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砂平胃散

伏陰病,胸中不樂,頭微眩,四末微麻,小便不通,下利清水,嗢嗢欲嘔者。 溫中通陽。 上為粗末。

基本信息

方劑名稱

蘇砂平胃散

藥物組成

茅山蒼朮2錢,厚朴1錢(薑汁炒),陳橘紅1錢,甘草1錢,紫蘇葉1錢,砂仁1錢。

加減

嘔吐清水,加桂枝1錢;水漿不得受,加乾薑8分;轉筋疼痛,加川牛膝2錢、艾絨1錢;下利白水,倍紫蘇,加紅豆蔻1錢;下利黃水,倍蒼朮;下利黑水或純清水,倍砂仁;如服藥不受,再加童便1杯,沖入藥內,隨嘔隨服,不分劑次,總以不嘔為度。

處方來源

《伏陰論》卷上。

方劑主治

伏陰病,胸中不樂,頭微眩,四末微麻,小便不通,下利清水,嗢嗢欲嘔者。

方劑功效

溫中通陽。

製備方法

上為粗末。

各家論述

平胃散一方原為滿悶嘔泄設,蓋以陰氣不積胸中不得滿悶,寒不侵胃不嘔,濕不困脾不泄,故方中有蒼朮、厚朴、橘紅、生薑之辛溫,以消陰邪;甘草、大棗之甘平,以益脾胃,合為辛甘通陽之劑,使陽復則陰消,而滿悶自除,嘔泄自止。茲寒濕伏邪發喘於膜原,而為胸中不樂,頭微眩,四末微麻,小便不通,下利清水,嗢嗢欲嘔,較之滿悶嘔泄,雖異派而同源,故就原方加紫蘇、砂仁以通肺腎之陽,並助諸藥力,溫中行氣,俾肺脾腎三經之陽氣來復,而壅踞膜原之陰邪可立消矣。

用法用量

加生薑1錢,大棗3個,水3杯煎,分3服。不愈再照前煎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