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加爾免費廚房

蘭加爾免費廚房

蘭加爾免費廚房,也叫蘭加爾免費食堂,是印度錫克廟特別設立的無償向所有進來的人供應飯食的地方,是在印度看到的最乾淨的地方之一。印度每一個錫克廟,無論簡陋或豪華,都有一個蘭加爾,蘭加爾對食客一視同仁,提供的食物均為素食。本詞條主要介紹位於印度金廟旁的“蘭加爾免費廚房”,該廚房每日為10萬人提供免費食物,每年幾億的花銷來自全世界的捐款。

位置

蘭加爾免費廚房蘭加爾免費廚房
印度阿姆利則的金廟是錫克教最神聖的寺廟,據說修建金廟上面的穹頂用了750公斤的純金。每天數以萬計來自各地的人到這裡朝聖和參觀。蘭加爾“免費廚房”坐落在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則的金廟邊上,最初由錫克教創始人那納克發起創辦,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費廚房,即免費食堂,無償地向所有進來的人供應飯食。

蘭加爾的由來

蘭加爾免費廚房分發餐具蘭加爾免費廚房分發餐具
錫克教的第一位大師是那納克·德沃。他剛成年的時候,父親給了他20盧比,讓他跟隨一個商隊去遠征。他在經商當中學到一些如何講價和盈利的經驗。他在出去採購商品的路上遇到了一群生活在叢林裡的苦行僧。這群赤裸虔誠衰弱的人使那納克動了惻隱之心,他決定用父親給他的這筆錢做一宗最有價值的生意,於是把錢都花在了給這些苦行僧提供衣食上。當他兩手空空地回到家裡時,他父親嚴厲地懲罰了他。但是聖賢的那納克堅持認為真正的利潤蘊藏在無私的服務之中,從而創建了蘭加爾原則。
這位大師不論走到哪裡或在哪裡宣講,人們都聚集到他周圍,聽他宣講布道。錫克教的第二位大師馬塔·克維是安噶達·德沃的妻子,她保證要開設蘭加爾,並參加分發食物的服務。來自社區的貢獻和民眾的幫助使蘭加爾開辦起來,遵循的原則是:
Kiratkaro-通過最認真最誠實的努力和奮鬥賺取收入。
Vandchakko–通過為他人服務的方式分享收入和資源,比如食品或其他物品。
Naamjapna–在做飯、分發食物或者打掃衛生時,都要以神的名義來從事。
第三位大師阿馬爾·達斯制定了蘭加爾制度,通過兩個重要理念把錫克教徒團結起來:
Pangat-全人類組成一個大家庭,不分種姓、膚色或信仰,大家平起平坐,不搞階層或級別歧視。
Sangat–追求真誠生活的人發揮高尚的影響,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大師格蘭斯面前讚頌一個神的名字。

蘭加爾的免費餐飲

平等享用食物

蘭加爾免費廚房的食物蘭加爾免費廚房的食物
蘭加爾處處體現著平等原則,大家不分社會地位,都坐在地板上一起吃一樣的飯。龐大的志願者隊伍體現出錫克教的另一個關鍵信條:服務。

飲食種類

蘭加爾供應的食物全部是素食,沒有雞蛋、魚或任何肉類。所需費用全部由信眾的自願捐助負擔。每天有幾萬人在金廟的蘭加爾免費就餐,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費食堂。用來煮飯的大鍋直徑3米,一次能煮500公斤飯,需要11個人才能抬起來。
蘭加爾一天24小時向所有來客免費提供食物。兩個大餐廳可以同時供700人用餐。餐廳里沒有任何家具,進來的人席地而坐,拿著盤子等著發放食物。給他們供應的全素飯食是小扁豆、米飯、蔬菜、恰巴提和一點奶制甜品,也有味道辛辣的茶。

志願者承擔服務工作

志願者承擔著蘭加爾所有的準備、烹調和分發食物以及清潔衛生工作,包括每天用機器合面,夠做5萬張麵餅的量;用手工擀出麵餅,在熱鐵板上烤熟;切和炒洋蔥、香料、蔬菜;煮各種豆湯;給坐成一排排的食客分發食物;清洗數不清的餐盤、勺子;收拾垃圾,清潔廚房和餐廳。當一撥人吃完後,清潔人員過來收走餐具,清掃地面,準備迎接下一撥人進來。
這么多的食客,這么大的工作量,需要許多志願者。他們鼓勵任何人來這裡做社會服務工作,每個人都可以加入。平常來這裡當志願者的有1000多人。他們當中許多人都有體面的工作,比如像銀行的經理。 有些人凌晨4點就來了,一直乾到晚上。金廟是錫克教總部,錫克教的教義鼓勵各地的教徒在一生當中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這裡做志願者服務。

社會影響

食客食客
自從16世紀錫克教宗師阿馬爾·達斯創建金廟的蘭加爾以來,一直保持著這種做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宗教影響

印度的錫克教徒與印度教徒之間有著比較緊張的關係,但蘭加爾歡迎任何宗教的人來用餐並提供服務。許多來金廟的朝聖者和參觀者,不論是錫克教還是印度教,都認為在蘭加爾用餐是獲得精神上的賜福。
由於形成了制度,印度每一個錫克廟,無論多么簡陋或多么豪華,都有一個蘭加爾。在任何一個錫克教的服務地點,都有一個室內或者室外的場地提供蘭加爾食堂式的服務,與朝聖禮拜的地點相連線。不管是為成千上萬人服務的地方,還是在居家住房裡或者露天條件下做準備,蘭加爾都有明確劃分的地方用於貯存供應物資,存放服務用具,備餐和烹調,擺放做好的食物,坐著吃飯的地方,清洗餐具的地方,存放垃圾的地方。蘭加爾是在印度看到的最乾淨的地方之一。

社會評價

金廟的信息官達爾博說:“不從事無私的服務,我們的身體就會變得像地獄一般。不行善也就沒有崇拜。”
退役軍人古查德說:“錫克教經文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做服務時會享受到生活的果實。”他和幾位朋友一個星期要作為志願者來蘭加爾服務五、六次。
穆克維德說:“我以前常跟我母親一起來,所以我從小就生活在這種服務中。我現在也很願意做這種服務。”
幫助切洋蔥的民航飛行員布因德吉說:“我這樣做就感覺是跟神在一起。”
從西孟加拉邦來的印度教徒桑吉卡塔說:“我昨天與家人一起來這裡吃飯。今天我就來這裡提供服務。”
來自哈里亞納邦的印度教徒潘迪在蘭加爾用完餐後說:“這真是一次非常特殊的飯,不僅僅是食物,這是神提供的東西。”

有一位親身體驗過蘭加爾的人撰文寫道:“這是一餐簡單的飯食,但我卻覺得十分溫馨,甚至有些感動。因為這么龐大的全天候對所有人開放的免費食堂完全依靠志願者和捐助來維持。有人說,用愛心做出來的食品味道最好。最高檔的菜餚也許會顯得很空虛,最簡單的菜餚也可以放出異彩,這都要看在製做當中注入了多少愛。這或許可以解釋淳樸的蘭加爾餐盤為什麼如此養胃和暖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