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鐵道部名校,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是由鐵道部投資興建的鐵道部重點建設院校,創建於1950年9月,原名“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鐵路人員培訓所”,1952年12月改組為天水鐵路學校,1958年曾升格為新疆鐵道學院,舉辦本科教育,後因國家院系調整恢復舉辦中專。1966年定名為蘭州鐵路機械學校,隸屬鐵道部第一工程局領導,1970年9月,由蘭州鐵路局管理,改名蘭州鐵路技術學校,1983年10月恢復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校名,1993年12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4年6月,經國家教委檢查驗收,於同年8月確定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為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1998年5月,同原蘭州鐵路局直屬的蘭州鐵路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合併,成為多層次、多模式的綜合性中等專業學校。學校首任校長是時任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局長兼政委王世泰、後任鐵道部副部長、甘肅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學校是鐵道部確認的全國鐵路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鐵路員工培訓基地,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鐵路職業院校。辦學多年來,為鐵路和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被譽為鐵路的“黃埔軍校”,是全國鐵路、城際輕軌鐵路、城市捷運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為了推動鐵路建設,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軍政委員會於三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召開西北首屆交通會議,西北五省鐵路、公路等方面的幹部一百三十餘人參加會議。彭德懷、習仲勛分別作了講話,闡釋交通事業在西北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習仲勛在講話中說:“就西北地區具體情況看,地面遼闊,經濟狀況比其他各區都要落後,將來必須大力發展。而發展經濟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辦好交通。”他要求交通事業部門的每個工作人員都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工作,領導要經常深人民眾,研究路局與沿線廣大農民民眾建立密切聯繫的問題。他強調指出:共產黨辦事情,都離不了發動民眾這一條。要做好交通部門的工作,必須發動全體員工積極努力。在補修路基、橋樑、護路、養路等各項工作中,要吸收沿線廣大農民參加。

這次會議確定:“為完成寶天、天蘭段的工程,特組織工程委員會,領導工作,並依靠一野抽調十萬大軍擔任土石方工程。”經過反覆醞釀考慮並報經政務院批准,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了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簡稱 西乾局),領導寶天、天蘭鐵路改造和興建工作,五月一日正式成立辦公。

五月二十四日,習仲勛主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會議,專題研究鐵路工程有關問題,中央鐵道部副部長呂正操中央鐵道部蘇聯總顧問出席會議。會議確定西乾局受中央鐵道部和 西北軍政委員會雙重領導,“大體分工為:中央鐵道部責解決該局工程業務技術指導及人員的配備,材料與財政審籌給等事項。西北軍政委員會負責政治和黨委工作的領導、針、政策指導、政治幹部之調補以及當地勞力、器材(西不能解決的器材由鐵道部籌撥)和土地的組織與使用”。會還決定:“由中央鐵道部調派 鐵道兵團二、四、三支隊前來加”。

習仲勛極力支持 西乾局的工作,經常聽取匯報,為他們排憂解難。一九五〇年九月四日,習仲勛指示下發了《西北局關於加強西北修建鐵路的指示》,決定抽調有能力的幹部到工程局工作。指示要求:“工程局亦可成立鐵路人員訓練所,有計畫的培養中下級技術幹部,在條件成熟時,再成立西北鐵路學校,以培養各級鐵路幹部。” 西乾局遵照 習仲勛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指示,在天水創辦了“鐵路幹部培訓所”, 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局長兼政委 王世泰任校長,“主要培養對象是技工、初級技術員和具有中學、大學學歷的青年,教師主要從一些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老工程技術人員中選調。每期學員二三百人,開始時每期三個月,以後半年一期”,為修建鐵路造就了大批人才,適應了當時建設的需要。1950年4月,經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 (以下簡稱西乾局)成立,西乾局重視培養技術人才,1950年9月在天水創辦鐵路人員培訓所,後來大家稱為鐵訓所。

學校創建於1950年8月16日,校址在甘肅省天水市,當時的校名是天水鐵路人員訓練所,屬於鐵道部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管理。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西乾局是1950年5月1日在天水成立的,主要任務是儘快修復寶天路,迅速修建天蘭路。修鐵路需要人才,鐵訓所就應運而生。校址是天水市靈源壩,後來又在天水市東關和暖河灣設了兩個分校。鐵訓所的領導先後為西乾局局長兼所長(校長) 閻揆要、王世泰,所長屈強。為適應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1952年12月,鐵訓所奉命改建為“天水鐵路學校”。校領導先後為西乾局局長兼校長王世泰,校長曹凱。教師有56人,在校學生達706人。學校成為一所綜合性多專業的中等技術學校。設有五個專業是工務、機務、財務、材料、運輸(含車務、商務)。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二年。1954年,鐵道部進行專業調整,學校由多類專業變為單一工程類專業中專的學校,只設鐵道建築及養護、鐵道橋樑及隧道、鐵路築路機械(簡稱線路、橋隧、機械)三個專業。招收國中畢業生,另有少量調乾學員,學制三年。並於1955年6月改名為“ 鐵道部天水鐵路工程學校”。校長為曹凱,教師76人,在校學生達1202人。執行部頒中專機構、定員、教學計畫和大綱及教材,使學校走上正軌化中專軌道。1954年學校遷至天水市西關原天水西站內,由原來的三個校址合為一處。

歷史的變遷——新疆鐵道學院 歷史的變遷——新疆鐵道學院

1958年,中央制定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鐵道部隨即召開多次全路教育工作會議進行部署,掀起了全路教育大革命、大躍進的高潮。鐵路中專學校一下子新增59所,全路達87所;十幾所老中專升格為鐵道學院。我校於1958年12月由烏魯木齊鐵路工程學校升格為新疆鐵道學院。

鐵道部直屬新疆鐵道學院校徽 鐵道部直屬新疆鐵道學院校徽

1958年8月,由於蘭新鐵路的修建,急需鐵路建設人才,鐵道部決定天水鐵路工程學校隨第一鐵路工程局整體搬遷到新疆烏魯木齊市,並擴建升格為新疆鐵道學院。設大學 本科部和中專部。大學部開設鐵道建築、橋樑隧道、內燃機車三個專業;中專部設鐵道建築、橋樑隧道、內燃機車、築路機械、鐵道車輛、鐵道通信、鐵道運輸七個專業。

1962年,6月鐵道部進一步調整,保留23所中專,停辦20所(含我校)。9月部發文,對停辦學校的處理辦法:合併轉學,讀完為止,動員回鄉,頂替職工,動員參軍,上山下鄉,短期訓練,業餘學習,回原單位,由各局千方百計、積極穩妥地作好具體安排。當時,由於我校是屬於停辦學校,為防止師生產生波動,並沒在校內傳達。學校會同局領導積極向鐵道部反應,爭取保留。學校一切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只是鐵道部取消了我校62、63年的招生計畫。

1963年,10月鐵道部下發了《關於鐵路中等專業學校發展規模、專業設定、招生任務調整方案的通知》,明確鐵路中專經中央批准保留25所學校,恢復了停辦的武漢機械學校和烏魯木齊工程學校。我校正式摘下《新疆鐵道學院》的校牌,在教學樓門前掛上了《烏魯木齊鐵路工程學校》的校牌。

1966年2月,根據鐵道部指示,我校從烏魯木齊整體搬遷至蘭州市,校址為原蘭州鐵道學院校址(鐵院已搬至安寧區新校園)。7月7日,鐵道部下發了《關於鐵路中等技術學校的新辦、調整問題的決定》。我校遷蘭後,校名定為“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1970年6月10日,鐵道部下發《關於下放鐵路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通知》,原部屬的鐵路中專、司機、技工學校,全部下放給有關鐵路局、工廠領導。1970年9月,根據鐵道部檔案精神,鐵道部決定改變學校隸屬關係,學校由第一鐵路工程局交由蘭州鐵路局管理。蘭州鐵路局隨即將校名改為 蘭州鐵路技術學校。1983年9月,鐵道部發文更改了14所中專學校校名,學校恢復了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校名。1970年7月,鐵道部與交通部合併為交通部。由於學校連續六年未招生造成“人才斷層”,對鐵路運輸安全生產造成嚴重後果。全國鐵路部門急需補充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為此,交通部經囯務院科教組同意,決定陸續恢復中專、技工學校的辦學和招生,並函請各省、市、自治區安排招生計畫。

隨著鐵路建設和教育的發展,鐵訓所幾易其名、幾遷校址。西乾局當年重視培養技術人員,可以說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一項工作。一是在天水創辦了鐵路幹部培訓所,後來大家稱為“鐵訓所”,校長由王世泰兼任,日常工作由屈強主持。“鐵訓所”後又改為蘭州鐵路技術專科學校。該校50多年來共培養出五六萬各類技術人員,活躍在全國鐵路戰線,有許多後來成為技術骨幹和處、局級領導幹部。二是把有能力、有培養前途的技術人員,放在第一線,讓他們在實踐中經受鍛鍊。同時,注意對舊有人員進行教育和改造,大膽提拔重用。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 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鐵路人員訓練所,1952年12月改組為天水鐵路學校,1958年曾升格為新疆鐵道學院,舉辦本科教育,後因國家院系調整恢復舉辦中專。1966年定名為蘭州鐵路機械學校,隸屬 鐵道部第一工程局(現 中鐵一局)領導,1970年9月,由 蘭州鐵路局管理,改名蘭州鐵路技術學校,1983年10月恢復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校名,1993年12月經 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4年6月,經 國家教委檢查驗收,於同年8月確定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為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長期隸屬於鐵道部管理,學校是共和國最早建立的鐵道院校之一,被社會讚譽為“鐵路技能人才的搖籃”。隨著鐵路建設和教育的發展,學校幾遷校址,幾易其名,天水鐵路學校----天水鐵路工程學校---- 新疆鐵道學院----新疆鐵路工程學校----蘭州鐵路機械學校----蘭州鐵路技術學校----蘭州鐵路機械學校。1998年5月,同原 蘭州鐵路局直屬的 蘭州鐵路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合併,成為多層次、多模式的綜合性中等專業學校。為適應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和鐵路主輔分離改革的需要,經國家 教育部、鐵道部和甘肅省批准,2005年9月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整體併入 鐵道部重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蘭州鐵路局所屬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和蘭州鐵路運輸技工學校移交地方併入蘭州交通大學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甘政辦紀〔2005〕3號)精神,決定將隸屬於鐵道部的鐵路教育資源 鐵道部重點建設院校蘭州鐵路機械學校整體併入蘭州交通大學,其人員編制、校產資源、財政撥款整體移交 蘭州交通大學,移交實行“零債務”,學校併入前的債務由蘭州鐵路局負責處理。

鐵道部天水鐵路工程學校照片——歷史的記憶 鐵道部天水鐵路工程學校照片——歷史的記憶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專業設定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成果顯著,專業特色突出。學校以優良的校風,上乘的教學質量,以及半軍事化的管理而享譽大西北。學校是一所因鐵路而生、倚鐵路而長、隨鐵路的延伸而不斷發展的鐵路院校。學校圍繞“根基在行業、特色在鐵路、質量是生命、創新是動力”的辦學思路,積極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辦校和特色揚校”的發展戰略,堅持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並舉,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校以質量求生存,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學校堅持辦學有特色、專業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方向,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模式。開設鐵路特有和社會通用專業共20餘個,形成了機械工程、電氣工程、信息工程、經濟管理工程四個專業教學體系及相應的實踐教學附設。為適應職業教育“服務內部,面向社會”的發展需要,增設了計算機套用、飯店管理與旅遊服務、製冷與空調、電子聲像設備等專業。學校是鐵道部“運輸類專業技術人員和機車駕駛員培訓基地”, 全國鐵路成人學歷教育和鐵路系統幹部業務培訓基地。學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批准,成立了“國家通用工種職業技能鑑定所”和“鐵道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站”,承擔"國家通用工種" 和 "鐵路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任務及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工作。擁有各種多功能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全套閉路電視演播系統及寬頻接入網際網路的校園網系統,辦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立足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面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努力建設高水平特色院校。1999年9月2日,蘭州鐵路機械學校的內燃機車、鐵道車輛、鐵道信號、綜合電信四個專業獲得 鐵道部優秀專業點命名。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鐵道部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鐵道部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
蘭州鐵路局科技進步先進單位獎 蘭州鐵路局科技進步先進單位獎

學校堅持“服務全體學生、服務軌道交通、服務地方經濟”的辦學宗旨。學校堅持走校企合作、產教結合之路。學校與企業通過共同進行專業建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打造專業教學團隊、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培訓服務,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創造了良好空間,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畢業生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深受企業的歡迎,已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學校以構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為基點,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徑,推進校企資源共享最大化,學校被眾多企業確定為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辦學活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學校設有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建立了廣泛的就業聯繫網點,近年未畢業生就業率較高,被教育部表彰為 "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堅持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始終做到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要以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拓寬學校發展空間,贏得辦學聲譽。

外界評價

學校原隸屬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自創建以來,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勵精圖治,辛勤耕耘,形成了“厚德銘志,求實創新,文明團結,全面發展”的優良校風,先後被評為 鐵道部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助殘先進集體。學校辦學五十多年來,學校幾代人懷著對中國鐵路建設和職業教育的熱愛,堅持“服務鐵路改革發展,面向社會經濟建設”辦學思想,立足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建校以來培養 出了以共和國鐵路勞模胡友梅和 孫永福 院士等為代表的 本科、專科、中專、技工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萬餘名,畢業生在鐵路和地方深受歡迎和好評,他們遍布在全國除台灣省以外的各省區,為鐵路和社會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蘭州鐵路機械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