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南亞——印度軍事實力大盤點

虎踞南亞——印度軍事實力大盤點

印度共和國憲法中這樣寫道:“印度的國防政策應致力於通過談判和地區各國之間的合作維護南亞大陸的持久和平,同時將保持軍隊的高度戰備能力,以回擊來自外敵的任何軍事侵略。”
目前,德里政府將武裝力量視為保障其國家安全和領土安全、推行其區域政策的最重要保障手段之一。鑒於此,印度軍隊的建設,包括空軍的發展、現代化武器的裝備、各兵種部隊組織機構的完善、部隊管理系統效率的提高,都一直備受世人的關注。
領導機構
根據印度共和國憲法,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自2002年6月起,這一職位由卡拉姆教授擔任。卡拉姆是最負盛名的科學家之一,是印度的“兩彈元勛”,媒體稱他為“飛彈之父”。這裡得提一下,選舉71歲的穆斯林教徒卡拉姆為第12位印度元首,只是個象徵性的職位,沒有什麼實權。而卡拉姆本人並不主張對鄰國採取侵略性的政策,而是竭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國家並非尚武之邦。
印度武裝力量最高領導機構是以政府總理為主席的內閣委員會下轄的國防委員會,成員包括國防部長、外交及內務部長、財政部長和交通部長。7年前,也就是1997年,印度政府通過了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議,該機構為諮詢機構,主要任務是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措施並監督其執行,協調內閣各部及有關部門的工作,其成員包括:總理(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內務及財政部長。安全委員會下列秘書處、戰略規劃小組以及國家安全問題協商委員會。
國防部統管武裝力量及軍費支出。傳統上國防部長由文官擔任,國防部大部分工作人員包括兩位副部長也都由文職人員出任。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為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包括海陸空三軍參謀長,會議主席職務由三人輪流擔任。不久前為完善武裝力量指揮體系,印軍重新恢復了1962年以來一直閒置的國防部長委員會這一機構的活動。
印軍還計畫成立核遏制力量管理機構,預計該機構成員包括3至10最高國家領導人及軍隊領導人。另外,武裝力量各軍兵種將成立特別司令部,負責和平時期對核遏制設備的日常管理。
從軍政層面上,印度整個領土被劃分為五大軍區,分別為北部、西部、中部、南部及東部軍區。
軍事實力
印度常規武裝力量包括陸海空三軍,總人數為132.5萬。預備役53.5萬人。除此之外,印度還有各種準軍事化部隊(109萬人左右),包括國家安全衛隊、海岸警衛隊、特別保全部隊、中央後備警察部隊、邊境保全部隊等。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現代化舉措後,21世紀初印度以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南亞軍事強國。目前,它已經擁有核武器,數量位居全球第四,其擁有的戰機數量也排行老四。印度海軍還躋身於全球十強之列。
陸軍(總人數為110萬人)是印度武裝力量的主要組成,下轄5大軍區、4大野戰軍、12大集團軍、37個師(3個裝甲師、4個快反師、18個步兵師、10個山地步兵師、2個炮兵師)、16個獨立旅(8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步兵旅、1個空降旅)、4個高炮旅、3個工兵旅以及1個飛彈團。民兵部隊包括:25個步兵營、29個武裝組織以及12個防空旅。陸軍裝備的武器有:若干“普里特維”戰役-戰術飛彈、3938輛坦克(其中包括700輛T-55,1900輛T-72)、100輛作戰偵察巡邏車、1600輛BMP步兵戰車、317輛裝甲運輸車,4175門牽引式火炮、180門自行榴彈炮、7000門迫擊炮、2424門高射炮、近1700門火箭炮系統、162架陸航直升機、數架無人機、12艘登入艇。
空軍(總人數為17萬人)是印軍聯合軍種——空軍及防空軍的一個組成部分,由空軍參謀長實施指揮。擁有744架戰鬥機(其中包括蘇-30MKI,米格-29,米格-27,米格-23,“幻影-2000”,“美洲虎”,米格-21),40架武裝直升機。另外還有18個殲轟機中隊和20個殲擊機中隊。
海軍總人數為5.5萬人,其中包括1200名海軍陸戰隊員及5000名海軍航空兵。其最高作戰及行政管理機構為位於德里的海軍參謀部。海軍在印度沿海擁有10個軍事基地。最富戰鬥力的水面戰艦包括:“維拉特”號航母、“德里”級艦隊驅逐艦、“蘭吉特”飛彈驅逐艦以及“別佳3”號護衛艦等。另外,印度去年還從俄羅斯購得了“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艦母,現正在改裝之中。
“維拉特”號航母(曾用名“競技神”號,總排水量為28700噸)於1959年在英國建成,1986年由印度購進。英國出售前對其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加裝了新型火控系統和無線電導航設備。除航母外海軍的作戰艦隊還包括:8艘驅逐艦、7艘飛彈護衛艦、5艘輕護艦、26艘護衛艦、6艘巡邏艦、10艘巡邏快艇、6艘登入艇、17艘掃雷艦。
海軍航空兵擁有104架戰鬥機、87架直升機。潛艇包括18艘柴電潛艇。
岸防部隊包括8000名官兵、12艘巡邏艦、22艘巡邏快艇、20架戰鬥機、15架直升機。
長期以來,印度海軍僅限於瀕海防禦,而現在它又被賦予了以下任務:同敵水面艦艇及潛艇作戰;在北印度洋海域破壞敵海上交通線;保護印度的領海及專屬經濟區;對敵海岸實施登入作戰,以及在已方的海軍基地和海港實施反艦反登入防禦。
印度的防空部隊下轄38箇中隊,裝備有280套飛彈防空系統。
一些軍事專家稱,早在四年前印度就可能擁有自行研製的中程彈道飛彈:包括10枚“烈火1”型、2枚“烈火2”型和2枚“烈火3”型飛彈,後者射程已達到3500公里。不排除其射程最終會達到5000公里。
和平時期,印度武裝力量招募普通公民入伍,招兵標準不拘一格,不論其宗教信仰或家庭出身。陸軍一般招收年齡為16-25歲的健康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沒有硬性要求,不過現在招收的所有新兵通常都受過一定的教育。服役期間為15年。(10年現役,5年預備役或者12年現役3年預備役。)
印度空軍在全國擁有80個招兵點,可招收40個專業的新兵。應徵新兵年齡為15-19歲,必須受過中等文化教育。
而海軍新兵的入伍年齡為15-20歲,文化程度從初級(主要當廚師和乘務員)至中級不等。由68個徵兵點負責招兵工作。未來從事技術工作的新兵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主要從18-22歲的、受過初級技術培訓的年青人中選拔。
印軍的低級指揮人員主要由那些在常規部隊服役過一定期限的老兵補充,這些老兵在服役期間表現出一定的指導才能,並熱愛軍人職業。陸海空三軍下屬的訓練中心開設有培訓軍士和班長的專門課程,學期為三個月至一年。
印度各個軍校是軍官的搖籃,其主要生源為少年軍校、軍事中等學校的畢業生、地方學校(專科學校和大學)的大學生和畢業生以及業務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士兵和海員。
現代化
印度的戰略方針始終致力於謀求世界強國的地位。這一戰略取向是以其經濟、科技、軍事潛化不斷發展完善為基礎的。
20世紀90年代末,印度成為核大國。據印度原子能委員會稱,目前印度有能力生產當量為200千噸的核武器。這一數據是在1999年5月進行的五次核試驗中獲得的。
印度的國防工業系統包括39個大型國防企業以及8個科研機構,有能力自行研製生產多種現代化兵器——從普通彈藥和射擊武器到中程彈道飛彈和核彈(雖然數量有限,不是總能滿足軍隊的需求)。
目前,印軍已越來越廣泛地套用國內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及各類應用程式(在印度,有25萬名高級專家從事計算機軟體的研究)。儘管已經取得了斐人的成績,但是印度國內的科研及軍工業基地的現有發展水平還遠遠不能滿足印軍現代化建設的需求,這樣印軍仍一直堅持從國外購買軍火。這些年來,在印度軍事進口中,技術含量高和獲準按許可證自行生產的產品所占比例越來越高。
印度對外軍事合作的最主要夥伴仍是俄羅斯。據專家估計,俄印在這一領域的合作仍將繼續發展。這一論斷被不久前簽署的向印提供並允許其按許可證生產T-90S,蘇-30MKI殲擊機的契約所證實。在保持與俄羅斯的聯繫的同時,德里還積極發展同美國、英國、法國、以色列、南非以及其它國家的軍技合作。
軍隊現代化的深入需要更多的軍費投入。印度計畫於2004-2005財年增加1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使總的軍費達到166億美元。政府建議從中劃撥55億用於採購新裝備和改造舊裝備,而2003-2004財年用於軍備項目的開支僅為43.6億美元。另外,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局將獲得10億美元的撥款。
在延誤了五年之久後,不久前印度宣布恢復國產預警系統的研製工作。國外專家指出,印度海軍目前不能完全勝任國家領導人賦予它的任務,所以印度還計畫研製一艘排水量為2萬噸的航母。按照印軍海軍高層的想法,海軍應該擁有三艘航母(兩艘值勤,一艘返港維修)。另外,一些專家認為,印度首艘裝備有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問世也為期不遠了。為提高海軍的戰鬥力,近年來印海軍頻頻同外國海軍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戰養兵。
為提高陸軍各兵團各分隊的戰鬥力,印軍正對其組織機構進行調整,改善其技術裝備水平,並擬組建裝備有大量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和火箭炮的突擊集團軍。重點將加強北部和西部軍區的戰鬥力。
目前,印度軍政領導希望將空軍建設成一支力量非常均衡的軍種,能夠給陸軍和海軍的軍事行動提供空中支援、向敵縱深處的重要目標實施打擊,並能夠有效迎擊敵現代化的空中進攻力量。為此印空軍需要500-600架裝備有高精度武器和電子戰系統的現代化戰??
空軍領導人認為,部隊戰鬥力的提高有賴於三個方面:首先是現有航空裝備的現代化,其次是裝備更現代化的武器、套用改良後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最後是提高飛行員及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
按照計畫,印空軍的米格-21、米格-27、“美洲虎”戰鬥機將進行改裝。空軍司令部還計畫購買一些武裝直升機和輕型偵察機。印度國防部和空軍領導人表示有意購買俄制最新式的卡-50和卡-52武裝直升機,除此之外,印度航空兵的當務之需還包括60架現代化的噴氣式教練機和教練-戰鬥機,以替換過舊的現役機型。
美國專家認為,印度正“步入世界大國行列”。由美國情報委員會參與起早的“2015全球趨勢”報告指出:“到2015年,印度、俄羅斯和中國將組成地緣政治聯盟,以獲得對美國和西歐的力量均勢。”這份報告中還預測了印度軍力,包括海軍和核遏制力量的發展前景,得出的結論是:到那個時候,南亞的其它國家將會越來越依賴於印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