、潘家洞、排樓屋、對門山、涼亭邊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3.4平方公里,耕地69.1公頃,189戶?719人。
【小塘復】 Xiǎotángfù
此村原名小塘鋪,後鋪被燒毀,改名小塘復。村委會駐小塘復,轄小塘復、李家、毛梨山、小水井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89.6公頃,264戶,986人。
【許家】 Xǔjiā
以姓取名。村委會駐許家,轄許家、大全、將軍塘、石馬神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4.2平方公里,耕地76.3公頃,245戶,944人。
【葉子山】 Yèzǐshān
1659年從東門遷來,村後有樹木,枝葉繁茂,得名。村委會駐葉子山,轄葉子山、新塘、彭家、塗家、蔣家壩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0平方公里,耕地62.3公頃,259戶,930人。
【豹岩】 Bàoyán
元朝時,從周家坊遷來,以村邊有岩,其形如豹,得名。村委會駐豹岩,轄豹岩、沙子塘、李子園、劉家洞、缸屋廠、大塘尾、乾西塘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104.3公頃,341戶,1231人。
【蓮塘尾】 Liántángwěi
1822年從豹岩分居,建村于山塘之尾,山塘狀似蓮花,得名。村委會駐蓮塘尾,轄蓮塘尾、板子山、紅門嶺、冬塘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59.3公頃,214戶,775人。
【油榨屋】 Yóuzhàwū
建村時以河邊有座油榨屋,得名。村委會駐油榨屋,轄油榨屋、四輪口、泥鰍塘、大屋地、斑竹岩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3.0平方公里,耕地43.2公頃,135戶,513人。
【夏柳】 Xiàliǔ
昔日村中柳樹頗多,垂柳成蔭,風景如畫,取名夏柳。村委會駐夏柳,轄9個村民組。總面積3.4平方公里,耕地59.5公頃,299戶,1110人。
【神背】 Shénbèi
建村於神廟背面,得名。村委會駐神背,轄神背、大地坪、茨樹腳、徐家塘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3.3平方公里,耕地48.8公頃,139戶,549人。
【糖榨屋】 Tángzàwū
清朝初年,由上屋沖分居,以村中有糖榨得名。村委會駐糖榨屋,轄糖榨屋、漫水車、宋家等11個村民組。全村總面積3.9平方公里,耕地123公頃,386戶,1544人。
【洲背】 Zhōubèi
村昔為小圩,地處沙洲後面,得名。村委會駐洲背,轄洲背、竹山村、八輪車、蔣家、大興塘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114.1公頃,333戶,1192人。
【麥子塘】 Màizǐtáng
村旁塘邊旱地適宜種麥,得名。村委會駐麥子塘,轄麥子塘、孫家、鵝塘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84.9公頃,268戶,999人。
【張家】 Zhāngjiā
以姓定村名。村委會駐張家,轄9個村民組。總面積3.4平方公里,耕地68.9公頃,252戶,1005人。
【金星】 Jīnxīng
1958年建隊,以駐地命名為堆子頭大隊。1966年改為金星大隊。村委會駐堆子頭,轄堆子頭、何家嶺、調福、老灰窖、桐油坪等8個村民組。總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86公頃,244戶,876人。
【南塘尾】 Nántángwěi
為紀念一位當官的唐姓祖先,取名南唐偉,後諧音改南塘尾。村委會駐南塘尾,轄南塘尾、楊家、新涼、桐子尾、寧遠塘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92.2公頃,284戶,1026人。
【軍洞】 Jūndòng
1958年建隊以駐地命名為橋頭大隊,後改名軍洞大隊,沿用至今。村委會駐橋頭,轄橋頭、東洲山、大河、下仙壩、半洞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118.3公頃,370戶,1378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