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塘自然村

蘇塘自然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長坑鄉雲二村,面積3900多畝,年平均溫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主要生產種糧、種茶。

簡介

現有蘇塘自然村落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長坑鄉雲二村,轄3個自然村落(東山,蘇塘,西山)之一。村民主要為林姓。由永春縣福鼎厚坪林興傑,遷入肇基。

氣候特點

蘇塘自然村,屬南、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由於地形地貌之差異,形成內明顯不同氣候特點。東部屬南亞熱帶,年平均溫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夏季長而炎熱,幾乎占近半年時間,冬季短暫而無嚴寒,農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內山巒起伏,地形錯綜複雜,受西北方氣流影響較大,加上山脈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複雜氣候狀況,夏秋局部多雷陣雨,故有“隔山不同風,同時不同雨”之說。年平均溫度在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熱,秋季冷得較早,春季來得稍遲,農作物常受“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兩熟,生長比普遍遲一個節氣。
氣 溫
境內年平均溫度在16~21℃之間,一年中七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在22~29℃,一月份溫度最低,月平均氣溫在7~12C。最高氣溫的7月份該地區平均為34.2℃,極端最高氣溫在37~39℃,1967年6月29日最高達39C。內的蘆田月平均為29.2℃,極端最高氣溫在32~34℃,1975年7月27日最高氣溫達34.8℃,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該地區為8.7℃,極端最低氣溫在1~3℃,1967年1月17日達0.9℃,內蘆田為5.4℃,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3℃,1967年1月17日最低達零下5.4℃。冷空氣南下,影響該地區,年平均為35次,從蘇聯西伯利亞西部出發,經我國新疆,然後南下到我省沿海一帶,這條路南下次數最多,是冷空氣主力。以10月至翌年5月為最多,平均每月3~4次。1966年3月8日強冷空氣影響,24小時最大降溫值達10℃。

肇基後裔

蘇塘自然村落居住著林氏一姓,祖先由大田梓溪林戴惠的第四子林肇福,由梓溪移居永春縣福鼎井頭。林肇福的五世孫林七六移居福鼎厚坪。林戴惠四子林肇福的七世孫林興傑,由永春福鼎厚坪遷入安溪縣還集寨東山(今長坑鄉雲二村)肇基。
林戴惠四子林肇福的七世孫林興傑,由永春福鼎厚坪遷入安溪縣還集寨東山(今長坑鄉雲二村)肇基。(林興傑公的後裔有分為東山和西山,蘇塘),系春福鼎厚坪林氏始祖林興傑。
林興傑公的三世孫德山公開基(長坑鄉雲二村的西山和蘇塘)

交通位置

蘇塘自然村落系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雲二村,蘇塘自然村落,位於安溪縣西南部,距縣城約65公里,東與青苑村接壤,西與雲集村交界,北連雲一村,南鄰尚苑鄉銀坑村。

人口土地

現有蘇塘自然村落,主要為林姓。334戶,1301人,面積3900多畝。主要生產種糧、種茶

基礎設施

蘇塘自然村落突出自然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載體。已實現通水、電、電視、電話,無路燈。
蘇塘主幹道小部分已硬化路面(其中主幹道蘇塘至新溪格沒有硬化路面,必須投入改造);距離最近的車站7.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5公里。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部分居住磚混結構住房。

茶葉發展

蘇塘茶葉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大力調整最佳化茶葉結構,繼續圍繞”一線兩片”的整體規劃,打造茶葉基地示範茶葉的大格局。深入實施茶葉優質茶葉工程,落實現代化茶葉管理技術,實現茶葉生態化、設施現代化、管理規範化。加快省級旱作高效茶葉示範項目建設,按照在示範區內建設茶葉基地茶葉的規劃,積極引進推廣茶葉價值品種,初步形成雲發展高效設施栽培茶葉的基本框架。搞好標準化茶葉基地建設。

招商引資

蘇塘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責任體系,堅持多渠道招商,強化企業招商主體作用,提高招引成功率,發揮優勢擴充外向型經濟規模。利用茶葉等外向型企業為橋樑,有針對性地接觸外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責任感,營造濃厚的招商引資範圍。培植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按照培大培強培優的工作思路,突出”規模擴大、招商引資、運行質量、發展環境。深入挖潛,合理規劃,進一步膨脹企業規模,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最佳化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後勁。

社會事業

蘇塘注重統籌兼顧和協調並進,社會各項事業有新進步。始終加強計畫生育目標責任管理,強化基層基礎,最佳化服務手段,保持了一等水平。不斷加強對教育工作的投入,要集中力量落實校舍改造任務,切實改善教育教學條件。搞好教育師資改革。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進,切實提高了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