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達臘犀牛

蘇門達臘犀牛為哺乳綱、奇蹄目、犀科,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是存量第二少的大型動物。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蘇門答臘犀牛
【拉丁學名】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英文名稱】sumatran-rhinoceros
【科屬分類】 哺乳綱、奇蹄目、犀科。

整體概述

 蘇門答臘犀牛高1.2-1.5米,長2.5-3.2米,重量800千克。據估計,現存蘇門答臘犀數量不足400隻,是存量第二少的大型動物.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它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 200 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這種長相原始的犀牛也稱為“毛犀牛”,全身覆蓋一層長的、紅褐色的毛。不僅是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站立時身高有 0.9 到 1.5 公尺,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行動敏捷,可以爬上陡峭的坡地與穿越茂密的矮樹叢。

地理分布

這種“毛犀牛”行蹤曾經遍布不丹的喜馬拉雅山山腳與印度東部,穿越緬甸、泰國,到達越南與中國,向南穿越馬來半島,來到蘇門答臘與婆羅洲。主要是因為以往的獵殺而從這一大片區域消失,使得目前只剩蘇門答臘、婆羅門洲與馬來西亞能看到蘇門答臘犀牛。其中以蘇門答臘的數目最多,主要集中在武吉巴里杉西拉坦(Bukit Barisan Selatan),古農列尤擇(Gunung Leuser)和克尼西士巴拉(Kerinci-Seblat)國家公園。

保護級別

此犀牛列如華盛頓公約I類保護動物
在三種亞洲犀牛中,除爪哇犀牛外,蘇門答臘犀牛的瀕危程度最嚴重,目前野生的數目不到 300 頭,盜獵嚴重危及它們的生存。盜獵犀牛的誘因非常高,1994 年一公斤犀牛角在遠東地區價值約 6 萬美元,主要的地下買主是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與韓國。盜獵犀牛的行為,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 2600 年,為的是犀牛角與其身體其它部位的神奇與催情功效。在蘇門答臘民眾喝下混有犀牛角屑的飲料來清腸胃,至於其他地區,犀牛角則被用來治療像是癲癇、發燒、中風與愛滋等病的藥方。
因此目前的壞訊息是,有人預期如果不採取保育行動,蘇門答臘犀牛 10 年內就會絕種。好訊息是,由印尼犀牛保育計畫在武吉巴里杉(Bukit Barisan)國家公園成立的反盜獵小組,成效卓著。2003年在小組人員的努力下,協助緝捕與起訴11名參與9件盜獵蘇門答臘犀牛的人士。其中兩起被判 3 年與 3 年半的重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