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策小說精選

蘇策小說精選,作者為蘇策,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蘇策小說精選蘇策小說精選

作 者:蘇策

出 版 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066021

出版時間:2010-07-01

版 次:1

頁 數:463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蘇策小說精選》是作者精選的中、短篇小說。是一部體現作者的文學創作水準的精華,本書稿的出版業是為了祝賀作者九十大壽,讓更多愛好文學的讀者能欣賞到老一輩作家的文學風格。

目錄

臭棋

蘇策蘇策

尋找包璞麗

千言萬語

會唱歌的樹葉

陳賡越獄傳奇

冤家路窄

小提琴協奏曲

同犯

小站不停車

月上柳梢頭

井底之蛙

汽車過人

微笑

鸚鵡

我的旅伴

夫妻店

春節風雪夜

小霞

田小麗

白鶴

山鷹

衝出葫蘆口

家試

老齊

後記

前言

著名老作家蘇策,1920年生於北平。紅軍時期參加我軍,歷任戰士、排長、宣傳員、藝術指導、幹事、科長、部長等職。在艱苦卓絕的敵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多次立功。1955年獲國家頒發的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勳章,1988年又榮獲中央軍委頒發的紅星功勳榮譽章。

他從小熱愛讀書和寫作,少年時期參軍後,在嚴酷激烈的戰爭中,除了用槍作戰外,也用筆為部隊服務,寫下了大量的樸實、真摯的為戰爭服務的作品,多次受到部隊表彰。

解放戰爭後期學習寫小說,第一篇小說發表在1951年《解放軍文藝》創刊號上。至今他的文學作品已達三四百萬字。對於他的小說,著名作家王蒙曾著文說:“修辭真誠、有感而發、扎紮實實之作。”著名文學評論家馮牧曾在1992年《中國作家》第一期上著文說:“他在60年代初發表的《白鶴》和新時期所寫的反映文革期間荒誕歲月中的《同犯》,就都可以在當代文學史上留傳下來的精湛之作。”

著名軍旅作家徐懷中曾著文說:蘇策“占據了認識生活的新的視角,一篇生活記事,平易自然,卻包含了深厚的意蘊;一個年代久遠的故事,卻可以讓我們領略到引人思索的現實生活的音調。”

老作家端木蕻良曾著文說:“首先吸引我的,是《小站不停車》。作者用簡練樸素的筆法,寫了一段平淡無奇的普通事,但這篇不到八千字的短篇小說,卻包含許多令人深思的內容,小說看完了,讀者的思緒卻無法停止。” 老作家王松更為熱情地說:蘇策的小說“藝術質量高,思想深刻,讀後使你久久難忘。他在‘文革’後寫的《臭棋》、《千言萬語》和《尋找包璞麗》等中篇小說,都可以稱之為傑作。我認為一般作家很難企及這個水平。”

蘇策因為歷史上受到不公正待遇,錯劃為“右派”幾十年,“文革”中又被錯誤關押在監獄中七年,在“左”風勁吹的壓力下,他的作品很難被評論家提及,因而被讀者所認識。又因為他的小說散落髮表於全國各地報刊,很難使讀者集中閱讀到,使評論家能集中進行研究。

這次在雲南省文學藝術基金會、省文聯以及鄭明先生大力支持下,出版這樣一本書,精選蘇策十幾篇中、短篇小說於一冊,通過這個視窗,可以使讀者感受到他作為一個有卓越成就的老作家的小說較完整的印象。

蘇策是中國作家協會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名譽委員。今年已九十歲,這本書的出版也是為他的長壽的祝賀。

編者

精彩書摘

從下午起,天氣就變得悶熱了,拖到傍晚的時候,汾河上的夜霧升騰起來,趕走了落日的最後的一抹霞光。接著,河上颳起了風,把岸上的樹木和草叢吹得“嘩嘩”響。橫在遠山上的大片沉重的烏雲,原來像灰色的鉛塊似的一動也不動,這時,也迅速地向汾河和城市伸展開來,在樹梢上出現了;在屋頂上出現了;在俘虜居住的棚子上露出了頭;在人們感到被它壓迫得呼吸困難的時候,它卻更加猛烈地俯衝下來,播下雷聲,灑下雨點,用閃電的光芒把渾濁的汾河照得一陣明一陣暗,水面上發出了一片“沙沙”的聲響……這場雨一直繼續到了深夜。

孔志友蹣跚地走到門口,雙手扶著門,對著院落中的潮濕而悶熱的空氣,用力地吸了幾口,想把鬱結在胸中的那些沉重的惱人的東西驅趕出去。他沒有和俘虜們冒著雨去火車站扛木料和卸煤,只是坐在椅子上和栗本少佐下了三盤圍棋,就覺得身體有點支持不住了,頭昏腦脹,腰酸腿疼,痙攣的感覺傳遍了全身,兩條腿都似乎拖不動了……不知為什麼感到那樣疲憊。

栗本個子不高,肩膀很寬,圓臉上,長著一對濃眉,緊緊壓著那一雙窄長的眼睛;筆直的很有氣派的鼻子下面,有著一撮威武的黑鬍子,遠看就像一小塊方形的黑紙片粘在那裡似的……在日本軍隊中,他算得上是個儀表堂堂的人物。平時不多說話,臉上經常掛著笑容,不管見了誰,嘴角和眼角總是彎著的,使你感到十分和藹可親。其實,他的脾氣非常暴躁。不管你是國民黨軍隊來的、閻錫山軍隊來的,還是八路軍來的,或是被錯抓來的老百姓,每天都要從早到晚乾十幾個小時的苦活,並且給了偽軍看守以任意處罰俘虜的權力。凡是逃跑被抓回來的人,都毫無例外地被處死。有時他還要親自把逃犯帶到那灰色的有著哭泣似的流水聲的汾河岸邊,從侍從官身上抽出光亮的戰刀,用短粗的手指試試刃口,再雙手抓著刀柄把刀高高舉起……

所以,下棋的陣勢也是嚇人的:栗本端坐在一張絳紫色的雕著花的寬大的太師椅上,背後站著一個宛如木頭人似的挎著刀的低級軍官;年輕的k臉的漢人翻譯站在桌子旁邊,雖然叼著紙菸做著輕鬆的樣子,卻不敢在身後的凳子上坐下去。在紅木桌子另一面,擺著一個矮凳。

瘦削的臉色昏暗的孔志友覺得屋裡的空氣很憋悶,人和東西的輪廓都是雙影,都在輕輕抖動著。屋裡擺著的座鐘、撣瓶和牆上掛的字畫都是一片模糊,就是栗本的臉也是不清晰的,一會看著他那窄長的眼睛變成了雙眼皮,一會兒又看見他的眉毛畫成了四條道……是屋裡的光線暗嗎?是沉重的身體壓得古老的地板在顫抖嗎?是震撼的雷聲使屋裡的景色搖動了嗎?都不是。孔志友很明白,是自己的病又發作了。所以,他在向著棋桌蹣跚走去的時候,什麼話也沒有說,在用全力控制著自己的身體,不要暈眩,不要戰慄,不要在敵人面前有什麼肌肉不鬆弛的表現。

從他一進門,坐在太師椅上的栗本就一直盯著他,打量著他。從破鞋子、爛褲子看到頭,義從有洞的帽子和亂草似的頭髮看到腳。最後,目光停留在孔志友的臉上,端詳著他瘦削得錐子似的下巴,突出的顴骨和被疾病弄得焦黃的眼睛。一時還捉摸不透他是個什麼樣的人。粗糙的暴露著青筋的說明他年紀不小了,但那雙銳利的熠熠閃光的眼睛又顯得很年輕……看著他走近桌子,就伸出右手指了指桌前的那個矮凳,示意叫他坐下。

矮凳雖然做工粗糙,但是並不矮,也不小,飯後在院中乘涼的人,很可能會把它當小桌子用的,只是擺在棋桌前就略嫌矮了。孔志友低頭看了它一眼,皺起了眉頭,用腳輕輕地把它撥開,就站在桌前,一隻手扶在桌子上,另一隻手就去摸棋罐了。

栗本的雙眉揚了起來,睜大了窄長的眼睛,有點吃驚地望著這個站在自己面前的又瘦又高的人。他不明白,他為什麼不坐?又為什麼願意站著?是不是八路軍沒有凳子,人們都是這樣下棋呢?他看看孔志友,又看看翻譯官,一時不知道怎么是好。

翻譯官被栗本看慌了,急忙抓起被孔志友踢開的小凳,走上去推開他,重新把矮凳放在桌前,用手指著說:“開玩笑,哪有站著下棋的呢?這是少佐給你的面子,快坐下吧!”

孔志發看了看矮凳,又看了眼翻譯官,用手在桌子和腰上比了比,笑了,抬起他那雙穿著用繩子綁著的已經沒有了幫子的破鞋的腳,踏上了矮凳,蹲在上面,然後和栗本招了下手,像是在說:“好啦,咱們來吧!”

栗本的臉卻陡然變得陰沉了,飛到額頭的濃眉落了下來,把眼角卻壓得翹了上去。他緩慢地聳起小鬍子。轉過臉來對著翻譯官威嚴地哼了一聲:“拿椅子來!”

孔志友坐在軟墊的椅子上,直起了上身,才有機會打量桌子上的擺設:棋盤很光亮,大概是一塊梨木板漆成的,橫豎三十八條線畫得很規矩,星位也標得很清楚;裝棋子的木製的罐子也很精緻,扁圓形,古銅色……孔志友挪動了一下身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椅子像是不愉快的“吱嘎”地叫了聲。他用左手壓制著心臟的激烈跳動,右手放在棋罐上,強制著自己的頭對栗本的胖臉,一點了一下,意思是說:“請你先走棋吧。”

可是栗本神色未動,臉上除了原有的警覺、自信和寬容的表情之外,沒有增加新的東西。窄長的雙眼依舊望著孔志友的瘦臉,漸漸把眼睛眯了起來,微微抬起下巴作為回答。

孔志友用抖動的手打開棋罐,探頭一看,心中就明白了,棋子是黑色的,這就是說:栗本已經把“先手”讓給他了。

他把右手伸進罐子,棋子在罐內“嘩嘩”響了起來,他才意識到手接觸的已經不是黑豆或玉米粒了。他望著棋盤,緊張的思考起來:這盤棋該怎么下?應該怎么布局?第一顆棋子是放在星位上呢?還是不放在星位上?日本的圍棋水平比較高,自己在醫院裡和那個“反戰同盟”的日本朋友下棋,就是敗多勝少;現在,我能是面前這個人的對手嗎?

孔志友抑制著手臂的抖動,用瘦長的指頭從罐子裡夾出一個黑子來,放在棋盤的星位上,心中卻在嘀咕著:“這一著有點高了吧;他可能會從下面打進來;要是退一步,放在三點3的位置上,就能保住了這個角,要是……不然……嗨,一個堂堂的八路軍戰士,怎么能在戰前失去鎮靜呢?我被俘之前不是還從容地處理了身上的檔案和書籍嗎?他就是長著三頭六臂,又有什麼了不起!俗話說,‘金角銀邊草包肚子’,我先來個穩紮穩打,占角搶邊吧。”

那個“反戰同盟”的日本朋友著棋,基本上不對殺,只是計算著自己每走一步棋能控制多大的地盤,自己占多少目?對方占多少目?以求得最後下完時,能比對方多占一目半目而取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