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鷗

蘇海鷗

蘇海鷗,出生於1933年,海南省瓊海市人,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生平概述

1933年6月3日戌時生於海南瓊海嘉積鎮溫泉管理區參古嶺村人。1951年秋,樂會縣第二中學(原樂會縣師範溶沐分校附中、今溫泉中學)畢業後便參加工作。先後擔任樂會縣第一區第二中心國小(後改稱第四區第一中心國小)教員,海南行政公署文教處幹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五指山報》記者、政文副刊組編輯組長,海南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文藝組副組長兼文學組組長,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宣傳科副科長兼自治州廣播站站長(其間曾參加籌建自治州委黨校並在該校任副科級哲學教員),海南自治州向陽“五·七”幹校
學員,州革委會政工組宣傳辦公室文藝創作員兼《五指山文藝》編輯,州文化局社會文化科科長兼《五指山文藝》編輯,自治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駐會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五指山文藝》編委,海南行政區文聯辦公室主任,海南省文聯組聯處處長兼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首屆主席、省文聯藝術研究室特聘研究員、省文聯初級職稱評審、《海南文藝界》雜誌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海南卷》副主編(省政府文化規劃領導組特聘)。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廣東分會第一、第二屆常務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五屆理事,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二、第三、第四屆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世界民族研究會會員、廣東省民俗學會理事、廣東民間文藝叢書編委、海南島作家協會理事、海南省少數民族研究會常務理事。
曾先後帶職到海南區黨委黨校理論班、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文學創作訓練班、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講習班、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傳統文化講習班、中國文聯曁廣東省文聯北戴河讀書班深造。
蘇海鷗於2010年4月27日下午20時10分在家鄉不幸逝世,享年77歲。

藝術成績

蘇海鷗的作品頗豐。有作品還獲得全國、全省或地區級的獎勵。如黎族歌舞《送代表》(歌舞文學台本、歌詞、與吳江揖合作,收入作家出版社《曲藝集》1964年),由廣東省代表團參加1964年全國民間藝術會演,獲優秀獎;散文《香港燈火》,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94年文學作品徵文二等獎;歌曲《放牛山歌》(蘇才霞作曲),2000年獲國家廣播電視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播作品評比銅獎,海南省一等獎,中央、海南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民間故事《猿和猴子的故事》、《老課將軍》,1984年獲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藝作品評比一等獎,在花城出版社《黎族民間故事集》、上海文藝出版社《黎族民間故事選》發表。在文藝創作上,他是個多面手,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民間文學、電影文學劇本、瓊劇、文藝評論等等,都有涉獵。
廣州中山圖書館、海南省作家協會和瓊州大學聯合舉辦海南省作家作品檔案館分別收藏他的部份作品有:《五指山民歌集》(廣東省人民出版社,1958年),《黎族民間故事集》、《黎族情歌選》(以上兩部與符震合編,花城出版社,1982年),《中國黎族大辭典》、《海南名人辭典》(以上兩部與蘇英博、韋經照等合編,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1994年),《全國戰鬥英雄陳理文》(與王亞保、林玉強、蘇鵬程等合編,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參加集體編輯工作的有《五指山古今詩抄》(曾憲誠等主編,花城出版社,1982年),《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編,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91年)。主持編輯出版的有小說散文集《天涯行》、民間故事集《天涯傳說》、創作歌曲集《五指山歌聲》(以上三集,由海南自治州文聯印行,1987年)。並與海南大學黨委書記、海南詩社社長、老詩人林施均合編、秦牧作序的海南作者古詩集《珠崖風》(海南詩社、海南自治州文聯印行,1985年)等等。他編寫反映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海南農民戰天鬥地抗旱保豐收的獨幕瓊劇《人定勝天》,1961年由澄邁縣瓊劇團在海南人民廣播電台演播。由他執筆、集體改編反映黎族山村農民戰天鬥地、科學種田的大型瓊劇《激戰豹子嶺》,由瓊中縣瓊劇團表演,並於1970年參加廣東省專業文藝會演,受到好評。

評價與影響

蘇海鷗一生致力於文化工作。他工作兢兢業業,做人踏踏實實。數十年來,他經常深入黎村苗寨,走訪田間地頭,發掘民間文藝人才,組建基層民間文藝隊伍,帶頭收集民間文藝;堅持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勤儉持家,對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不折不扣完成。即使在退休後,仍然積極幫助和扶持年輕同志,忙碌在民間文藝工作第一線;他為人正直、熱情直爽,團結同志,樂以助人,他為海南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聯和海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成立與發展壯大,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工作得到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海南文藝界同仁的一致好評。 其個人主要事跡收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現代民間文學家辭典》、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文藝家傳集》、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國文藝英才辭典》、中國文聯出版社公司《中華文學人才名錄》。

其他

他還寫得一手好字,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屯昌、萬寧、陵水、三亞、儋州、樂東、瓊中、通什等市縣,數以千計的民家都收藏有他寫的毛筆、鋼筆小楷手跡,瓊山、瓊海、文昌、樂東有些民家還收藏有他寫的大字對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