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鄉

蘇河鄉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下面介紹的是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和河南省新縣蘇河鄉的相關內容。四川省青川縣蘇河鄉位於四川省青川縣東南面,幅員68.9平方公里,轄7村,47個農業作社,1309戶。交通不便,信息閒塞,資源貧乏經濟落後,是典型的貧困鄉之一。鄉境內有“聞名全市”的萬畝漆場,種養業成為全鄉的主導產業。河南省新縣蘇河鄉位於河南省新縣西北部,是新縣出入信陽、鄭州的“西大門”。轄蘇河村、張堂村、廖窪村、朱店村、文昌村、李莊村、紅柳村、雙鎮村、新光村、黃圍孜村、夏店村、趙坳村、郭大窪村、墨河村、廟墩村15個行政村,230個村民組,6900戶。

基本信息

概況

蘇河鄉四川青川縣蘇河鄉

四川省青川縣蘇河鄉,轉涼路橫貫其境,鄉內通村公里路兩條,即蘇河口至新民村、毛坪村至三鳳村長約25公里。是一個資源貧乏經濟落後的典型貧困鄉之一,位於青川縣東南面,交通不便,信息閒塞。以種養業作為全鄉的主導產業,鄉境內有“聞名全市”的萬畝漆場。改革開放以來,全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按照“穩糧調結構、致富奔小康”和“一茶、二兔、三天麻”的發展思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強化基礎、調整結構,促進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財政形勢平穩,基礎設施和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主導產業

蘇河鄉林業種植園
蘇河鄉強化農業基礎地位,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堅持“山、水、田、林、路”結合治理,狠抓科技興農,走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穩定增長。2001年,農業總收入實現1120.8萬元,比2000年增長10%,糧食產量排除耕還林、還草因素也穩中有增,油料作物實現較好收成,比去年增加1%。

林業生產快速增長。全面實施天灰林保護工程,強化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狠抓耕還林、還草工作。全鄉退耕1400畝、還草431畝、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幾者兼顧、全面發展。

畜牧業生產繼續發展。生豬存欄3630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5%,出欄4864頭比去年同期增長2%,長毛兔存欄15288隻,兔毛產量達0.63公斤,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長。

經濟發展

全鄉以財政增收為核心,積極培植財源,強化積極目標管理,切實加強收入征管,嚴格控制支出。2001年全鄉財政總收入實現4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財政總支出41萬元,確保幹部工資和救災、救濟資金發放。

本地特產

茶葉
兔毛
天麻

基礎設施

針對交通條件差,農用物資拉不進,鄉里木材及農副產品運不出,維修擴建村道路14公里,藉助農網改造東風集資10萬元,解決東風無電村問題,加快郵電通訊事業步伐。新安裝24門程控轉換機一台,解決鄉級機關通訊難問題。全鄉六個村通電話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堅持依法執教,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了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重點的“兩基”工作驗收達,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成人教育、幼兒教育繼續發展。2001年,全鄉中心國小1所、村5所,在校學生704人,教職工人數33人,專任教師31人,國小外國中達106人。

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新聞宣傳和事業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廣播網建設有新的發展。全鄉擁有電視568台,電視覆蓋率達43%。村級服務網路健全,軟硬體設施建設加強,計生工作目標達標。

下轄單位

河南省新縣蘇河鄉

蘇河鄉蘇河鄉全貌
基本情況

河南省新縣蘇河鄉位於河南省新縣西北部,是新縣出入信陽鄭州的“西大門”。南信葉公路、漢潢公路穿境而過,距京珠高速開口僅21公里,是鄂豫兩省四縣八鄉結合部。地理座標31º41'-31º49',東徑119º33'-114º40'。轄蘇河村、張堂村、廖窪村、朱店村、文昌村、李莊村、紅柳村、雙鎮村、新光村、黃圍孜村、夏店村、趙坳村、郭大窪村、墨河村、廟墩村15個行政村,230個村民組,6900戶。總面積15.8萬畝,其中山場面積12.5萬畝,耕地面積1.1萬畝,城區面積1.7平方公里,人均五分耕地2畝山場。

物產資源

1、礦產資源。境內鐵礦貯藏量在240萬噸以上,含量達56.8%,湖北、鄭州、福建客商投資建立選礦企業兩家,年處理原礦達30萬噸,年產精鐵粉5萬噸以上;石英石貯量高達2000萬噸,含量達99%以上,尚無人開採;石灰石貯量70萬噸以上,有少量民間開採;並有磺鐵礦、瑩石、雲母、水晶石、花崗石等礦產資源均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2、林果資源。蘇河鄉從1978年開始大力開展人工造林工程,培育林果業基地,以杉木、楊樹為主的用材林和以板栗、銀杏為主的經濟林已形成規模。全鎮杉木面積已達1.85萬畝,鎮村組戶四級創辦林場(點)158個,營林面積達1.16萬畝。其中,鎮辦劉長寨林場杉木面積7000餘畝。退耕還林面積10086畝,栽植速生楊樹3978畝。劉長寨林場被省林業廳授予“全省先進鄉辦林場”。蘇河鄉先後被人事部、國家林業局、全國綠化委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全國綠化委、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勞務資源。全鄉勞動力18040人,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6900多人,占勞力總數的40%,其中累計出國勞務已達350人,常年在國外勞務穩定在110人左右。農民工大多具有國中以上學歷,或經過勞動力轉移培訓,技術工人約1600人。

4、旅遊資源。蘇河鄉環境優美,觀卡路、南信葉公路兩側被確立為生態示範帶,劉長寨林場被確定為生態示範基地,全鄉綠化覆蓋率在80%以上。名勝古蹟南墩龍山文化遺址觀音堂古建築遺址墨斗關將軍嶺王母觀九女潭、晉堂、文昌宮、白衣庵古寺廟、老佛洞等;革命紀念地有熊少山辦學舊址、中原部隊後方醫院郭大窪分院舊址,經扶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黑石凼稅務局舊址等,都具有很高的連線開發價值。

蘇河鄉蘇河鄉板栗
特產

板栗銀杏為本鎮兩大優勢土特產,是新縣板栗、銀杏主產區。板栗面積5600餘畝,掛果面積5000餘畝,年產板栗300萬公斤以上;銀杏達70萬株,樹齡100年以上的400餘株,年產銀杏5.6萬公斤。另有一定規模的黑李、杜仲等經濟品種。

經濟及社會事業

2004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1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10元,財政收入完成91.9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03萬元,鄉鎮企業主要有新縣宜鑫選礦公司、新縣清榮有限公司及兩個大型磚廠,預計年創產值5000萬元,利稅200多萬元。

交通便利,境內南信葉公路與觀卡路交叉貫通。村村通公路,組組通電話,通訊基站5座,信號覆蓋率70%以上。有中學1所,國小16所,其中中心完小 2所,在校學生共3648人,教師198人。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5人。村村都有醫療室,有鄉村醫生55人。有民政樓1幢,敬老院1個,入住12 人,吃住條件良好。

蘇河鄉實施了“千戶農民進鎮工程”,大力推進城鎮化,不斷拉大集鎮框架。九七年興建金鑫商貿城,2001年起又整合外出務工人員回歸資金,興建了全長1024米、寬80米,中心街道40畝,占地110畝的銀夢河大市場,總投資2200萬元。使城區面積拉大到1.7平方公里,個體私營經濟組織817個,固定工商戶320戶,成為蘇河鎮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沿南信葉、觀卡路開發八斗畈、毛河兩個集市,帶動沿線及重點村莊開發,形成集鎮—集市—村莊連片帶動發展的集鎮市場網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農產品的運輸、銷售。

機構設定

蘇河鄉政府位於張堂村境內,有黨政班子成員10人,行政人員81人,事業人員78人。轄15個行政村,26個黨支部,592名黨員。設立有專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成立了鄉區及各村16支治安聯防隊,村村都有民眾性自治防範組織,社會治安狀況良好。加強民眾思想教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形成重商興商、支持開發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