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加寶

人物簡介

姓名:蘇加寶
性別:男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單位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主要經歷

1998年,蘇加寶獲首師大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01年,被選為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2年,當選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同年被破格晉升為教授;2005年,當選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曾在《數學進展(美)》、《微分方程雜誌》、《當代數學通訊》等15種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包括SCI論文20篇。蘇加寶老師的研究成果多次被國內外數學家引用,出現在44種期刊的論文及專著、預印本中多達156次,其中SCI被引用89次,SCIE期刊引用29次。
蘇加寶曾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與2項,連續主持3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他還曾主持北京市組織部項目,北京市留學擇優重點項目,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啟動基金。

研究領域

非線性分析、變分方法與套用。

發表論著

近幾年來,蘇加寶教授及其課題組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研究內容涉及無窮維Morse 理論的套用、臨界群計算、半線性橢圓共振問題、超線性橢圓問題的多解性、Hamilton系統周期解、擬線性橢圓方程(P-Laplace)、Henon方程基態解的非對稱性、非線性薛定鄂方程、Sobolev型嵌入定理等方面,研究成果在包括Advances in Mathematics、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Calculus Variations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在內的20種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大部分是SCI期刊論文,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和大量引用,已被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數學家發表在近100種學術期刊、8本專著和預印本引用近400次,其中被Annales Institut H.Poincare Analyse NonLineaire、Memoirs of AMS、J.Funct.Anal.等在內的70多種SCI、SCIE期刊引用300多次,被國內外30多篇博士學位論文引用。

主持項目

自2002年起,蘇加寶教授主持了3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分別是“臨界點理論與非線性微分方程”(項目編號:1022003)、“具有變分結構微分方程若干問題”(項目編號:1052004)、“非線性薛定鄂方程和半線性變分問題之研究”(項目編號:1082004)。其中,“臨界點理論與非線性微分方程”是蘇加寶教授獲得的第一個省部級科研項目,在他的學術發展中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以該課題為起點,蘇加寶教授獲得了多項國家和北京市的科研計畫項目,並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連續資助。

學術成果

蘇加寶教授及其課題組的主要學術成果如下:

半線性橢圓方程

套用無窮維Morse理論和環繞方法研究了半線性橢圓方程漸近線性共振問題和超線性問題的多解存在性。在不同類型共振情形中給出了臨界群的精確計算,特別是在抽象理論上揭示了在局部環繞條件下可以精確計算退化臨界點的臨界群這一基本事實;構造出在套用中驗證抽象計算臨界群角度定理的具體條件;最先研究了漸近極限不存在的情況下橢圓共振問題的可解性,給出了臨界群精確計算;和王志強、Rabinowitz(國際著名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現代變分方法開拓者之一)合作,研究了原點具有鞍點結構的超線性橢圓問題多解存在性,彌補了超線性橢圓問題研究的空白;研究了具有任意擾動項的漸近線性橢圓問題多解性;研究了橢圓方程有界共振問題的多解性,揭示了用Morse指標控制範數先驗估計基本思想;這一思想後來得到了進一步發掘和發展,套用研究了具有線性界的半線性橢圓方程(組)問題,研究成果發表在《變分方法》雜誌上。

擬線性橢圓方程

改進了著名的三臨界點定理,給出它的最一般形式,且最先把Morse理論用於擬線性橢圓方程(P-Laplace)共振問題的多解存在性研究,(結果被他人引用50次);套用臨界群計算和Morse理論研究了P-Laplace方程超p線性、漸近p線性、次p線性問題的可解性與多解性(結果被他人引用34次);套用環繞方法和橢圓技術研究了P-Laplace方程帶權共振問題的多解性。相關三篇論文被他人引用了90次,其中SCI引用60次,單篇最高引用50次。

哈密爾頓系統周期解

套用Morse理論、Galekin逼近方法和Maslov指標理論研究了漸近線性哈密爾頓系統非平凡周期解存在性,在多個方面推進了他人結果。其中一篇論文(JDE,145(1998),252-273)被他人引用22次,其中專著引用2次。套用Morse指標控制範數的先驗估計思想、有限維鞍點約化方法和Maslov指標理論,研究了(與劉兆理、王志強合作)具有線性界的一階哈密爾頓系統周期解,在著名數學期刊Advances in Mathematics(美國《數學進展》)上發表,這是以首都師範大學署名發表在該期刊上的第一篇論文。

Henon方程基態解

Henon方程是以Henon於1973年在天體力學雜誌的一篇研究宇宙星團對稱性的論文中提出的模型方程命名。當時在一維情形下給出基態解非對稱的實驗結果。2000年有人給出了在二維情形下的數值模擬計算結果。蘇加寶教授和Smets、Willem(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數學家)合作,首次用變分方法對該問題基態解的對稱性進行分析,揭示了根據參數變化與該問題的基態解的對稱性被破壞特性,給出參數關係估計公式。該文的研究結果和研究方法具有基礎性,“產生了對Henon方程研究的一條路(Secchi-Serra語)”,引發了國際同行的極大興趣和幾十位數學家的後繼工作,被他人引用了70次,其中SCI期刊引用36次,SCIE期刊引用17次,被國內外10多篇博士學位論文引用。

薛定鄂方程

給出了保證全空間上的漸近線性薛定鄂方程緊性的分析條件,並套用於多解和變號解的研究。與王志強、Willem(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合作研究了帶有奇異位勢的半線性薛定鄂方程基態解及解的衰減性質;建立了帶權函式空間的Sobolev型嵌入定理,為用臨界點理論和變分方法研究奇異或退化的擬線性橢圓型方程及方程組建立了基本的變分框架。蘇加寶教授及其課題組在近期的研究中,得到全新的一系列嵌入結果,成為數學物理相關研究領域的基本工具,其中所建立的研究思想、方法和結果為進一步相關研究開闢了新的道路。其中的兩篇論文於2007年發表後,引起了數學家的極大興趣,已被他人引用了40多次,其中一篇被物理學中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41(2008))研究在零溫度下Kohn-Sham系統的論文引用。

所獲獎勵

蘇加寶教授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的基礎上,2003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的資助,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2007年獲得國家人事部科技擇優重點項目資助,2008年獲得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資助。2009年,蘇加寶教授作為主要成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2010年獲得北京市教委科技發展計畫重點項目資助,2011獲得北京市教委人才強教深化建設項目--創新團隊(負責),2012年作為主要研究骨幹,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幾何與分析”(負責人:方復全)的資助。

學科建設

蘇加寶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持續資助下所獲得的學術研究成果,有力地促進了首都師範大學數學學科建設、科研梯隊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非線性微分方程及非線性分析”已成為首都師範大學“基礎數學”國家重點學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這個學科研究方向在首都師範大學是從無到有,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方向和國際交流平台之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度“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入選名單,我校以方復全教授為帶頭人的 “幾何分析”團隊入選該計畫。
幾何分析”團隊以方復全教授為團隊帶頭人,以劉兆理、蘇加寶、孫善忠教授為骨幹,以張宇光、張振雷、陳少偉副教授等青年科研人員為主力,依託數學科學學院和“基礎數學國家重點學科,是一個專業結構互補、年齡結構合理、研究特色鮮明的創新團隊。

學術交流

蘇加寶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同行建立了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他多次應邀到義大利香港等地進行學術訪問;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學術活動和學術報告。
2013年10月16日,在廈門大學做學術報告“Superlinear gradient system with a parameter”。
2013年9月27日,到訪華東師範大學偏微分方程中心並做學術報告。
2012年6月14日,在西北大學做學術報告“Weighted Sobolev space and coercive elliptic problems”。
2011年5月27日,在福建師範大學做學術報告“Weighted Sobolev type embeddings with singular potentials”。
2010年8月3日,在西北工業大學做學術報告“How to apply Morse theory to study ellip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2008年5月29日,在福建師範大學做學術報告“有界共振問題的多解”。

教學活動

蘇加寶教授在首都師範大學數學教學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他入選首都師範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佳教師”;他入選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入選北京市創新團隊負責人。
2008年9月10日,首都師範大學舉行“十佳教師”表彰會。雲志功、艾倫、劉洪利、陳衛、蘇加寶、陶文牛、陶東風、閻學峰、蕭嶺梅、雷達十位教師獲“2008年首都師範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佳教師”稱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