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衛國[鞍山師範學院副教授]

蘇衛國[鞍山師範學院副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01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2005

基本信息

鞍山師範學院副教授

1、個人簡介

1972年5月出生,遼寧開原人。199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至鞍山師範學院政史系工作至今。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曾前後講授《中國史學史》、《先秦史專題》、《史學論文寫作》、《中國古代史》、《中國法制史》、《秦漢史專題》、《簡牘學入門》、《史學概論》、《中國歷史地理學》、《中國考古學通論》、《文科計算機套用實務》等課程。專業研究方向為秦漢史。

2、主要成果

發表論文
1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鞍山師範學院學報(綜合版) 1996 第二期 (獲鞍山師範學院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二等獎) 2 《兩漢太史令考述》 鞍山師範學院學報 1999 第二期 (獲鞍山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市級優秀成果評選三等獎) 3 《從尹灣漢簡看秦漢鄉亭制度諸問題》 文史 2001 第一輯 (第二作者) 4 《簡析虞詡及其時代》 北大史學 2003 第九輯 1 (第二作者)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186-199頁 5 《波普爾反“歷史決定論”思想之源起及相關問題試探》 鞍山師範學院學報 2003 第五期 16-20頁 6 《試論簡牘中所見穀物“付受”文書》 瀋陽師範大學學報 2005 第四期 73-76頁 7 《倉公獄事解析——〈史記·倉公傳〉研讀札記》 理論界 2005 第八期 197-199頁 8 《走馬樓吳簡鄉丘關係初探》 湖南大學學報 2005 第五期 (第一作者) 33-38頁 9 《重新定位“縣嗇夫”的思考》史學月刊 2006 第四期 11 《小議簡牘文書中的“告”、“謂”句式》《簡帛研究2005》(廣西師範大學2008年版) 10 《新莽縣名改署“亭”稱瑣議》 鞍山師範學院學報 2007 第三期 12-15頁
主持及參與項目
2001年主持“《中國古代史》多媒體教學全程化的試行、推廣及套用”教改項目 2001年參與“《中國古代史》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為主要成員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註冊監理工程師、國家一級項目經理。

1、基本簡介

蘇衛國,男,1962年生,山西省介休市人,博士,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有路基路面工程;道路修復技術及資產管理;舊水泥混凝土路面處理技術研究(衝擊壓實);道路預防性養護;道路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分析;路面管理系統;岩土工程等。

2、學習經歷

1982年7月畢業於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1990年1月研究生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1995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國際工程承包管理;2007年獲得華南理工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3、工作經歷

2008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戴維斯路面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Davis, Pavement Research Center)任高級訪問學者。現在土木與交通學院土木工程系任教。

4、社會兼職

曾任廣東省第九屆人大代表,現任廣東省第十屆政協委員。

5、綜合情況

長期在土木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工程項目管理、岩土工程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等工作。在公共設施資產管理及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復新技術(衝擊壓實套用)、道路工程經濟分析等學科研究新領域進行了開拓性工作。構架起交通運輸學科在這些領域的基本體系。

6、科研情況

主持或完成科研項目20餘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主譯學術專著《公共設施資產管理(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交通版高校教材《工程項目融資》。主持“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與資產管理成套技術研究”,與國際知名諮詢公司及美國國家路面保護中心開展合作研究,提出基於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的預防性養護效益評價方法和運用FWD最大彎沉平均值偏差變化曲線及表觀破損歸類劃分預防性養護措施段的方法,解決了套用預防性養護技術的關鍵問題。主持廣東省交通廳科技項目“衝擊壓實技術在舊水泥砼路面修復工程中套用研究” 和“HAP瀝青路面防護劑開發及工程套用研究”及廣州市建設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廣州市城市道路路面預防性養護成套技術研究”獲省級鑑定,成果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承載板實測回彈模量及設計體系、施工工法等處於國際領先。

7、主研情況

主持或參與了廣東省境內多條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水泥砼路面、瀝青路面修復技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主要包括“瀝青路面霧封層技術套用指南”、“廣東省衝擊壓實技術處理舊水泥砼路面技術套用及規程”、“205國道梅州段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復技術研究”、“落錘式彎沉儀(FWD)評價舊水泥砼路面的技術研究”、“國道205河源燈塔至仙塘段舊水泥砼路面修復技術方案”、“國道325鶴山段舊水泥砼路面綜合評價研究”、“普惠高速瀝青路面坑槽等病害診斷及水損害維修方案”、“重交通路面表面功能恢復技術措施與效果評價研究”、“清連一級公路高速化工程衝擊壓實試驗路方案研究”、“黃埔區港前路舊水泥砼路面綜合評價及加鋪層方案”、“新型土壤穩固劑在高等級道路中的套用研究”等縱向、橫向科研項目

8、社會其它工作

在應力波理論在樁基工程中套用國際會議發表論文“模型樁動測系統的建立”,其中PVF2膜感測器獲國際同行認可為首創;作為公路橋涵設計手冊《墩台與基礎》參編者之一,主持編制了其中“偏心受壓構件正截面強度計算用表”;擔任特大公路橋施工駐地監理工程師;從事大型民用建築工程現場技術管理。

9、教學情況

主講本科生課程《工程概預算》、《土木工程施工》、《基礎工程》、《公路工程招標與投標》、《地基處理》;主講研究生課程《道路工程經濟》、《公共設施資產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等。獲得華南理工大學教學優秀一等獎。培養各類碩士近30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