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區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蘇州工業園區吸收了國內外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又有自身的顯著特點。

概述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了《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覆》。2月26日,李嵐清副總理和李光耀資政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定。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起動。

特點

蘇州工業園區吸收了國內外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又有自身的顯著特點:
第一,它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協定興辦的國際合作項目;
第二,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聯合共同負責;
第三,國務院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鑑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 1999年9月14日,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召開了第四次會議,確定了園區今後三年的發展目標:集中建設首期8平方公里,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工業區,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區。同時按照園區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以滾動的方式向前發展,根據市場要求,繼續開發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對於未來的發展,雙方一致認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經濟技術合作的重中之重,雙方合作框架不變,開發主體合資性質不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雙方合作支持園區發展的承諾不變。
外商投資企業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其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年度起,兩年內免徵,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減免期滿後,先進技術企業再延長三年減按10%徵收,企業出口產品值達到企業產品產值70%以上的,按10%的稅率徵收。從事港口、公路、電站等能源、交通和市政基礎建設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十年以上的,可從獲利年度起,五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徵收。
外商投資企業免徵地方所得稅。進區的外商投資企業自房屋建成或購買之日起,五年內免徵房產稅。除人民教育基金、教育費附加外,免徵其餘由稅務部門代征的各項費用。緩徵國家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
外商投資的法律保障體系已基本形成。中國目前在工商、土地管理、稅務、外匯管理、海關、進出口、財務、金融及智慧財產權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條例、管理辦法,從而為規範外資企業行為,保障外資企業的權利提供了法律依據。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蘇州新區會在法律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地幫助投資者,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請參考《蘇州新區關於對資金項目引薦人進行獎勵的實施辦法》(1994年)。
蘇州新區是中國地方性行政事業收費最少的開發區,目前涉外常規性收費只保留城市規劃管理費、土地權屬變更費、建築工程管理費、招投標管理費、城市道路(綠化)修復費、企業註冊登記費、外來人口管理費、外來人員用工管理費、排污費等10種。
 
投資方適用法律: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外資企業法
經濟爭議及糾紛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契約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契約法》
土地使用及房產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使用出、轉讓暫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勞動保護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
稅收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
海關、商檢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通稅則暫行實施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等等
財務會計適用法律:
《企業會計準則》
《財務通則》
《外商投資企業財務制度》
投資優勢
優惠的投資政策
在中國,高新技術所享受的政策是最優惠的。蘇州新區是國務院批准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執行和享受國家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包括稅收、進出口業務、資金信貸、優先安排固定資產投資和簡化出國商務、技術人員出國手續等。在稅收方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企業自投產年度起所得稅可實行“二免六減半”的優惠,減免期滿後按10-15%的稅率徵收。另外,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蘇州新區將對一些對區域發展有著特殊影響的項目,作個案處理,給予特殊的政策優惠。
 
優質高效的政府管理和服務
蘇州新區管理委員會是蘇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具有省轄市的管理許可權,按照國際化的管理要求,對區域進行科學、規範和法制化的管理。“客商至上,信譽第一,一切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把企業的困難當作我們自己的困難去解決。急企業所急,解企業所難,對所有企業都一視同仁。“簡捷、規範、高效”。按照國際慣例辦事,在政府管理中,貫徹簡化程式,量化責任,最佳化服務的原則,以此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不少外國投資公司都認為蘇州新區的辦事程式和方法符合國際慣例。德國百林,日本富士膠捲,美國普強等公司,對中國沿海十四個城市的開發區進行了綜合評分,蘇州新區總分第一,其中政府信譽形象和工作效率的單項得分最高。“全過程服務”。我們努力把為企業服務的一切內容貫穿於政府管理的全過程,努力創造一種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新的管理體制。致力於在政策的引導,信息的傳輸和幫助企業協調外部事務方面發揮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