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位於浙江省長興縣城西北槐坎鄉溫塘村,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原為清代鹹豐年間民宅,距今150歷史,房屋建築呈磚木結構,正屋是一四面高牆前後兩進五開間的走馬樓,共有房屋46間,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整個建築規模寬敞,布局緊湊,構造精巧,雕飾華麗,錯落有致。體現清代民宅建築古樸、莊重典雅的藝術風格。

基本信息

紀念館簡介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位於浙江省長興縣城西北槐坎鄉溫塘村,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原為清代鹹豐年間民宅,距今150年歷史,房屋建築呈磚木結構,正屋是一四面高牆前後兩進五開間的走馬樓,共有房屋46間,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整個建築規模寬敞,布局緊湊,構造精巧,雕飾華麗,錯落有致。體現清代民宅建築古樸、莊重典雅的藝術風格。

1943年12月,新四軍6師16旅在旅長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的率領下,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郎溪、廣德、長興一帶)。1945年1月粟裕率師南下,在長興仰峰 與16旅會合。43年1月13日,新四軍軍部根據中央軍委電令成立蘇浙軍區,任命粟裕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委。1945年2月5日,蘇浙軍區成立大會在此宅大操場召開,自1945年1月起,為蘇浙軍區司令部。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紀念館占地3400平方米,庭院西側為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員粟裕將軍骨灰安放紀念碑,東側是“軍民魚水情”雕塑和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碑。紀念館內布置莊嚴、肅穆,展廳正面松柏鮮花簇擁著一代名將粟裕將軍的半身塑像,塑像大紅帷幕上有葉飛同志題詞:“軍民團結,無往不勝。”樓上樓下,分四個展廳收藏和陳列750件革命歷史文物,420幀歷史珍貴照片。其中:有新四軍開闢根據地及與敵偽頑強鬥爭的重要檔案、筆記、軍用地圖、作戰武器;有繳獲的戰利品、新四軍兵工廠製造的土武器和後方醫院搶救傷員的土設備;有當年出版的報刊、宣傳品、紙幣和糧券;有蘇浙軍區司令部發布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對日駐軍的最後通牒》;還有粟裕、葉飛、王必成、江渭清、劉別生等同志的珍貴歷史照片。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在長興縣槐坎鄉溫塘村,是一座晚清時建的前後兩進、四面高牆,東西有兩排側屋的兩層樓建築,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館內陳列抗日時期新四軍十六旅和粟裕南下後建立蘇浙軍區後的革命文物,介紹當時軍事機構序列,領導人活動圖片,使用的武器和繳獲日、偽、頑的戰利品,還有抗日根據地組織狀況,以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介紹。該館原是新四軍十六旅四十八團司令部機關的駐地,時十六旅旅部和蘇浙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和粟裕則駐在仰峰岕,蘇浙公學駐在該館附近台基村。粟裕將軍逝世後,遵照他生前遺願,將部分骨灰撒在紀念館操場,並由縣人民政府立碑以志。紀念館屬省級文保單位和省愛國主文教育基地。

館舍系鹹豐年間大戶民宅。蘇浙軍區成立之後,軍區司令部駐地仰峰岕,原16旅改編的軍區第一縱隊司令部移駐溫塘村。該舊址於1961年被公布為浙江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建立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文物保管所。1984年栗裕同志逝世後部份骨灰敬撒於舊址前廣場西側,立有墓碑。1985年由江渭清題寫館名,正式建立紀念館。2001年6 月25日,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含15個點)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屬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浙江省青少年紅色之旅經典景區,2008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自1976年開放以來,已接待全國各地觀眾約550萬人次,免費開放之後,受到社會各界更多關注。

舊址介紹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蘇浙軍區一縱隊司令部)位於長興縣槐坎鄉新槐村溫塘自然村。溫塘自然村方圓1公里,地勢平坦,交通便捷。現有180餘人口。舊址所處自然村中心,現東南西三面均有村民住房,北面大片農田,南面100米處有一條由西向東流的大澗灘。舊址距槐坎鄉集鎮僅1.5公里,一條5米寬200米長的柏油路從舊址廣場前通往長牛公路。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兵工廠)位於長興縣槐坎鄉新槐村石臼里自然村。石臼里自然村方圓1公里,現有200餘人口。舊址四周現均有村民住房。在舊址大門前不遠處,有一口約180平方米的水塘,另外,舊址附近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砂石路通往該自然村。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中共長興縣委)位於長興縣槐坎鄉新槐村橋下自然橋。橋下自然村方圓1公里,現有350餘人口,通往自然村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砂石路。舊址不遠處有省屬企業長廣公司新槐煤礦及長興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長興縣抗日民主政府)位於長興縣槐坎鄉新槐村橋下自然村。橋下自然村方圓1公里,現有350餘人口,通往自然村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砂石路。舊址不遠處有省屬企業長廣公司新槐煤礦和中共長興縣委舊址。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位於長興縣槐坎鄉仰峰村。舊址四周現均有村民住房,西北面附近有多棵大銀杏樹。緊挨舊址大門前有一條長620米、寬7米的水泥路與新槐至仰峰公路銜接。在舊址大門前約15米處有一條由西向東流的山澗。另外,在舊址東面是一條長4公里,寬6米的新槐通往仰峰的公路,在仰峰與東風的岔口,矗立有一座高高的假山,假山石上鐫刻著“革命老區――仰峰”的字樣。仰峰村現有1500餘人口,村民住宅錯落有致,其中部份清代至民國的建築鑲嵌在青山綠水之中,還較好地保留了原始自然風貌。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粟裕宿舍和辦公室)位於長興縣槐坎鄉仰峰村。舊址地處仰峰村中心,即在仰峰村村委會辦公樓附近,緊挨舊址大門前是一條寬6米的新槐通往仰峰的村道。舊址東西兩面現都建有村民住房,南面是村菜場,菜場旁有多棵大白果樹,西面附近有一條由北向南流的山澗。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方司令譚司令北山園住所)位於長興縣槐坎鄉東風村北山園自然村。舊址四周不遠處均有村民住房,南面有多棵大銀杏樹,柚樹及一棵約120多年的松柏。舊址大門前有一口約150平方米麵積的水塘。北山園自然村現有250餘人口,方圓1.5平方公里,

有一條通往該自然村的砂石路,彎彎曲曲。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蘇浙公學)位於長興縣槐坎鄉十月村台基自然村。舊址四周現都有村民住房,舊址南面即房屋大門前有一條該自然村往槐坎鄉集鎮的砂石小道,距集鎮僅0.5公里。在舊址大門前西側有二棵並列的冬青樹,據說已有60多年樹齡。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後方醫院療養所)位於長興縣白峴鄉三州山村茅山嶺的半山腰上。這裡群山環抱,古樹參天,修竹遍野,環境幽靜,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卻地勢險要。茅山嶺自然村方圓1公里,原有200餘人口,因大部分村民在20世紀90年代從山上遷到山腳下居住,因而現整個村莊較為蕭條,殘牆斷壁到處可見。目前,山腳下有一條訪賢至三州山的村級公路,但山腳至茅山嶺則是一條崎嶇不平的蜿蜒山道。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蘇南區行政公署)位於長興縣白峴鄉三州山村尚陽自然村。舊址四周現有村民住房,旁邊有一棵百年銀杏樹。臨南面公路旁有一條西東流向的山澗。涼亭即在主屋的北面附近約60米處。該自然村現有1100餘人口。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被服廠)位於長興縣白峴鄉和岕口村橫嶺岕自然村。舊址地處該自然村中心,現東面有多處村民住房,距離東面30米有一條由北向南流的山澗,山澗與村道幾乎並列。橫嶺岕自然村方圓2公里,現有350餘人口。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修槍所)位於長興縣白峴鄉和岕口村水曲岕自然村。現水曲岕自然村有200餘人口,方圓1公里,在通往該自然村的村道旁有一條山澗,溪水由西向東流。舊址的東西兩側,都已建起新樓房,附近有多棵大白果樹。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鞋子廠)位於長興縣白峴鄉白峴村丁岕自然村。現舊址的東南西三面均有村民住房,且大部份村民是依山而建起的新樓房。舊址旁有一條西東走向的山澗和唯一的一條新改建的水泥路通往該自然村。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蘇南報》社)位於長興縣白峴鄉五通山村纏嶺自然村。現舊址四周村民住房很少,原大部份住戶遷至嶺腳並建起樓房。該自然村方圓1公里,現僅有150餘人口。舊址附近還保留著多棵古銀杏樹。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新四軍蘇浙軍區報社編輯部)位於長興縣白峴鄉五通山村莊頭自然村。該自然村方圓2公里,現有1000餘人口。今天,村民大部份建起新樓房。一條西東流向的山澗和唯一的村道經過該自然村。舊址四周均有村民住房,附近還保留著多棵古銀杏樹。

領導關懷

2002年4月10日,浙江省人大副主任魯松庭一行來紀念館參觀,並為紀念館題字留念。

2005年10月11日,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敏爾及粟裕親屬參加“粟裕同志塑像揭幕儀式”活動後,參觀紀念館陳列展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