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橋

蘇州的橋

《蘇州的橋》是2011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家倫。本書選材範圍遍涉七個市轄區五個縣級市,以古石橋為主,兼及一二木橋。該書按七區五個縣級市分為12個單元,各單元視具體情況再分為若干板塊,板塊下為篇。每篇基本寫一橋,少數涉及兩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蘇州的橋蘇州的橋
我們的祖先,最早尋找的是在水面較為狹窄、水流不甚湍急的地方,用小船擺渡;這個地方就是“津”。《說文》日:“津,水渡也。”《論語·微子》有“使子路問津焉”。或風浪大作,一葉扁舟難以渡河涉險;於是,有人就發明了“梁”。“梁”是會意字,從“木”從“水”,表示用木料架在水面上以便通行,這就是“橋”。《說文》日:“梁,水橋也。”然而,木製的橋樑易於朽爛,不能長久;於是,有人就想到了用石頭造橋。
筆者所知,蘇州最早用來造橋的石頭是武康石。武康石,又名花石,主要產於浙江省武康縣(現德清縣)東郊的丘陵山地。此石顏色深赭,表面密布細小蜂窩眼,雨中踩踏不會滑溜,其形古樸秀麗,是古代造橋的首選之材。以後武康石開採殆盡,造橋改用其他石材。元代中期開始,造橋選用青石。

目錄

品讀蘇州的橋(代序)
平江區
平江河板塊
遺韻宋元證舊聞——平江路思婆橋
蔥蘢綠意古風存——平江路壽安橋
飛閣凌波至孝心——平江路雪糕橋
富貴人間系兩端——平江路蘇軍橋
忠臣碧血狀元情——平江路朱馬交橋、通利橋
廂使相思必有情——平江路胡廂使橋
中市河板塊
姑蘇閱盡兩千年——東中市皋橋
坊間風水最宜人——東中市崇真宮橋
滄浪區
古運河板塊
滅覓紛爭因利渡——葑門滅渡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