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詩

歌頌大神毗濕奴的兩個化身羅摩和黑天的詩,與梵文文學中的史詩和往世書有直接的繼承關係。 這兩類詩人又統稱為“有形派”,因為他們虔誠膜拜的對象是有形的。 這兩類詩人被稱作“無形派”,因為他們心目中的神明或主宰是沒有形的。

虔誠詩

印度15世紀至17世紀中葉印地語文學中帶宗教色彩
的詩歌。它在宗教改革家羅摩難陀倡導的虔誠運動(主
張虔誠地崇拜大神毗濕奴的化身羅摩,宣傳印度教內部
平等和對其他各種宗教一視同仁)的推動下產生。歌頌
大神毗濕奴的兩個化身羅摩和黑天的詩,與梵文文學中
的史詩和往世書有直接的繼承關係。

代表人物

在虔誠派詩人中,
歌頌羅摩的最著名的詩人是杜勒西達斯,其代表作是《羅摩功行錄》;歌頌黑天的最著名的詩人是蘇爾達斯,其代
表作是《蘇爾詩海》。這兩類詩人又統稱為“有形派”,
因為他們虔誠膜拜的對象是有形的。這一時期另有兩名
著名詩人格比爾達斯和加耶西也被認為是虔誠派詩人。
格比爾達斯實際上反對虔誠地崇拜偶像或化身,他主張
“神明存在於萬物之中,萬物之中皆有神明”的泛神論,
認為必須通過理性或理智來求得和神明的合一,他主要
寫反對宗教迷信的格言詩。加耶西的宗教思想屬於伊斯
蘭教蘇菲派的泛愛論,認為必須通過愛來達到和主宰的
結合。他的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伯德馬沃德》。這兩
類詩人被稱作“無形派”,因為他們心目中的神明或主
宰是沒有形的。虔誠詩對印地語文學有很大的影響,直
至20世紀上半葉,“有形派”的詩歌題材還為一些詩人
所襲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