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晉冀魯豫軍區某團政委]

蘇超(1920—1979), 高唐縣焦莊村人。1938年4月赴延安參加八路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陽穀縣基幹大隊政委、教導員,魯西軍區第四(運東)分區獨立營教導員、軍分區軍法處長。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晉冀魯豫軍區某團政委,某師幹部管理部副部長、師政委,鐵道兵西南指揮部政委等職。擔任河海大學教授、博導。1979年病逝。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2年2月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水工建築力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4年8月至1985年7月於北京大學進修。

1998年9月開始在職攻讀水工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001年被河海大學聘為教授。

現任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工結構方向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歷

男,1966年6月出生,籍貫陝西長安,漢族,1990年6月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蠶桑系蠶學專業,大學本科學歷,農學學士學位,同期分配到蠶桑絲綢研究所工作至今,副研究員,現任動科學院蠶桑絲綢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蠶桑遺傳育種研究及蠶桑技術示範推廣工作。工作以來,共發表論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篇,中級刊物論文21篇,共主持參與科研項目12項,其中主持或為專題主持人主持的省部級以上項目5項,廳局級項目2項,獲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均為第二名次。

社會兼職

現為中國蠶學會栽桑專業委員會委員,北方蠶業科研協作區桑樹育種組副組長。

論文著作

1.果用桑品種紅果1號的選育初報,《蠶業科學》,2001(1) 第一作者,

2. 桑屬植物混倍體產生的途徑及分類,《北方蠶業》,2000(3), 第一作者

3. 可大力開發的果桑品種,《中國蠶業》,2000(4), 第一作者

4. 北方蠶業科研協作區第三批桑品種區域性鑑定工作綜述,《北方蠶業》2001(2) 第一作者

5. 果樹中的珍品—果桑,《農村高新科技》,2001(4), 第一作者

6. 塑膠大棚省力化養蠶技術,《農民科技培訓》,2002(10)第一作者,

7. 果桑速生豐產栽培技術,《農民科技培訓》,2002(12), 第一作者

8. 桑樹無性系同源多倍體過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北方蠶業》,2003(3), 第一作者

9. 紅果2號果桑的栽培與管理,《北方蠶業》,2003(4), 第一作者

課題項目

1.省推廣項目(2000KT-1207)陝桑305的推廣,主持人,負責方案制定並組織實施。

2.省攻關(2000K06-G5)蠶桑特優品種選育及殺菌消毒劑研製,桑育種專題主持人,負責桑育種部分的研究和組織工作。

3.省攻關(2003K02-G7)蠶桑特優品種選育,業務負責人。

4.省攻關(2004K03-G8)蠶桑、蜂膠特有品種選育及優質蠶繭生產技術研究,業務負責人。

5.國家攻關項目子專題(2001BA502B01-01-07)西部地區適栽桑品種選育,第一參加人。

6.國家攻關項目子專題(2001BA502B01-01-08)果用桑品種選育,第一參加人。

7.國家攻關項目子專題(2001BA502B01-06)西部地區適栽桑品種,主持人。

獲獎情況

1.人工無性系同源三倍體桑品種陝桑305的選育,第二完成人,該品種1999年1月通過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2001年6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獲2003年度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一等獎和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現正作為陝西省及北方蠶區換代品種大力推廣。

2.主持選育出優質高產桑樹同源四倍體品種陝桑402,2000年通過北方蠶業科研協作區審定。

3.主持選育出果桑系列品種紅果1號、紅果2號、無核大十等,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應本人要求刪去此認證。

職務

河海大學教授、博導

研究領域

1982年至1991年主要從事多體系統動力學理論的套用研究,發表的學術論文“The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Training of the Innovative Movement-Backward Swing and Backward Somersault Then Regrasp in Horizontal Bar” 在第三屆國際運動生物力學計算機模擬會議(1991.12,澳大利亞·悉尼)上,獲國際生物力學學會會議組委會頒發的青年研究獎(會議唯一獲獎論文)。

完成的科研項目“體操難新動作設計、技術分析與訓練”,1992年獲國家體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開始,主要從事複雜水工結構的計算方法及其套用研究,重點研究方向或領域有:高壩工程及複雜地基、高邊坡及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縫成因和防裂方法、現代設計分析理論及方法、水電站(泵站)結構。

工程項目成果

近20年來,圍繞國家科技攻關和國家重點工程提出的有關水工結構工程學科研究的前沿課題開展工作,解決了多項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參與完成了“ 高地震區高拱壩合理體型研究”(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96-221-04-02)達國際領先水平。

參與完成的“ 300米級高拱壩抗震關鍵技術研究”(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96-221-03-02),獲2002年國家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與完成的“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圍岩穩定與支護方式研究”(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96-221-05-03),獲2001年國家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與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9739180)“ 複雜條件下的高拱壩(300m級)建設中的套用基礎研究” 獲2003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負責完成的“ 軟基上結構計算方法及地基模型參數反分析研究”與船閘CAD集成形成系統軟體,在實際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5371萬),其研究內容編入《交通土建軟土地基工程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該項研究獲1999年交通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個人排名第五)。

負責完成的“ 三峽永久船閘閘室襯砌牆仿真分析研究”,直接經濟效益達1200萬,2000年獲江蘇省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二等獎。

其它

1996年獲江蘇省“紅杉樹”園丁獎銀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