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縣

虎林縣

虎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的完達山南麓,三江平原東部,烏蘇里江左岸。西北以完達山支脈的老龍背、將軍嶺為界與寶清縣相連。東北以七里沁河為界與饒河縣毗鄰。西部以白龍山脊為界與密山市接壤。東以烏蘇里江和松阿察河為界與俄羅斯聯邦隔水相望,邊境線長達256公里,是一座新興的邊境口岸城市。

基本信息

縣誌

周、秦屬肅慎。當時烏蘇里江以東海濱均屬我國內地。
兩漢、三國、魏晉屬挹婁。
南北朝屬勿吉。
隋朝屬室韋靺鞨號室部。
唐渤海國(713~926年)歸安遠府。
遼朝(916~1115年)歸東京道五國部。
金朝(1115—1234年)歸移馬猛安,屬速頻(恤品)路。
元朝(1279—1368年)歸遼陽行中書省水達達路阿速骨幾千戶所。
明朝(1368—1644年)為木倫部。
明永樂五年(1407年)三月,明政府於烏蘇里江流域設亦速里河衛,虎林地區屬亦速里河衛(烏蘇里江前名)管轄。永樂八年(1410年)於今烏蘇里江以東伊曼河流域設亦麻河衛,屬奴兒乾都使司亦麻河衛管轄。明萬曆三十七年(1611年)女真族領袖努爾哈赤的兒子阿巴泰來招服,屬打牲部索倫部管轄。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元天命,史稱後金,稱此地為尼滿河。
天聰八年(1634年)至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極統一女真各部,此地為尼滿部,將赫哲居民編為“伊徹滿洲”(新滿洲之意)。
清代(1644~1911年)順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建立後,仍稱尼滿河。
順治十年(1654年)屬寧古塔昂幫章京。雍正九年(1731年)屬三姓副都統。
鹹豐九年(1859年)在呢嗎口建卡倫,世傳為“卡倫屯”。
鹹豐十年(1860年)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呢嗎地方由內地變為邊境。內河烏蘇里江成了界江。
光緒八年(1882年)屬富克錦(今之富錦)協領。
光緒二十年(1894年),蜂蜜山荒務局派員分設呢嗎口山海稅務局,兼理民詞與放荒。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屬蜂蜜山招墾局。
光緒二十八年,在呢嗎河口設招墾分局。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廢將軍,置行省,屬吉林行省密山府所轄。
宣統元年(1909年)六月二十日,吉林巡撫陳昭常奏請“密山府屬呢嗎口地方,設一分防同知”,此即呢嗎廳。屬吉林行省東北路道密山府。
宣統二年(1910年), 因沿用呢嗎口舊稱與俄伊曼難分, 而呢嗎廳又在七虎林河之南,為“符名實,而垂久遠”,陳昭常又於宣統二年(1910年)三月九日,奏請將呢嗎廳改為虎林廳.
民國2年(1913年)5月,改虎林廳為虎林縣。撤銷密山府,虎林縣直屬吉林省依蘭道。民國18年(1929年),廢道制,虎林縣直轄于吉林省。
偽滿大同2年(1933年)8月23日,偽滿政府仍設虎林縣,屬偽吉林省。
偽滿康德元年(1934年)12月,偽滿洲國省制改革,虎林縣劃歸偽濱江省所轄。
偽滿康德4年(1937年)7月1日,屬偽牡丹江省。康德6年6月1日,屬偽東安省。康德10年10月1日,屬偽東滿總省東安區域。康德12年5月28日,屬偽東滿省。
1945年8月17日,虎林縣屬合江省。 1946年4月12日,劃歸綏寧省管轄。1946年6月,劃歸合江省東安地區領導。1947年8月,劃歸牡丹江省東安地區領導。1948年7月9日,劃歸合江省東安地區領導。1949年4月,劃歸松江省領導。1954年8月1日,劃歸黑龍江省領導。1956年3月,劃歸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領導。
1958年11月20日,虎林、饒河全縣,寶清、密山部分,鐵道兵農墾局(後改牡丹江農墾局),合併為虎饒縣。
1962年11月,劃歸黑龍江省合江地區領導。
1964年6月5日,撤銷虎饒縣,恢復虎林縣、饒河縣。
1970年3月6日,劃歸牡丹江地區領導。
1983年9月,劃歸牡丹江市領導。1993年劃歸 雞西市.
1996年撤虎林縣設虎林市。仍屬雞西市至今未變。

行政區域

全市總面積9334平方公里,地貌特徵為“二山半水七分半田”。市轄7鎮4鄉、85個行政村,一個街道辦事處,境內有省屬6個國營農場和2個森工林業局。全市總人口31.2萬,其中市屬人口15.7萬。先後躋身於“全國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國明星縣”。

自然資源

自然環境優越,虎林市天藍、地綠、水清、氣爽,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境內三分之二的土地為森林、草原、濕地、水域等所覆蓋,有珍寶島濕地、東方紅濕地、虎口濕地等五個自然保護區,其中珍寶島濕地、東方紅濕地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無大型工業污染源,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水體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土壤基本無污染,有“一方淨土”之美譽。 自然資源富集,地多:虎林地域遼闊,土地平坦肥沃。耕地總面積597萬畝(其中市屬246萬畝),年糧食總產達259萬噸,是全國產糧大縣先進縣。有宜牧草場40多萬畝,發展畜牧業條件得天獨厚。林多:林地總面積48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0%。主要盛產紅松、水曲柳、黃鳳梨等珍貴木材,活立木蓄積量2722萬立方米,是國家重點木材生產基地。水多:境內有烏蘇里江水系的1江、27河、468個泡澤,盛產大馬哈、“三花五羅”等40多種北方冷水特產魚類。水資源總量19.48億立方米,開發利用水量6.43億立方米。物多:有東北虎、黑熊等百餘種珍貴野生動物;有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等200多種名貴藥材;有黑木耳、猴頭等年產量超千噸的野生食用菌;有薇菜、蕨菜等40多種儲量超10萬噸的山野菜;有蜜源植物200多種,可養蜂10萬群,是中國“蜜蜂之鄉”、國家級東北黑蜂保護區和重要的蜂產品生產基地;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6種,儲量可觀。

地理位置

虎林處於黑龍江省東部沿邊開放帶中點位置,邊境線長264公里,設有國家一類陸路客貨運輸口岸,建有中俄邊界上最大的永久性界河大橋,滿負荷運轉年過貨能力可達260萬噸。對應的馬爾科沃口岸距俄口岸城市列索扎沃茨克僅8公里。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和遠東幹線公路,向北401公里可通過哈巴邊區首府哈巴羅夫斯克市,深入俄羅斯腹地,輻射獨立國協及東歐各國;向南352公里可通過海參崴和納霍得卡港出海,到達韓、日等太平洋沿岸國家和地區。

社會經濟

首先基礎設施完備,方虎公路縱貫全境,市內外公路網稠密。哈東鐵路橫穿而過,每天有14對客貨列車與哈爾濱等大中城市對開。通訊發達,數字寬頻、程控電話、行動電話網路城鄉覆蓋率達到100%。輸電線路遍布鄉村,城鄉電力同網同價,電力充足。實現了有線電視光纜“村村通”,在全省縣級市率先開通了數位電視。城區總供熱面積達到230萬平方米,日供水能力達到2萬立方米,市區主要街道全部實現地下排水。
其次主導產業突出,依託生態、資源和口岸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綠色食品產業,以綠都集團、娃哈哈乳業等為龍頭,建成了400萬畝的水稻基地、150萬畝的大豆基地、2萬畝的蔬菜基地,成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示範市、優質水稻產業帶示範市和奶牛產業化示範市。發展經驗曾得到溫總理親自批示。對俄經貿產業,闢建了8處綠色大米出口生產基地、4處綠色蔬菜出口基地,在俄建成了3萬畝農業開發基地、3處木材倉儲基地、100口石油勘探井,進出口商品發展到木材、大米、果菜、服裝、家電、日用品、建築材料、基礎油等300多種,實現了多元化。北藥開發產業,以珍寶島、烏蘇里江、野寶和哈仁皇藥業東方紅分廠等藥業為龍頭,大力發展中成藥和保健藥品生產,產業規模不斷擴張。帶動發展以五味子、刺五加為主的藥材種植面積2萬畝,成為了全國重要的北藥生產基地。木材加工產業,以雙葉茂盛為龍頭,引進建成木材加工企業169個,年加工木材量45萬立方米,主要生產鉛筆板、家俱材、指接材、膠合板、木飾包裝等30多種產品,暢銷海內外。能源開發產業,實施了清河泉米業稻殼發電及再生能源實驗基地建設項目,利用稻殼為燃料發電、供熱,填補了省內空白;石青山風力發電一期工程即將竣工發電;國電龍源生物質能發電、完達山電力集團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也陸續啟動。
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77.8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3217萬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5元、農村人均純收入6117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9億元,分別增長12%、21.6%、12.4%、10.8%、35.1%和19.5%。

旅遊資源

虎林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類型多樣,特色鮮明,品位較高,擁有珍寶島虎頭兩大主要景區、100多處旅遊資源實體,最著名的有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的侵華日軍虎頭地下軍事要塞遺址、遲浩田將軍題寫碑名的二戰終結地紀念碑、被譽為“東方第一廟”的關帝廟、載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天下第一虎”、烏蘇里江第一塔、浮動遊船碼頭、水上觀光平台、烏蘇里江江濱廣場等景觀景點,是北疆著名的中俄邊境生態旅遊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