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纓毛

蘭州纓毛

蘭州纓毛是行銷全國的傳統名牌產品,相傳蘭州纓毛生產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蘭州纓毛是行銷全國的傳統名牌產品。相傳蘭州纓毛生產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早在清朝初年,平番地區(即今永登縣)就已生產清政府官員所戴官帽上的紅纓子和牲畜胸前的提胸纓。後因民族糾紛,於同治年間,即一八七一年前後,生產紅纓的作坊由平番遷至蘭州市今城關區。在義和團等農民起義時,因其槍上用紅纓裝飾,即生產裝飾槍枝的紅纓,亦聞名全國。一九一九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推翻了清朝統治,官帽纓子停產,隨著戲劇的繁榮,即生產戲劇中所需要的纓毛產品;這時又興裝飾牲畜之風,從而增加牲畜佩帶的纓毛。
蘭州纓毛分四類:一是戲劇用的滿須,三須,扣口,一條龍,大、小人字,八字吊打,四喜吊打等一百多個花色。這些產品具有玲瓏、活潑、大方、美觀,起吹輕,又不隔音的特點。特別是滿須、三須等,富有彈性,帶有水色波紋;二是槍纓子,有方天、青龍刀等十多個品種,主要用於裝飾戲劇刀槍,具有美觀、輕鬆、不纏槍桿等特點:三是用馬尾制的多種拂塵,有長而潔白的特色,最長者達三尺五寸;四是牲畜帶的圓纓、扁纓,提胸纓,胯穗等四種,另外還有纓毛獅子甩須,網子,發須等。
我國古典戲劇,是幾千年來文明古國的藝術結晶,它不但在國內擁有廣大觀眾,也吸引著不少海外觀眾。觀眾欣賞的固然是演員的表演藝術,但演員的服裝鬍鬚也是很重要的藝術品。如果沒有鬍鬚,我國古典名劇《西廂記》、《竇娥冤》、《象琵琶記》、《長生殿》就很難搬上舞台。著名京劇演員周信芳如果沒有鬍鬚就不可想像。蘭州纓毛產品中,尤其以各種鬍鬚最為著名,深受演員歡迎,特別是京劇演員更為喜愛,主要銷售北京、天津、哈爾濱、濟南、上海、福州、武漢、鄭州、貴陽、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地。百年來,凡來甘肅演出的著名劇團,沒有不買戲劇纓毛的。周信芳在扮演電影《四進士》中聽戴的白鬍須,就是他來蘭演出時購買的。與梅蘭芳會演《霸王別姬》的著名演員劉全榮,在一九五七年來蘭演出時,購買鬍鬚尤多。中國京劇三團演員袁世海等著名演員也曾在蘭州選購過鬍鬚。因此,在觀眾評價演員的表演時,往往伴有對鬍鬚的讚美。稱讚看到演員佩戴的蘭州鬍鬚是“一種藝術享受。”
蘭州纓毛是由蘭州市城關區纓毛戲具廠生產。這個廠是一九五六年二月由二十七戶,三十九名個體纓毛勞動者聯合組成的纓毛戲具生產合作社,全部生產纓毛戲鬍子,後於一九五八年轉為地方國營纓毛戲具廠。一九五九年,除生產纓毛、鬍鬚外,還擴大生產戲衣、刀槍、盤頭等四類產品。隨著生產的發展,職工增至八十九人。一九五九年三月,在精減機構時。將該廠下放為蘭州市城關區白塔公社戲劇纓毛廠。一九六二年元月,又移交城關區,改稱城關區纓毛戲具合作社。
蘭州纓毛選用天祝白耗牛尾和馬尾等特產作原料,經過擇、洗、打配、梳毛、捻股等工序。技藝精湛。其主要工序和鬍鬚、紅纓等產品,均有技術熟練的老工人操作,這些老工人,多由祖傳,並從國小習。如打配,是把混合的尾毛區分其老牛毛和小牛毛、尾毛、腿胯毛和肚毛等,並按長短,整理為一尺八至二尺、二尺二寸以上等規格,再按不同規格,逐根、有倒、有順扎成鬍鬚。最高年產鬍鬚二萬五千多付,拂塵四千五百多把,纓毛十四萬多個。
目前,蘭州纓毛生產,做工愈為精細,質量不斷提高,名聞遐邇,聲譽日著,備受全國各地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