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大學

虛擬大學

“虛擬大學”是近年來教育理論界流行的一個名詞。虛擬大學是運用虛擬技術,在網際網路上創辦的、不消耗現實教育資源和能量的,並且有現實大學特徵和功能的一個辦學實體。

基本信息

形成與發展

虛擬大學 虛擬大學

虛擬大學的歷史較短,美國第一個基於網路的高等教育課程出現在1995年,虛擬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遠程高等教育”,它在美國已經有100年的歷史了。當時一些大學為了滿足本州農民、牧場主以及技術工人的高等教育需求,紛紛開設遠程教育課程,形成校園內外的雙模式教學。

同時,隨著區域網路、區域網日益發達,國際網際網路的使用已相當普及,虛擬圖書館、虛擬實驗室及虛擬校園也取得長足進展。與大量學生涌人高校相伴隨的是對成本效益的更高追求,使得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開展的教學和評價工作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進而為虛擬大學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前提與可能。以創辦於1976年的美國鳳凰城大學為例,1978年得到美國中北部院校協會的鑑定認可,現今已有110個校園與學習中心,分布在美國21個州、波多黎各及加拿大,目前註冊攻讀學位的成人學生總數為107842人,為美國在校生規模最大的私立大學。1989年,鳳凰城大學推出了第一個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教學系統,即網上教學計畫,後逐步發展成為鳳凰城大學網上校園。目前在網校就讀的學生已達 33700人,國際網際網路已成為該大學的重要教學基地。

辦學模式

虛擬大學的辦學模式

世界上的虛擬大學可分為以下4種模式:

(1)政府遠程培訓模式。遠程模式的院校是政府特別構建的遠程培訓院校,它們是繼續教育層次的政府機構,著名的例子有紐西蘭開放工學院。

(2)遠程教學大學。遠程教學大學是一種獨立設定的、專門進行遠程教學的全國性教育學院。

(3)傳統大學開放的遠程教育課程。這一模式被歐洲的許多國家採用,如在法國、瑞典、美國、英國有很多這類院校,這種模式的表現形式很多,我國以清華大學的遠程教育為例。

(4)私立遠程教育學院模式。私立遠程教育學院模式的基本結構特徵是:學生接收學院分發的學習教材,學習完並完成作業後,遞交學校,學院評定作業後再將作業返交學生,學生通過郵件、電話、電子郵件與學院接觸。這種模式在歐洲套用較廣泛。

顯著特徵

教學硬體的虛擬性

運用虛擬技術,在網際網路上模擬出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又和現實大學相似的校園、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實習基地等教學環境。在虛擬大學內,就是以虛擬的達到以假亂真程度的培養人才的設施代替傳統的校園實體,來實現人才培養功能的。它的教學硬體組成體系的虛擬性,是其最根本的特點。

教學過程的網路性

虛擬大學內,學生文化、科學、技術知識的獲取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都依賴於教學過程的網路化,學生只要通過聯網的電腦,就可以攻讀大學課程,進行實踐環節和科學研究的訓練,從而獲取學士學位或研究生學位。日本不少人就是通過與全球網際網路系統連線的電腦,在家就讀歐美的虛擬大學,實現不出家門的海外留學的。

教材的多媒體性

虛擬大學使用的是多媒體教材。它是由優秀教授們編制的,能適應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水平需要的,聲、形、像俱全的,科學性和通俗性相結合的,儀器設備可以分解和組合的,內容可以迅速更新的光碟書籍,它取代了傳統枯燥的單一的文字課本,使教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教學管理的遙控性

虛擬大學的教學管理是通過網際網路來進行的。它對學生入學資格的審查,學生學習計畫的核定,學生實施學習計畫中的出勤情況、學習情況、課程考試情況、學分的評定,以至學位證書或其他證書的頒發,都通過“網上”監控系統進行遙控和監督,以保證培養學生的質量。

學生成才的個性化

虛擬大學培養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多媒體互動式虛擬化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制定的學習計畫。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網路選擇教學軟體進行學習,在師生或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並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因此,他們成才完全是個性化的,完全可以在堅持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充分發展自身的特長、興趣和愛好。

現狀與展望

隨著電腦以及網路的日益普及,虛擬大學也日益發展起來,它的出現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教育時空,使大學在網路經濟與文化發展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1999年,深圳創建虛擬大學園,2001年,駐園院校已達38所,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方交通大學等近10所高校已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等現代虛擬大學專業。不僅如此,雲南省也在鼎鑫設立了現代虛擬大學示範區,並建立了“現代虛擬大學公共服務體系”,建立新型的“虛擬大學園區”。教育部開展“教育技術西部行”活動時,參加該活動的專家有這樣一個建議:建設我國的“西部虛擬大學”。提升整個西部地區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為西部地區培養大量套用型人才。

當然,與世界其他一些虛擬大學發展迅速的國家相比,虛擬大學在我國還只能說是剛剛起步。為適應終身學習社會的要求,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我國教育應積極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抓緊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培養和提高全民的信息素養,即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造信息的能力。虛擬大學的衝擊力是不可低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