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遜岩石碑刻

虎遜岩石碑刻

虎遜岩石碑刻,位於沙溪鎮大兜村,虎遜岩又稱觀音岩,是中山古名勝之一。現保存有石對聯、石匾額和石碑記,分別刻於清代乾隆、道光、同治年間。

虎遜岩石碑刻

廣東中山市沙溪鎮虎遜岩石碑刻虎遜岩石碑刻位於沙溪鎮大兜村。虎遜岩又稱觀音岩,是中山古名勝之一。現保存有石對聯、石匾額和石碑記,分別刻於清代乾隆、道光、同治年間。1.石刻對聯石刻對聯刻於清代乾隆庚戌年(1790年),用兩條麻石條陰刻而成,高1.4米,寬28厘米。對聯:"怪石野雲開法界,木棉仙荔共長春"為篆書,每字17厘米。上款:"乾隆庚戌之吉",下款:"知香山縣事滇西彭翥題"為楷書,每字5厘米。2.石匾額石匾額刻於清代道光六年(1826年),用麻石楷書陽刻而成,長1.4米,寬45厘米。匾額橫刻:"觀音岩"每字40厘米。上款:"道光丙戌春重修",下款:"庇下高朝棟敬書",每字5厘米。3."重修虎遜岩碑誌""重修虎遜碑誌"刻於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用兩塊黑麻石陰刻而成,長1.8米,寬80厘米。碑額橫刻隸書"重修虎遜岩碑誌",每字7厘米。碑文直刻楷書,每字2.5厘米。碑文如下:募修虎遜岩引扶輿磅礴之氣積之既久郁而必宣氣之凝固安貞者敦乎地靈氣之卓拔不群者起為人傑興廢迭更俯仰多感名山勝境之傳不謂數之偶然端在人之勃然矣虎遜岩者鐵城西鄉之大觀也磐磐大石望之巋然卓旗尖峰遙遙相對考之邑老岩去鐵城五里而遙大石後山之麓峭石高廣數丈岩若砥平時有虎據其巔不驚人不害物豈所謂登山履各寅獸見機者耶抑感期而興晨鳴雷聲如山海經載林氏國有珍獸五采畢具君皇有德則現耶岩顯於宋而盛於 本朝邑令彭侯詩云鐵城西去只林春虎遜高僧跡未陳慚愧渡河儕曩哲須知河外亦吾民循吏仁言宜乎望守鄆而蹲伏矣岩之巔有曬經台古榕木棉蒼藤翠竹交織森羅遊人循石登螺轉數十級風影風光襲人衣袂詢五六月間無暑氣也徑由林出周折盤鏇泓然一池深黝淺碧土人呼為浴鳶異哉淚於天者乃思戢翼而滌塵耶時而松聲竹聲啼鳥聲鐘聲磬聲木魚聲參差響答仰視觀音堂上現出莊嚴聽經有鹿司戶有獅更有小空大空為傳者明李孫宸所謂風雨不驚龍臥煙霞長護佛壇而父老傳謂元默為虎說偈而去土人又呼觀音岩雲或即天竺沙門跋摩改名靈鷲之意歟岩之傍築小樓依山跨石後實前虛遼繞闌檻不知足之下有地否也昔築岩孝廉高肖嘗讀書於此能文砥所至今稱道不衰斯亦吾黨肆業潛修之室而不僅為梵宮之勝也歷年既久風雨摧而蟲鼠蝕勢將傾矣大石鄉等眾倡募重修勝緣有待必籍聚沙之大力乃非築舍之空言願合眾擎爰為小引里人林德泉拜撰並書倡修虎遜岩總理首事高 顯揚庚揚收支辦理值事高亮天 高廣培協理值事高鴻祥饒興督收 工金值事高兆基 高葉成督理值事高□□ 高□□協捐工金值事林福康 楊洛年劉鏡清劉蓬洲 彭時清 林德泉 黃廣泰 劉 炯 普式儀 劉 泳 阮邦光 高殿邦高步雲高堯卿 高澤民 高奇寶 高照安高煥文高士超高侶琦 高翼舒 高殿彪 高廷昭 高漢綸 高翼善 高在天 高鵬超 高業孚繆英就 仝立今將各處喜認工金備列(略)同治肆年歲次乙丑季冬穀旦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