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膜閉鎖症

疾病簡介

處女膜孔的形狀、大小和膜的厚薄,因人而異。一般處女膜孔位於中央,呈半月形,偶有出現中隔,將處女膜孔分割為左右兩半,稱中隔處女膜或雙孔處女膜。也有膜呈

處女膜閉鎖處女膜閉鎖
篩狀,覆蓋於陰道口,稱篩狀處女膜。如處女膜褶發育過度,呈無孔處女膜,即為處女膜閉鎖,是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中較常見的。如果處女膜閉鎖則經血流不出來。

病理生理

1、處女膜是覆蓋在陰道外口的一層環形薄膜,中央有小孔。有時處女膜上沒有小孔,醫學上稱為處女膜閉鎖,系胚胎髮育期間泌尿生殖竇未被貫通所致。

2、因處女膜褶發育旺盛,泌尿生殖竇上皮未能貫穿前庭部所致。處女膜閉鎖多於月經初潮後發現,如子宮及陰道發育正常,初潮後經血積存於陰道內,繼之擴展到子宮,形成陰道子宮積血,積血過多可流入輸卵管,通過傘部進入腹腔,傘部附近的腹膜受經血刺激發生水腫、粘連,致使輸卵管傘部閉鎖,形成陰道、子宮、輸卵管積血。因生殖道上皮增生的下界即處女膜褶發育旺盛,使陰道口不能與外有前庭貫通而呈閉鎖狀態。於處女膜膨隆處穿刺,若抽凝的褐色或黑紅脂血液便可確診。

3、在青春期初潮前可無任何症狀。初潮後由於處女膜閉鎖而致經血無法排出。最初經血積在陰道內,多次月經來潮後,經血逐漸積聚,造成子宮、輸卵管積血,甚至腹腔內積血。

發病原因

1處女膜閉鎖又]稱無孔處女膜,臨床上較常見,系尿生殖竇上皮未能貫穿前庭部所致。 處女膜閉鎖的女性其內生殖器大多發育完全正常,在進入青春發育期後,子宮仍然每月有一次月經產生。由於陰道口被處女膜封鎖,經血便不能流出。於是月經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便將陰道子宮填塞得滿滿的,甚至可以通過輸卵管倒灌入腹腔,輸卵管黏膜被積血擠壓破壞,上皮細胞纖毛消失,失去輸送精子、卵子和受精卵的功能,從而不能懷孕,經血倒流入腹腔可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腹腔粘連,引起劇烈腹痛。

2在青春期初潮前可無任何症狀。初潮後由於處女膜閉鎖而致經血無法排出。最初經血積在陰道內,多次月經來潮後,經血逐漸積聚,造成子宮、輸卵管積血,甚至腹腔內積血。

3但輸卵管傘端多因積血而粘連閉鎖,故經血較少進入腹腔。處女膜閉鎖的女嬰在新生兒期多無臨床表現。偶有幼女因大量粘液積聚在陰道內,導致處女膜向外凸出而被發現。 
  4 絕大多數]處女膜閉鎖患者臨床上表現為青春期後出現逐漸加劇的周期性下腹痛,但無月經來潮。嚴重者伴有便秘、肛門墜脹、尿頻或尿瀦留等症狀。檢查時見處女膜向外膨隆,表面呈紫藍色,無陰道開口。當用示指放人肛門內,可捫到陰道內有球狀包塊向直腸前壁突出。行直腸一腹部診時可在下腹部捫及位於陰道包塊上方的另一較小包塊(為經血瀦留的子宮),壓痛明顯。如用手往下按壓此包塊時,可見處女膜向外膨隆更明顯。盆腔B型超聲檢查可發現子宮及陰道內有積液。確診後應立即手術治療。先用粗針穿刺處女膜正中膨隆部,抽出褐色積血證實診斷後,即將處女膜作;形切開,引流積血。積血大部排出後,常規檢查宮頸是否正常,但不宜進一步探查宮腔以免引起上行性感染。吸盡積血後,切除多餘的處女膜,使切口呈圓形,再用3―0可吸收縫線縫合切口邊緣黏膜,以保持引流通暢和防止創緣粘連。術後留置導尿管1-2日,外陰部置消毒會陰墊,每日擦洗外陰1―2次直至積血排淨為止。術後給予抗感染藥物。

診斷鑑別

1醫技檢查

  1.1檢查時可看到處女膜突出而膨脹,膜後呈紫藍色(月經血瀦留),下腹部可摸到緊張度大,又有壓痛的包塊。 

  2診斷依據2.1 經處女膜膨隆處穿刺,可抽出黏稠不凝的深褐色或陳舊性的血液。所以,少女過了16歲仍未來月經就應去醫院檢查原因,若確診為處女膜閉鎖,應作處女膜X形手術切開,使積聚的月經血向外流出即可。由於血液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故術後應行常規抗感染治療。只要不發生感染,積血得以及時清除,術後不會影響性交、生
育。

3容易誤診的疾病

  3.1應與盆腔炎相鑑別。

4處女膜閉鎖又稱無孔處女膜,臨床上較常見,系尿生殖竇上皮未能貫穿前庭部所致。

  4.1 橫隔厚度亦有很大差別,有的很薄,似紙,有的則較厚(1~1.5cm)。兩層黏膜組織中間的間質內可含豐富的膠原纖維及平滑肌,偶可混有中腎樣組織成分。
有無臨床症狀出現,完全按隔膜有無小孔而定。完全性機工隔小見,多數在橫隔中央有一小孔,有時只能通過細探針,經血可以外流則無症狀發生,直到婚後因性交
困難或分娩時胎頭梗姐而發現。如無孔,則一俟初潮後因經血瀦留而出現症狀。在檢查發現陰道橫隔時,首先要注意機工隔上(常在中央部位)有無小也,有孔隙者
可用探針插孔內,探查小孔上方陰道的寬度及深度以明診斷。

4.2 手術切除時,以小孔為據點,向周圍作X形切開直到陰道壁,隔膜薄,可環形切除隔膜多餘組織,將切口的兩層黏膜與基底稍作游離,縱形縫合,使縫合緣呈鋸齒
狀,不在一個平面,防止日後出現環形狹窄。如隔膜厚,應先在外層黏膜面作X形切口,深度以橫隔厚度的1/2,分離黏膜瓣,然後將內層橫作十字形切開,將仙
外四對黏膜瓣互相交錯鑲嵌縫合,愈後不致因疤痕攣縮而再狹窄。以後如受孕分娩往往不能順利進行,而需採取剖宮產以結束分娩。

疾病治療

治療措施

1 手術切除時,以小孔為據點,向周圍作x形切開直到陰道壁,隔膜薄,可環形切除隔膜多餘組織,將切口的兩層黏膜與基底稍作游離,縱形縫合,使縫合緣呈鋸齒
狀,不在一個平面,防止日後出現環形狹窄。如隔膜厚,應先在外層黏膜面作x形切口,深度以橫隔厚度的1/2,分離黏膜瓣,然後將內層橫作十字形切開,將仙外四對黏膜瓣互相交錯鑲嵌縫合,愈後不致因疤痕攣縮而再狹窄。以後如受孕分娩往往不能順利進行,而需採取剖宮產以結束分娩。

2 如在月經來潮後發現症狀,應行急診手術治療,放出經血。治療不宜過晚,以免造成宮腔積血,甚至輸卵積血。在局麻下將處女膜作“x”形切開,放出經血,剪除
多餘黏膜,使處女膜呈圓環狀,慎勿損傷尿道口。瀦留之經血要儘量排出並保持切口通暢,以免引起繼發感染。術中不作雙合診,以免增加感染機會及使經血倒流或輸卵管血腫破裂。

3術後套用搞抗生素,保持外陰清潔,進流質飲食3-5天,減少大便次數,以防止污染傷口。

處女膜閉鎖切開術療法

1處女膜閉鎖是較常見的一種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由於胚胎期副中腎管(米勒管)與泌尿生殖竇之間的隔膜未消退所致;亦可為後天疾患如炎症粘連的後果。青春期月經來潮後,經血排出受阻,逐漸瀦留,造成陰道、子宮甚至輸卵管、腹腔積血。

2臨床表現為逐漸加重的周期性腹痛,檢查可見處女膜閉鎖,向外膨隆,呈紫藍色,肛診可觸及閉鎖部上方有軟腫塊,穿刺可得黏稠暗紅色陳舊血液。如子宮及輸卵管積血,可在恥骨上方觸及壓痛包塊。應與陰道橫膈及陰道閉鎖相鑑別。

(1)適應證,凡確診患有處女膜閉鎖,即應手術。

(2)禁忌證,在未與陰道閉鎖及先天性無陰道等先天畸形排除時,不宜行處女膜切開術。

(3)術前準備,同外陰手術一般術前準備。

(4)麻醉與體位,局麻。膀胱截石位

手術步驟

4.1切口:在閉鎖的處女膜突出部位作“X”形切開,切開後的陰道口應能通過兩指以上,如在月經初潮以前手術或閉鎖部位較高,切開時應放入金屬導尿管,並以示指伸入肛門作標誌,引導切開閉鎖處,避免損傷尿道、膀胱和直腸。

4.2排出積血:處女膜切開後流出暗黑而黏稠的經血,任其逐漸外流,不得揉捏下腹部或壓迫子宮,不可行婦科雙合診檢查,以免經血倒流至盆腔,甚至造成輸卵管破裂。

4.3修剪處女膜切緣,形成圓形陰道口。

4.4用2-0號腸線間斷縫合切口邊緣,如局部無出血,亦可不縫合。

5術後處理

5.1術後即可下床活動,利於經血排出。

5.2保持外陰清潔和陰道口通暢,但不宜坐浴和陰道灌洗。

5.3處女膜較厚者,術後應放置陰道模型。

5.4術後1個月複查,仍有輸卵管積血症者,給予對症處理。

疾病預防

1、處女膜是遮蓋在女子陰道外口的一圈薄膜,大約1—2毫米厚,膜的正反兩面都呈淡粉紅色,表面濕潤,處女膜中央有一直徑為1—1.5厘米的圓形小孔,這就叫處女膜孔。泉州瑪麗醫院專家指出,處女膜和處女膜孔常與陰道前壁緊貼,可以防止外界不潔的髒物進入陰道,對內生殖器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處女膜上沒有小孔,陰道外口就被整片處女膜封住,每月的月經就不能排出體外,成年後無月經來潮,這就是“處女膜閉鎖”。
2、處女膜閉鎖並不少見,是女性生殖器官最簡單的畸形。它的產生是由於胚胎髮育期間,構成處女膜的泌尿生殖竇未能與陰道穿通所造成,而內生殖器(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和陰道)往往都是正常的。因此,病人在青春發育期後,每月仍有一次月經產生,子宮頸也能不斷地產生粘液,但是這些月經血和粘液,不能通過處女膜孔排出體外,而是積聚在陰道里,月復一月,越積越多,其中的水分逐漸被吸收,濃縮成朱古力色的糊狀物。
3、月經血起初只是在陰道腔里積聚,以後可以向上擴展,最終使子宮腔和兩側輸卵管腔都積滿月經血。因此病人可出現逐月加劇的周期性腹痛,還可在下腹部清楚地摸到逐漸增大的包塊。一旦輸卵管黏膜被經血擴張破壞,就會造成永久性的不育症。嚴重的,經血可通過輸卵管傘端倒流入腹腔而造成腸粘連和盆腔粘連。所以,及早發現處女膜閉鎖,早期進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患有處女膜閉鎖的婦女,如果未經治療而結了婚,可因性生活困難不歡而散。
4、處女膜閉鎖一旦確診,必須及早進行手術,即作處女膜切開術。這是一種極簡單的小手術,只要在患者處女膜周圍注射一些麻醉藥,選擇處女膜隆起處,作“X”形剪開,一直要剪到處女膜基底部,讓粘稠的積血自行流出,然後剪去處女膜瓣,對出血點進行縫扎止血。如果輸卵管黏膜未被經血擴張破壞,手術後又沒有發生子宮和輸卵管的感染髮炎,也不會影響今後的懷孕和生育。口服抗菌素預防感染並用1:5000高錳酸鉀坐浴共7天每日2次術後一周內應儘量減少活動一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