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經典(下卷)

不如使人自露寧為隨世之庸愚 人不當自薄奇險之事偶然 人無完人不論禍福而處事

作品目錄

第一部 處世名著經典
菜根譚
《菜根譚》序
處世篇
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心事宜明 才華須韞
恥一物之不知 有事之無範
污泥不染 知巧不用
諸葛亮淡泊明志
和氣致祥 喜神多瑞
彭玉麟睦鄰重友
閒時吃緊 忙裡悠閒
未雨綢繆
得意回道 拂心莫停
居安思危 臥薪嘗膽
心地放寬 身死恩垂
包公笑比黃河清
路留一步 味讓三分
相如讓路 廉頗請罪
義俠交友 純心作人
為朋友兩肋插刀
退即是進 與即是得
劉仁軌寬宏大度
驕矜無功 懺悔滅罪
司馬遷品評項羽
讓名遠害 歸咎養德
諸葛亮不掩己過
天道忌盈 封終未濟
商紂“淫虐”喪國
責毋太嚴 教毋過高
觸龍說趙太后
無過是功 無怨是德
謗因名高 不求榮顯
憂勤勿過 待人勿枯
乾隆勤政成盛世
知退一步 須讓三分
曹操不吃雞肋
不惡小人 禮待君子
趙高設計殺李斯
立身要高 處世須讓
呂尚垂釣待文王
方圓處世 寬嚴待人
盛極自衰
忘怨忘過 念功念恩
恩怨終有報
施而無求 求之無功
賜酒之恩
謙虛受益 滿盈招損
木從繩則正 後從諫則聖
陰惡惡大 顯善善小
惡大則藏
多喜養福 去殺遠禍
陳?靈活避仇敵
謹言慎行 君子之道
理大事亦重小節
殺氣寒薄 和氣福厚
伊尹三世佐商
厚德載物 雅量容人
唐太宗虛己求諫
未雨綢繆 有備無患
事事有備
多種功德 勿貪權位
袁世凱逢迎慈禧蒙恩寵
不怕小人 怕偽君子
李林甫“口蜜腹劍’
徹見心性 天下平穩
何謂大丈夫
操履不變 鋒芒勿露
屈原變革遭放逐
事留餘地 便無殃悔
千年遺臭後庭花
直躬人忌 無惡人毀
屈節和議 遺臭萬年
愛重為仇 薄極成喜
廉范不忘知己恩
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
劉邦含糊其辭避把柄
毋攻短處 化誨頑固
張詠婉言勸友
陰者勿交 傲者少言
楊修持才多言而殺身
戒疏於慮 警傷於察
心不設防遭害
親善防讒 除惡守密
濟人難時結真友
不夸妍潔 誰能醜辱
美與醜
富多炎涼 親多妒忌
君子之交淡如水
陰惡禍深 陽善功小
梁商樂善好施
警世救人 功德無量
蘇長諫唐高祖
趨炎附勢 人情之常
縣令見和?
冷眼觀物 輕動剛腸
見機退身保平安
一念一行 都宜慎重
一言革職
謹慎至微 恩施不報
濟人當濟急
春風育物 朔雪殺生
仁政得昌 暴政得亡
厚待故交 禮遇衰朽
富貴不忘少時友
君子立德 小人圖利
不為五斗米折腰
律己宜嚴 待人宜寬
帝舜理家 克己容讓
慈悲之心 生生之機
善待他人 必有回報
誠和氣節 陶冶暴惡
識人五要
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
怪癖害己傷國
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得罪門丁 生意不成
金須百鍊 矢不輕發
楚莊王一鳴驚人
斥小人媚 願君子責
程松壽討好韓?胄
好利顯害 勿陷枯寂
郭弘霸嘗糞
讒言自明 媚阿侵肌
楊願善於諂媚
虛圓立業 僨事失機
從諫如流 孜孜求士
處世要道 不即不離
改姓求榮的楊慶
過儉則吝 過讓則卑
庚豈攵明智舍錢財
喜憂安危 勿介於心
君子當自強不息
量寬福厚 器小祿薄
懷大度籠絡人心
急處站穩 險地回首
王彥超識時務
節義濟和 功名以德
周瑜謙讓服人
事上敬謹 待下寬仁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勿逞己長 勿恃所有
驕矜必敗
非分收穫 陷溺根源
謀他財害子命
滿腔和氣 隨地春風
聰明的和事佬
修身篇
弄權一時 淒涼萬古
亂漢十常侍
淡中知味 常里識英
平淡出奇 李廣身正令行
靜中觀心 真妄畢見
世間多少乘除事 良夜月明收釣筒
淡泊明志、肥甘喪節
包拯為官清廉
德在人先 利居人後
楊秉不惑酒色財
動靜合宜 道之真體
燕昭王買馬
降伏客氣 消殺妄心
賀若弼自傲
志在林泉 胸懷廊廟
陶季直淡薄名利
富多施捨 智不炫耀
李世民居皇位守謙恭
偏見害人 聰明障道
二世錯殺李斯
正氣天地 清名乾坤
湯斌清廉留美名
伏魔自心 馭橫平氣
天下楷模李元禮
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
印封如初
念頭勿濃 勿陷枯寂
蘇軾的人情味
真偽之道 只在一念
樂哉 吾獵得善言而歸
君子無禍 勿罪冥冥
一絲不苟
相觀對治 方便法門
脫穎而出
名譽富貴 來自道德
子罕拒絕收美玉
拔去名根 融去客氣
呂餘慶淡泊名利
心地光明 勿念暗昧
劉基彈劾不避權貴
勿羨貴顯 勿憂飢餓
李林甫的“偃月堂”
正義路廣 欲情道狹
益我貨者損我神 生我名者殺我身
病未足羞 無病吾憂
過而能改 善莫大焉
心公不昧 外賊無蹤
貪慾眾惡之本
品質修養 切忌偏頗
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臨崖勒馬 起死回生
射虎殺蛟的周處
寧靜淡泊 觀心之道
清閒、散淡亦逍遙
動中靜真 苦中樂真
十年辛苦樂在著書
舍己毋疑 施恩勿報
荊軻刺秦王
天機最神 智巧何為
哭天無效 坐以待斃
田看收成 人重晚晴
花甲之年 淫貪更甚
順不足喜 逆不足憂
李後主的寵姬
恣勢弄權 自取滅亡
楊國忠弄權身死
精誠所感 金石為開
貴在真誠
文無奇巧 人宜本然
不露情感
忠恕待人 養德遠害
得饒人處且饒人
德怨兩忘 恩仇俱泯
鮑叔牙的心胸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趙匡胤何以悶悶不樂
毋偏人言 不持已長
貴人所長 忘人所短
君子之心 雨過天晴
姚崇的肚量
困苦窮乏 鍛鍊身心
艱苦的生活對人是一種磨鍊
天地縮圖 人之父母
要在正事上下功夫
量弘識高 功德日進
只有勤學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人心惟危 道心惟危
戒淫戒色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我約束
雲去月現 塵拂鏡明
痛苦的根源在貪慾
不能養德 終歸末節
行高志潔
修身重德 事業之基
德是事業的基礎
善根暗長 惡損潛消
怎可因急相棄
學貴有恆 道在悟真
劉備因感情遭敗
為奇不異 求清不激
男兒快意貧也好
心虛意淨 明心見性
廢冰雅素垂風
心體之念 天體所現
不戚戚於貧賤 不汲汲於富貴
渾然和氣 處世珍寶
喜名者必多怨
和氣祥瑞 潔白留名
陳有年風節高天下
心體瑩然 不失本真
白居易的心事
清濁並包 善惡兼容
靈運狂傲被斬
疾病易醫 魔障難除
淡色求靜
行戒高絕 性忌偏急
高處不勝寒
過滿則溢 過剛則折
吳起被害
不憂患難 不畏權豪
疾惡如仇的周新
靜中真境 淡中本然
放心自然
靜本體現 水清影明
參透生死
孤燈失陷 身死魂亡
老子不懼死
栽花種竹 心境無我
安貧樂道
存反道心 消些幻業
保精求生
出世涉世 了心盡心
孔明隆中話三分
雲中世界 靜里乾坤
寧靜致遠
像由心生 像隨心滅
蘇東坡奚落惡吏
夢幻空華 真如之月
人生有期亦無期
煩惱由我 嗜好自心
生命最重要
以失意思 製得意念
奢侈的生活不可長
世態變化 萬事達觀
世態易變 招牌變換
流水落花 身心自在
安時處順 寧靜致遠
心地平靜 青山綠水
積善積德 成就大業
處世忘世 超物樂天
人生減省一分 便超脫一分
求內心佛 卻心外法
節制欲望
徹見真性 自達聖境
淡化利慾之心
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
人不能為欲望所驅使
欲望尊卑 貪爭無二
為敖持廉至死
澈見自性 不必談禪
心存歹念 拜佛謀財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應變將略非所長 依法進兵失戰機
自然人心 融合一體
閒居靜想 寄情山水
形影皆去 心境皆空
孟母三遷
本真即佛 何待觀心
陶淵明清貧自守
勿待興盡 適可而止
范蠡激流勇退
修行絕塵 悟道涉俗
胡叟瀟灑送明
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
有志則不靜
山居清灑 人都俗氣
順乎自然之道
禍福苦樂 一念之差
還是居鄉好
機息心清 月到風來
楊雄棄官而樂世
萬鍾一發 存乎一心
耿介廉潔得高官 行賄受賄國庫空
以我轉物 物勿役我
法真隱逸立身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田叔施仁善諫
風跡月影 過而不留
物我兩忘 知足常樂
世間皆樂 苦自心生
知足者常樂
體任自然 不染世法
吳隱之清操不渝
減繁增靜 安樂之基
殘杯冷炙有德色 不如著書黃葉村
口耳嗜欲 但求真趣
范仲淹澹然憂樂
齊家篇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納諫遍照天下 拒諫身亡國滅
淨從穢生 明從暗出
出污泥而不染
事悟痴除 性定動正
去除雜念 陶冶心性
原其初心 觀其末路
居安思危 未雨綢繆
居安思危 處亂思治
運用不敗戰術
放得心下 人聖超凡
黃金難換腐儒貧
超越天地 不入名利
絕不賣論取官
有木石心 具雲水趣
貪慾必亡
和氣一團 惡人殺氣
把持朝政指鹿為馬
多心招禍 少事為福
剃髮避禍
崇儉養廉 守拙全真
和?聚財遭滅族
苦中有樂 樂中有苦
荒淫誤國 馬嵬坡發生兵變
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
文天祥浩然正氣垂青史
大智若愚 大巧似拙
用小聰明的悲哀
居安思危 天亦無用
唐玄宗沉醉酒色亂國害已
中和為福 偏激為災
眾叛親離 暴虐亡國
念貪私 萬劫不復
以儉為操 離任只取一錢
保已成業 防未來非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不著色相 不留聲影
急流勇退 平安做官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寬容大度冰釋前嫌
窮當益工 勿失風雅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看破認真 可負重任
大禹治水 身為民先
持身勿輕 用意勿重
沉靜是美質
人生無常 不可虛度
生應無輟日 死是不吟時
持盈履滿 君子兢兢
孟昶好色亡後蜀
卻私扶公 修身重德
信則得友
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天生我才必有用
盛極必衰 剝極必復
棄愁事 求發展
奇異之識 獨行無恆
放棄虛名
震聾啟聵 保持清醒
欲速則不達
辨別是非 認識大體
心底無私天地寬
暗室磨練 臨深履薄
嚴謹立身成大業
分清功過 恩仇勿顯
使功不如使過
位盛危至 德高謗興
自作聰明
以德御才 德才兼備
太子具美德 治政得人心
窮寇勿追 投鼠忌器
蕭衍宴請刺客
過歸己任 功讓他人
兄弟共死
功名一時 氣節千載
王冕一身清氣
自然造化 智巧不及
節制欲望
真誠為人 圓轉涉世
靖郭君真誠得回報
情急招損 嚴厲生恨
不逞一時剛勇
回歸自然 述古暢懷
交友不貪錢財
勿昧所有 勿自誇耀
不過分炫耀自己
信人己誠 疑人己詐
孫臏與龐涓
自薄而厚 先嚴後寬
劉秀既往不咎定人心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諂媚之徒楊再思
無事昏冥 有事奔逸
消消氣 明日再來
超然事外 明曉利害
到嘴未必是肥肉
操持嚴明 守正不阿
處小人在不遠不近之間
坎坷世道 耐而撐持
防微杜漸 防患於未然
忙裡偷閒 鬧中取靜
子產治亂
修養自身 大業之始
查道公正清廉
處富知貧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節奢以儉
老當益壯 大器晚成
漢陰老者斥昏君
藏才隱智 任重致遠
藏鋒露拙與鋒芒畢露
聲色名位 不可過貪
酒的悲劇
樂極生悲 苦盡甘來
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冷靜觀人 理智處世
以靜制動 處安勿躁
惡不即就 善不即親
背後之言不可聽
躁性僨事 和平徼福
平靜與急躁
酷失善人 濫招惡友
交往忌刻薄
居官有度 鄉居敦友
寬厚和善
逆境比下 怠荒思上
逆境與順境的辨證
言而有信 恆心如一
制怒
下愚可教 中才難與
魏文侯用人不疑
守口須密 防意須嚴
謹言慎行
得休便休 了時無了
功成身退
知足則仙 善用則生
轉移“痛點” 自得其樂
退步寬平 清淡悠久
多一個冤家多一堵牆
躁極則昏 靜極則明
美人告狀
鬧中取靜 冷處熱心
王章為國甘願吃苦
安樂尋常 事無絕對
為學之苦
乾坤妙趣 天地文章
人生之韻律
見微知著 守正待時
等待機遇
凡事隨緣 漸漸人無
陳子昂摔琴求名
凡俗差別 無需取捨
胡秋潮析理斷樹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解縉應對如流
不弄技巧 以拙為進
才情在畫圖
以我轉物 逍遙自在
傅燮不乞封
卓智之人 洞燭機先
預知災禍早為備
工夫 若深 鐵杵 成針
好運自然來
落葉蘊芽 生機含殺
萬綠枝頭紅一點
不可徒勞 不能太閒
貪圖安逸 不能成事
順逆一視 欣戚兩忘
患難中須自得
月盈則虧 履滿者戒
盈虧有道
把握要點 卷舒自在
逃避現實的孫登
身在局中 心在局外
阮籍醉酒免是非
萬事皆緣 隨遇而安
隨遇而安
蒙養篇
脫俗成名 超凡人聖
全身而退 頤養天年
修德忘名 讀書深心
君子務實不圖名
學以致用 立業種德
好問則裕 自用則小
讀心中文 聽本真曲
不一則不專 不專則不能
清苦瀟灑 勿偏一方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磨練福久 參勘知真
三致千金 苦中得樂
心虛明理 心實卻欲
唐太宗謙虛處理政事
道德學問 隨事警惕
《千字文》的來歷
書讀至樂 物觀化境
宋太宗每天三卷書
濃天淡久 大器晚成
葉瓊璋才高壽短
天地萬物 皆是實相
司馬光一生光明磊落
不以神用 何以得趣
徐霞客雞足山解謎
理出於易 道不在遠
張之洞的妙對
詩家真趣 禪教玄機
堂堂公猴對母狗
讀易松間 談經竹下
做人的首要就是讀書
野趣豐處 詩興自涌
柳宗元攬勝尋幽寫華章
雪夜讀書 登高心曠
讀書可養身心
猛氣化冰 無事為福
無禍即是福
誠心和氣 勝於調息
父子如兄弟 平等至上
種田除艾 子弟謹交
石?教子不成 大義滅親
含積累難 思傾覆易
田母退金 德遺後世
春風解凍 和氣消冰
教子有方
容處家變 直陳友失
唐代宗息事寧人
倫常天性 非為德恩
皇室父子猜疑
心植善根 根固葉榮
劉備遺囑教阿斗
為官公廉 居家恕儉
公沙穆廉潔立身
幼不陶鑄 長不成器
章氏教子成才
閒適篇
厚德積福 逸心補勞
遇與不遇
急流勇退 與世無爭
急流勇退
無為無作 優遊清逸
焚燒盟書
言者無行 談者不知
王僧虔辭高官
春為幻境 秋見真吾
王毅“核舟”奪天工
世間廣狹 皆由自造
要沉得住氣
樂貴真趣 景不在遠
領悟自然
心無物慾 坐有琴書
少欲知足
樂極兮哀 興味索然
樂極生悲 位高生禍
萬象皆空 達人須達
張良全身而退
泡沫人生 何爭名利
不逞一時之勇
冷觀世事 忙中偷閒
使欲望趨淡
不親富貴 不溺酒食

恬淡適己 身心自在
看開名利
廣狹長短 由於心念
狄仁傑寬宏大量
守正安分 遠禍之道
不妨捧捧別人
閒云為友 風月為家
夏季的保養
修養定靜 臨變不亂
沈括治亂
隱無榮辱 道無炎涼
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
除去惱熱 身心安樂
安貧樂道
貪富亦貧 知足亦富
富而不驕
隱者高明 省事平安
趙壹恃才揚朋
超越喧寂 悠然自適
陳元達不願做官
得道無系 靜躁無關
賈詡年少善權變
濃處味短 淡中趣長
儉以養德
動靜合宜 出入無礙
水至清則無魚
心有繫戀 便無仙鄉
須將利祿官位看得淡薄些
臥雲弄月 絕俗超塵
不攀有權時
俗不及雅 淡反勝濃
蘇東坡笑拒借錢人
身放閒處 心在靜中
不爭一時之短長
不希榮達 不畏權勢
李巨游持志不屈
聖境之下 調心養神
歸隱山林
春之繁華 不若秋實
因人而異 適時進補
來去自如 融通自在
孫堅祖茂巧脫身
欲心邪念 虛心正念
焦芳鑽營
富者多憂 貴者多險
高處不勝寒
人為生趣 天悅自然
書吏作弊
乾坤自在 物我兩忘
呂后的眼淚
生死成敗 一任自然
善待生命
猛獸易服人心難制
陸游的家訓
人生無常 盛衰何恃
死得有意義
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
范睢忍辱
冷情當事 如湯消雪
勿與人結怨
森羅萬象 夢幻泡影
趙軌清廉若水
毀譽褒貶 一任世情
鄧通造錢
自然得真 造作減味
杜甫登泰山
心境恬淡 絕慮忘憂
“詩鬼”李賀
真不離幻 雅不離俗
陶淵明作彭澤令
布茅蔬淡 頤養天和
吃喝也能招禍
斷絕思慮 光風霽月
隱居霸陵山中
任其自然 萬事安樂
一生清高恬靜的管寧
思及生死 萬念灰冷
做一個清閒漢
雌雄研醜 一時假相
反敗為勝
自然真趣 閒靜可得
不為貧賤富貴所動
天全欲淡 雖凡亦仙
貪慾的下場
人我合一 雲留鳥伴
春季養生
雨後觀山 靜夜聽鍾
文彥博賣帛定人心
觀物有得 勿徒留連
龐統悟處世之道
陷於不義 生不如死
陶淵明的桃花源
茫茫世間 矛盾之窟
老捕役機警辨盜
呻吟語
《呻吟語》序
原序
卷一
性命
存心
倫理
談道
卷二
修身
問學
卷三
應務
養生
卷四
天地
世運
聖賢
品藻
卷五
治道
卷六
人情
物理
廣諭
詞章
小窗幽記
序言
集醒篇
安得一服清涼散 人人解酲
澹泊之守 鎮定之操
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
使人有面前之譽 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天薄我福 吾厚吾德以迎之
澹泊之士 必為濃艷者所疑
好醜兩得其平 賢愚共受其益
情最難久 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真廉無名 大巧無術
厭名利之譚者 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伏久者 飛必高
天欲禍人 必先以微福驕之
世人破綻處 多從周鏇處見
山棲是勝事
輕財聚人 律己服人
將難放懷一放 則萬境寬
大事難事看擔當 逆境順境看襟度
以我攻人 不如使人自露
寧為隨世之庸愚 勿為欺世之豪傑
習忙可以銷福 得謗可以銷名
人之嗜節 當以德消之
一念之善 吉神隨之
夢裡不能張主 泉下安得分明
人了了不知了 不知了了是了了
人我往來 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居不必無惡鄰
君子小人 五更檢點
以道窒慾 則心自清
先達後近 交友道也
形骸非親 大地亦幻
寂而常惺 寂寂之境不擾
童子智少 少而愈完
無事便思有閒雜念頭否
貧賤之人 一無所有
透得名利關 方是小休歇
多躁者 必無沉潛之識
佳思忽來 書能下酒
生死老病四字關 誰能透過
真放 肆不在飲酒 高歌
人生待足何時足
雲煙影里見真身
明霞可愛 瞬眼而輒空
此言宜深玩味
有譽於前 不若無毀於後
無稽之言 是在不聽聽耳
風狂雨急立得定 方見腳跟
議事者宜悉利害之情
談空反被空迷
貧不足羞 賤不作惡
彼無望德 此無示恩
人無友而寡聞 人不學而無知
多欲無慷慨 多言無篤實
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貧賤可耐 富貴難當
富厚者遺德莫遺田 貧窮者勤奮必能充
明知故犯法不能逃 白得人財賠要加倍
利己者便是害己 下人者終能上人
不見小利可立大功 不存私心能謀公事
應兵者勝 貪兵者敗
先憂於事 故能無憂
集情篇
當為情死 不當為情怨
縮不盡相思地 補不完離恨天
枕邊夢去心亦去
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慈悲筏濟人出相思海
花柳深藏淑女居
天若有情天亦老
吳妖小玉飛作煙
幾條楊柳 沾來多少啼痕
弄柳拈花 儘是銷魂之處
豆蔻不消心上恨
截住巫山不放雲
那忍重看娃鬃綠
千古空閨之感 頓令薄倖驚魂
良緣易合 知己難投
蝶憩香風 尚多芳夢
無端飲卻相思水
多情成戀 薄命何嗟
虛窗夜朗 明月不減故人
初彈如珠後如縷
兄弟相師友 閨門若朝廷
集峭篇
封疆縮地 中庭歌舞猶喧
士不曉廉恥 衣冠狗彘
君子寧以風霜自挾 毋為魚鳥親人
仕夫貪財好貨 乃有爵之乞丐
一失腳為千古恨
聖賢不白之衷 托之日月
士大夫愛錢 書香化為銅臭
心為形役 塵世馬牛
待人留不盡之恩 維繫無厭人心
宇宙內事 要擔當 又要善擺脫
極有見識 看得假認不得真
量晴較雨 弄月嘲風
放得仙佛心下 方名為得道
執拗者福輕
達人撒手懸崖
身世浮名余以夢蝶視之
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立業建功 要從實地著腳
有假兢業的心思
無事如有事時提防
窮通之境未遭 主持之局已定
枝頭秋葉 將落猶然戀樹
剛強終不勝柔弱
聲應氣求之夫
才智英敏者 宜以學問攝其躁
居軒冕之中 有山林氣味
少言語以當貴 多著述以當富
要做男子 須負剛腸
柔玉溫香 觀想可成白骨
煩惱場空 身住清涼世界
斜陽樹下 閒隨老衲清譚
寧為真士夫 不為假道學
覷破興衰究竟 人我得失冰消
名山乏侶 不解壁上芒鞋
是技皆可成名天下
才士不妨泛駕
寧為薄倖狂夫 不作厚顏君子
魑魅滿前 笑著阮家無鬼論
至音不合眾聽 至寶不同眾好
世人白晝寐語
撥開世上塵氛
才子安心草禽者 足登玉堂
喜傳語者 不可與語
昨日之非不可留
炫奇之疾 醫以平易
人常想病時 則塵心便減
恩愛吾之仇也
人生有書可讀享世間清福
古之人 今之人
己情不可縱 人情不可拂
人言天不禁人富貴
觀世態之極幻
貧士肯濟人
了心自了事
風流得意 則才鬼獨勝頑仙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
豪傑向簡淡中求
澆花種樹 亦是道人之魔障
處事寬平不鬆散 持身嚴厲不過激
言命者總順受其正 求仁者即從人之方
知萬物有道 悟求己之理
做人做好人 謀生不管閒
盛衰 之機 貴諸人謀 性命 之理講 求實用
堯舜之聖未因朱均而滅 瞽鯀之愚不因舜禹而掩
大孝獨頌虞舜 英才單稱周公
不能縮頭休縮頭 得須放手可放手
心不妄動可稱靜 心常惺惺才是敬
敦厚托大事 謹慎成大功
集靈篇
靈天下有一言之微
人生三樂
眼裡無點灰塵 方可讀書千卷
不作風波於世上
無事而憂 便是一座活地獄
必出世者 方能人世
人有一字不識 而多詩意
眉上幾分愁 且去觀棋酌酒
完得心上之本來 方可言了心
調性之法
好香用以熏德
破除煩惱 二更山寺木魚聲
人生莫如閒 太閒反生惡業
胸中有靈丹一粒
無端妖冶 終成泉下骷髏
獨坐禪房
才人之行多放
聞人善 聞人惡
能脫俗便是奇 不合污便是清
士君子盡心利濟
讀史要耐訛字
聲色娛情 何若淨幾明窗
閒得一刻 即為一刻之樂
興來醉倒落花前
煩惱之場 何種不有
如今休去便休去
意亦甚適 夢亦同趣
業淨六根成彗眼
犬吠雞鳴 恍似雲中世界
異士未必在山澤
天下可愛的人 都是可憐人
事有急之不白者
人只把不如我者較量
儉為賢德
喚醒夢中之夢 窺見身外之身
打透生死關
一筆寫出 便是作手
隱逸林中無榮辱
皮囊速壞 神識常存
聞謗而怒者
人勝我無害 我勝人非福
閉門即是深山
欲見聖人氣象
成名每在窮苦日
讓利精於取利
過分求福 適以速禍
看書不可拘泥舊說
對棋不若觀棋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
伶人代古人語
夜者日之餘
簡傲不可謂高
畫家之妙 皆在運筆之先
累月獨處
耳目寬則天地窄
從江乾溪畔箕踞
有書癖而無剪裁 徒號書廚
鳥啼花落
自古及今山之勝
清閒無事 坐臥隨心
舞蝶游蜂
鳥栖高枝 彈射難加
混跡塵中 高視物外
五夜雞鳴
取涼於扇
月榭憑欄
浪子回頭為君子 貴人失足是庸人
人生一世有三樂 佛書佳客山水游
天地且厚人 人不當自薄
奇險之事偶然 平淡無奇為常
作內而不作外 用靜而不用作
魯有曾子獨傳其道 貧如顏子不改其樂
用功於內者心秀 飾美於外者心空
處世以忠厚 傳家得勤儉
貧如秋水 靜如春風
善良醇謹人人喜 浮躁節惡人人惡
率人先正己 守成念創業
士知學恐無恆 君子貧而有志
莫惟學文而離道 勿以取藝而棄德
勤苦之人絕無癆疾 顯達之士多出寒門
圍爐夜話
正直寬厚教於幼 憂勤賜厲檢於心
孟母斷織
交遊要學友之長 讀書必在知而行
車夫的建議
勤以補拙 儉以濟貧
蘇秦的挫折
話說平實卻穩當 為人本分常快活
虛多不如實少
處事要為別人想 讀書順得自用功
書山有路勤為徑
信乃立身之本 恕乃接物之要
“信”,人言也
“恕’,如心也
不因說話而殺身 勿為積財而喪命
蘇秦乃因會說話而殺身
教兒宜嚴 待人宜敬
敬可以化邪
善謀生者勤修恆業 善處事者審定章程
作惡如土崩
名利不可貪 學業在德行
遠賢政損
古樸君子力挽江河 名節之士光爭日月
我勸天公重抖擻
心正則神明見 耐苦則安樂多
耐苦則安樂多
天下無難事 天道好循環
居安思危
有才者如渾金璞玉 為學者如行雲流水
虛己者進德之基
積善祛殃 積財遺禍
積善祛殃
教子嚴成德 勿以財累己
德才重於錢財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人貴有志
鄉愿假面孔 鄙夫俗心腸
“鄙夫”不知德
勿為私己打算精明 要培子孫樸實渾厚
將心比心
明辨是非方能決斷 不忘廉恥身自高潔
奉廉知恥
辨明愚和假 識破奸與惡
明辨忠孝
權勢之途如煙如雲 奸邪之輩謹神謹鬼
權勢之戒
淡薄富貴之胸襟 崇尚忠孝之志量
不為富貴所動
己之不欲勿施於人 有過必改不失正道
金無足赤 人無完人
不論禍福而處事 平正精詳為立言
守節操不論禍福
不求空讀而要務實
實實在在才是真
遇事勿躁 淡然處之
有禮也要讓三分
救人於危難 脫身於牢籠
人間自有 “菩薩行”
待人要平和 講話勿刻薄
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志不可不高 心不可太大
“舍近圖遠”不可取
貧賤不能移 富貴要濟世
貧賤非辱
橋梓花萼 以物喻理 秀才孝廉 求名副實
父母威嚴有慈
身教重於言教 處事切須小心
用大度待小人
守身不羞於父母 創業勿貽害子孫
男怕入錯行
待人不可勢利 習業萬勿粗心
援助
莫夜郎自大 要發憤圖強
自知之明 轉禍為福
吃一塹長一智 莫到江心補漏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天地無窮壽有期 學問無邊富有數
壽命有期 精神永在
做事要問心無愧 創業需量力而行
處事要居心仁厚
作文做人要平正 人品心術勿矯飾
作文與做人
謹守拙 慎交友
王戎有好李
放開眼界讀書 立定腳根做人
做人要有真信念
持身貴嚴 處事貴謙
處事須莊重嚴肅
財要善用 祿要無愧
美人綠珠
交友益身心 教子重品行
益者三友
君子重忠信 小人徒心機
守信得利 害人害己
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
嚴以律己國興旺
一言可招大禍 一行能玷終身
慎言君子口
處橫逆而不校 守貧窮而坐弦
六尺巷
白雲山嶽皆文章 黃花松柏乃吾師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行善人樂我亦樂 奸謀使壞徒自壞
以救災為己任
以人為鏡吉凶可鑑 小河不察亦可復舟
以人為鑑 能知得失
謹守規則無大錯 但足衣食是小康
守成之道
休爭閒氣處事良方
韓信忍辱
讀書自有樂 為善不邀名
書中自有黃金屋
敬人者人恆敬之 靠他人莫若靠己
靠自己好
學長者待人之道 識君子修己之功
鄭板橋教子有方
奢侈慳‘吝俱可敗家 庸愚精明都能覆事
節儉戒奢
安分守成 不入下流
種田兼商未必“敗路’
知足是享受 追求無止境
學無止境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貧能安貧 富能安富
富貴必要謙恭 衣祿務需儉致
謙恭無人妒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聖愚本無別
心平氣和處世 居心正直為人
入境隨俗
要救世 勿避世
讀書救世
勤儉安家久 孝悌家和諧
功成身退
興業須忠厚 興家要勤儉
楚王斬子
蓮朝開而幕合 草春榮而冬枯
富貴無常如花草
自伐自矜為大戒 求仁求義毋遠求
驕矜自大必自傷
貧寒也須苦讀書 富貴不可忘稼穡
家貧須留讀書種
勤儉蘊育廉潔 艱辛煉鑄偉人
儉,德之共也
存心方便無財也能濟世 慮事精詳愚者也成能人
埋沒三十年
閒居常懷振卓心 交友多說切直話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不驕不吝門戶不衰 若無若虛風俗不壞
有才若無 有德若虛
凝浩然正氣 法古今完人
浩然正氣振天地
一生溫飽而氣昏志惰 幾分饑寒則神緊骨堅
饑寒煉耐力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 暗昧處見光明世界
逆境中見到光明
裝腔作勢百行皆假 不切實際一事無成
虛浮人指東畫西
心懷坦蕩見光明 培養正氣見功夫
揠苗助長
求其理數亦難違 守其常變亦能御
按正理可防不測
和氣致祥驕者必衰 從善者昌為惡者棄
為人以善為吉星
人生不可苟安 日用必須節儉
人貴勤 家貴儉
秤心斗膽成大功 鐵面銅頭真氣節
天地之間有稈秤
責人先責己 信己亦信人
導之以行
無執滯心通事理 不做作氣還本色
三年相國無作為
眼耳口鼻心作主 身體髮膚名不朽
聖人不圖名不圖利
有生資更需努力 慎大德也矜細行
人道之門是知識
忠厚傳世久 恬淡趣味長
奸滑遭唾罵
交正直友 求德高人
羊角哀和左柏桃
解鄰紛爭即化人之事 講說因果亦勸善之方
睦鄰里以防不虞
發達福壽空命定 努力行善最要緊
發達與福壽
孝為百善首 淫是萬惡源
百善孝為先
享受減幾分方好 處世忍一下為高
霍去病謝恩
持守本分安貧樂道 凡事忍讓長久不衰
持盈保泰忍為高
境遇無常須自立 光陰易逝早成器
自強不息求自立
河川學海而至海 苗莠相似要分清
齊威王治臣
守身必謹嚴 養心須淡泊
守身自好 高風亮節
有德不在有位 能行不在能言
有德不在位
稱譽易而無怨言難 留田產不若教習業
教子習業
先賢格言立身準則 他人行事又作規箴
先聖的格言是行為規範
身為重臣而精勤 面臨大敵猶奕棋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乃成大事
我甘願濟人 人不忍欺我
以廉政拯濟人
享福之人能讀書 創家之人能教子
寇準讀書
教子勿溺愛 子墮莫棄絕
觸龍說趙太后
若成事業 不可無識
不可無識
有時勿忘無時 踏實勝於僥倖
逆境能煉人意志
心靜則明 品超斯遠
雁過不留影
讀書人貧乃順境 種田人儉即豐年
自礪成才
講求正直 莫入浮華
注重內涵 莫圖浮華
合於常理為正統 涉於虛誕為邪說
有不如無
亡羊尚可補牢 羨魚何如結網
浪子回頭金不換
道本足於身 境難足於心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讀書要下苦功 為人要為人好
報答豐厚
有錯即改為君子 有非無忌乃小人
張蒲勸降
淡中交耐久 靜里壽延長
鮑叔牙識相
外事突來必熟思審處 家事瑕隙須忍讓曲全
劉邦中箭
聰明勿外散 腦體要兼營
耕讀兼營
腹飽身暖人民所賜 學無長進有負人民
孔子為國立功
勿與人爭 惟求己知
勿求名利 但求己能
依規做事要知規之所由 做事遵章莫要依葫畫瓢
二疏功成身退
文章是山水化境 富貴乃煙雲幻形
介子推
察倫常留心細微 化鄉風道義為本
陸知縣教人
騙人如騙己 人苦我也苦
庚都督命喪鵝炙
弱者非弱 智者非智
把朴守拙 沙世之道
忠與奸功德文章傳後世史官記載
止楚攻宋
閉目可養心,合口以防禍
君子話少
富貴人家多敗子 貧窮子弟多成才
富貴?貧窮?成才
苟且不能振 庸俗不可醫
士可殺不可辱
志不立則功不成 錯不糾終遺大禍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退讓一步難處易處 功到將成切莫放鬆
丙吉藉故而言他
無學為貧無恥為賤 無述為天無德為孤
無德就是孤寡
知過能改聖人之徒 抑惡揚善君子之德
“諱疾忌醫”是教訓
詩書傳家久 孝悌立根基
孝為人之基石
德澤太薄好事未必是好 天道最公功夫不負苦人
好事難求
自負不能進 自卑不能興
曹操退兵
有為之士不輕為好事之人非曉事
君子一言重九鼎
為善受累勿因噎廢食 諱言有過乃諱疾忌醫
防微杜漸常思過
賓人幕中皆同志 客登座上無佞人
范仲淹封金不納
種田要盡力 讀書要專心
心不外馳 氣不外浮
要造就人才 勿暴殄天物
愛惜物力 培植真才
和氣以迎人平情以應物 師古相期許守志待時機
和氣待人 公正處事
今日且坐矮板凳 明天定是好光景
對時光的流連
天地生人有良心 聖賢教人行正路
人之初性本善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為民請纓
人慾死天亦難救 人求福惟有自己
人能造福亦可免禍
師族不可薄 勢力不可恃
秦穆公失馬賜酒
為學不外靜敬 教人先去驕惰
為學之道
知己乃知音 讀書為用有
人生難得一知己
以直道教人 以誠心待人
直道教人 自反無愧
粗糲能甘 紛華不染
有為之士
性情執拗不可與謀 機趣流通始可言文
謙虛是智慧的光環
凡事不必件件能 惟與古人心心印
與老子相應的故事
人生無愧懟 霞光滿桑榆
問心無愧 桑榆非晚
創業維艱 毋負先人
飲水思源
生時有益於鄉里 死後可傳於後世
魚網治國
齊家先修身 讀書在明理
許武舉孝廉
積善有餘慶 多藏必厚亡
筆公改聖旨
救備之心嚴以修身 滿是心理適應環境
獄中求學
有守與有猷有為並重 立言與立功立德並傳
守道如守城
殷殷求教 津津有味
程門立雪
涵養真性情亦真 文章大識見更大
顏回做飯
為善要講讓 立身務得敬
不爭?能舍?故人?敬業
是非要自知 正人先正己
一字師
治術以仁厚為本 處世忌虛浮之弊
虛浮乃處世之患
禍起於不忍 錯緣自疏放
大義之忍
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
曾國藩信守儉樸家風
莫等閒 白了少年頭
時不我待
五倫為教然後有大經 四子成書然後有正學
學習能改造人
意趣清高利祿不動 志量遠大富貴不淫
富貴不能淫
勢家女公婆難做 富翁兒師友難為
難為相處
錢能福人 也能禍人 藥能生人 也能殺人
楊震拒金
身體力行 集思廣益
女娃的故事
耕讀乃能成其業 仕宦亦未見其榮
工課無荒乃成其業
儒者多文為富 君子疾名不稱
文如金鋼鑽
神閒氣靜 智深勇沉
晏子與越石父
益友肯規我之過 小人必徇己之私
藥良夫諫言
行嫁禮不必厚 待子孫不可寬
教子須嚴
事觀己然知未然 人盡當然聽自然
盡力而為
觀規模之大小 知事業之高卑
黑牛生白犢
君子尚義 小人趨利
鄭商弦高
謹慎者暢而無咎 高居者亢則有悔
憂能保勝
勿以耕讀謀富貴 莫以衣食逞豪奢
子路負米
官在手怎施行 萬貫纏腰怎布置
晏子拒贈
莫惟學文而離道 勿以取藝而棄德
德才兼備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技末之學無益身心
三思而後行
士知學恐無恆 君子貧而有志
學貴有恆
用功於內者心秀 飾美於外者心空
追求內在的美
盛衰之機貴諸人謀 性命之理講求實用
人定勝天
敦厚之人可托大事 謹慎之人能成大功
忠厚謹慎
漢高祖之英明不能救戚姬 陶朱公之智計不能保仲子
精明未秘能成事
紫陽要人窮盡事物之理 陽明教人反觀自己本心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善良醇謹人人喜
做世人喜愛之人
處事宜寬平而不可鬆散 持身貴嚴厲而不可過激
處事不能操之過急
天地且厚人 人不當自薄
為我所用 不能自輕
知萬物有道 悟求己之理
事在人為
富厚者遺德莫遺田 貧窮者勤奮必能充
廣積陰德 厚其子孫
揆諸理而信言 問諸心始行事
耳聞為實 目睹為真
友以成德 學以愈愚
交友助進步 學習免愚昧
浪子回頭金不換貴人失足損於德
懸崖勒馬 為時不晚
兵應者勝而貪者敗
罷兵止戈
險奇一時 常者永世
平淡最好
憂先於事故能無憂 事至而憂無救於事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人貴自立
人當自強
靜者心不妄動 敬者心常惺惺
沉靜最美
禍者福所依 福者禍所伏
福禍是辨證的
大孝單稱虞舜 英才獨頌周公
德才兼備
居易俟命見危授命 木訥近仁巧令鮮仁
自製自律
人生不過百 懿行千古流
人生有度亦應有意
富貴應讀書積德 少愚宜親賢事長
尊賢下士
大義之忍 並非不怒
邳橋受書
志惰豈有為 骨堅能任事
不戰自勝
君子以名教為樂 聖人以悲憫為心
不效嵇阮之踰閑
平情應物 守志待機
正直無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