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崗位

蘿蔔崗位

專家分析認為,近期發現的多起“蘿蔔招聘”事件,當地黨委政府雖然都做了事後補救和處置,但是最要緊的是問責到底、問責到人。 鄒榮表示,在多起“蘿蔔招聘”事件中,事情一旦被曝光,相關責任部門就傾向於取消原先已經進行的招聘,更改規則後從頭再來。 顧駿教授則表示,多起“蘿蔔招聘”事件本身是壞事,但是能夠被網路和媒體曝光是好事。

定義

職位一個蘿蔔一個坑,一般理解都是求職者這個蘿蔔是否適合崗位要求的這個坑。所謂“蘿蔔崗位”,就是為蘿蔔量身定做的一個坑,讓其他的蘿蔔無路可走。

原因分析

專家分析認為,近期發現的多起“蘿蔔招聘”事件,當地黨委政府雖然都做了事後補救和處置,但是最要緊的是問責到底、問責到人。重新招聘等做法不能成為“免責擋箭牌”,更不能是“問責障眼法”。
其一,到底向誰問責?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行政法學專家鄒榮舉例說,在冷水江市的“在讀學生進事業編制”事件中,直接操辦的市編辦等單位工作人員固然有責任,而且紀檢、監察部門已經在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但是,作出親筆批示的市委、市政府領導是否也是違反了規章制度,是否也是“相關責任人員”?
鄒榮說,2010年9月,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柳明桓因為“特招”女兒事件引咎辭職,值得我們認真對照。“如果不問責到底,我們就會成為一個‘集體無責任’的社會。”
其二,“推倒重來”是否掩蓋責任?鄒榮表示,在多起“蘿蔔招聘”事件中,事情一旦被曝光,相關責任部門就傾向於取消原先已經進行的招聘,更改規則後從頭再來。“但是他們有沒有考慮過,也有一部分寒門子弟是通過正當途徑應考,千辛萬苦通過了筆試的,讓他們也‘陪綁’‘吃藥’,這合適嗎?”鄒榮說,“‘推倒重來’千萬不能成為障眼法,把前面的‘暗箱操作’也都一筆勾銷。”
其三,別讓“工資待遇差”“留不住人”成為搪塞理由。上海大學教授、社會學家顧駿發現,在多起“蘿蔔招聘”事件中,當地部門給出的解釋都是,招聘崗位工作艱苦,工資待遇差,本地人、本地幹部家屬更能安心工作,等等。“崗位艱苦不艱苦、工資待遇差不差,這個讓應聘者自己判斷;本地人、本地幹部家屬更能安心工作,則是明擺著的地域歧視和身份歧視。”顧駿說,“不要輕視民眾的常識、智商和判斷力,否則就會成為老百姓口中的笑柄。”
其四,必須重視細節這個“魔鬼”。“為什麼大多發生在事業單位招聘?為什麼大多在面試環節搗鬼?”鄒榮解釋說,相較比較規範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考沒有全國統一的法律規定,各地各部門的自由度更大,更容易在這方面出台“土政策”,把事業單位當“自留地”。進入招考環節後,相較於標準化打分的筆試,面試的可操控性更大,更容易打人情分。“我建議儘可能減少面試分數的權重。幾分鐘的時間,考官能問出什麼來,能看出什麼水平和能力?錄用後不是還有試用期嘛,這種檢驗總比面試要真實。”鄒榮說。
湖南省委黨校教授王學傑表示,“內部人控制”導致招聘異化,利用權力等照顧少數幾個人的利益,傷害了社會的公平公正,傷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也必然傷害政府的公信力,並導致社會階層出現“固化”傾向。
專家指出,中國關於公開招考的制度規範並不缺乏,當前的癥結是“不缺制度缺執行”。王學傑說,雖然在制度設計上基本保證了公開透明公平公正,但有好的制度不落實或者不被監督落實,制度就會成為擺設,難以制約“暗箱操作”和權力濫用,這比沒有制度更壞。
顧駿教授則表示,多起“蘿蔔招聘”事件本身是壞事,但是能夠被網路和媒體曝光是好事。“不是說以前就沒有這種事,而是現在人們可以監督的手段更多了。”顧駿說,“與此同時,我們不能片面依賴事後曝光,畢竟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都有‘遲到的遺憾’。預防和懲戒蘿蔔招聘,關鍵還是要靠制度保障和執行。政府的權威來自信任,而信任來自尊重製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