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流行病學雜誌

藥物流行病學雜誌

藥物流行病學雜誌創刊於1992年,是藥物流行病學這一新興學科在我國乃至整個亞洲最早公開發行的專業期刊。2010年擴為月刊,大16開,56頁。主要報導藥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況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過對藥物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適用性的評價,為醫藥的科研、生產、經營、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

基本信息

期刊簡介

報導內容

主要報導藥物在人群中的作用和利用情況的研究成果及方法,通過對藥物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適用性的評價,為醫藥的科研、生產、經營、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本刊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允許刊發處方藥廣告的醫藥專業媒體之一。

編委會組成

本刊的編委由全國各地及海外的臨床醫學、藥學、藥理學、流行病學、衛生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專家組成。在編委會的正確領導下,雜誌的學術質量、編輯出版質量不斷提高,經過近十年的不斷努力,現已成為藥物流行病學這一領域的權威雜誌,被美國的“國際藥學文摘”收錄。

期刊信息

刊名:藥物流行病學雜誌

藥物流行病學雜誌藥物流行病學雜誌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epidemiology
主辦: 中國藥學會;武漢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漢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1005-0698
CN: 42-1333/R
郵發代號:38-187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藥物流行病學雜誌
創刊時間:1992

投稿須知

主要欄目

圍繞藥物流行病學的範圍和內容,本刊主要刊載評價藥物四性和藥物利用方面的文章,報導重點為藥物安全性評價。試驗設計嚴謹、結果陰性(差異無顯著性)的論文同樣受到歡迎。雜誌的主要欄目及報導內容如下:?
1.1 述評
藥物流行病學發展狀況、研究熱點、不同觀點、學科建設及與其它學科的關係等方面的介紹和評論;藥物流行病學研究的選題方向、實施辦法、社會條件、法律保證、組織機構、經費籌措等的探討;具有社會或經濟效益的用藥情況、影響因素和存在問題等的述評。?
1.2 藥效評價
新老藥臨床療效、適應證拓展和劑量調整等臨床試驗(含新老藥審評鑑定中的臨床試驗或驗證內容);藥物的效益風險費用綜合研究分析。 ?
1.3 藥物不良反應與安全用藥 
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報告,藥物不良反應及其影響因素的描述性、分析性和試驗性研究報告,藥物不良反應綜述[應以多篇隨機對 照臨床試驗、佇列研究或病例對照研究為基礎,兼顧少見不良反應病例報導,提倡系統性綜述(systematic review)],藥源性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
1.4 藥物利用 
藥物消耗、處方等定量分析,包括藥物分布狀況 (不同醫院或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等人群用藥差異)及原因,藥品銷售額或用量排序(以限定日劑量或處方數為單位)及原因,某種藥或某類藥物銷售額或用量數年動態分析,同病種不同地區、不同醫院藥物治療的比較等;藥物利用的定性研究,藥物利用評價(Drug Utilization Review),用藥合理性的評價。藥物利用影響因素的研究,處方行為研究,患者依從性研究,社會觀念、信息和管理措施對藥物利用的影響,醫療制度改革對藥物利用的影響等。
1.5 藥物經濟學
藥物治療與其它治療或不同藥物治療方案所產生的經濟效果的對比分析,特別是進口藥與國產藥、新藥與老藥、特殊製劑與普通製劑的比較;單病種藥費分析、費用效果分析、費用效用分析和費用效益分析等。
1.6 方法 資源
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數理方法、計算機等在藥物不良反應、藥物利用、利弊評價、藥物經濟學分析、用藥決策分析、循證醫學、藥物流行病學資料的蒐集、存貯和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套用或理論探討;有關資料庫、網站和軟體等的蒐集和介紹。?
1.7 講座 論壇
藥物流行病學理論、方法、知識和實例等內容的介紹和探討。?
1.8 國外進展 
以綜述或編譯的形式,介紹可資借鑑的國外該領域研究成果、現狀和進展等情況。

來稿要求?

2.1 來稿須提供第一作者單位介紹信,說明稿件真實性和保密性審查的結論,並保證不一稿多投.若投稿論文為國家、部委、省市以上基金資助或攻關項目,或獲獎課題,或曾在國際會議上交流, 或科研成果已獲得某些社會或經濟效益者,請在來稿首頁左下方 腳註中註明,並附上證明性檔案的複印件。提倡詳細介紹稿件的經費來源,並說明資助者與稿件內容的關係。編譯、文摘類稿件應附原文複印件及校者的親筆簽名。
2.2 來稿需一式兩份列印稿(請用文本檔案,每頁不超過500字),同時附寄軟碟或以E-mail傳送電子文檔以縮短審理和刊用周期。?
2.3 來稿應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推論合理,結論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簡煉。 ?
2.4 來稿一般應較系統或全面地檢索有關文獻,為引言和討論提供依據和素材。?
2.5 來稿須寫清作者姓名、單位全稱、職稱和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含移動)、E-mail等聯繫方式。作者排序需在來稿前商定,一般不再更改 。?
2.6 簡化字以人民日報(1986-10-15)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可參考《新華字典》1995年重排本);計量單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可參考《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套用》第2版,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中文藥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 和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為準,統一採用法定名或通用名,商品名或別名可用括弧註明,如阿司咪唑(息斯敏)等;中藥材應採用正名,藥典未收載者應附註拉丁文;中成藥採用通用名;醫學名詞應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醫學名詞》,科學出版社,1989)。如機理應寫成機制、機能應寫成功能、浮腫應寫成水腫、 紅血球應寫成紅細胞等。?
2.7 文稿的層次系統應以1; 1.1; 1.1.1?……等標示,並頂格書寫(可參考本投稿須知)。在層次標碼後,應擬定標題。?
2.8 論著類、綜述類文稿應附英文題名、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和工作單位,英文摘要,以及英文關鍵字。?
2.9 述評類文稿一般不宜超過6 000字;論著類一般不超過4 000字;病例報導類和文摘類一般不超過1000字。?
2.10 外文字母最好列印在稿紙上。無條件時,也可以印刷體書寫,但須註明文種及大 小寫(μ、γ、α、β、χ不應寫成u、r、a、B、x)。?
2.11 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可以不加注釋直接使用,如DNA、HBsAg等。尚未公知公 認的縮略語或全稱過長在文中多次出現者,中文可於文中第1次出現時寫出全稱 ,在括弧內寫出縮略語或簡稱;外文可於文中第1次出現時寫出中文全稱,在括弧內寫出外文全稱及縮略語。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甲硝唑(metronidazole, MTZ)。本刊常用的法定計量單位和縮略語有:s(秒)、min(分)、h(小時)、d(天)、a(年)、kg(公斤 )、mL(毫升)、mmHg(毫米汞柱)、pH(酸鹼度)、 t1/2 (半衰期)、 po(口服)、ivd( 靜脈滴注)、iv(靜脈注射)、im(肌內注射)、qd(每天1次)、bid(每天2次)、tid(每天3 次)、 qid(每天4次)、T(體溫)、R(呼吸)、P(脈搏)、HR(心率)、BP(血壓)、SBP(收 縮壓)、DBP(舒張壓)、ECG(心電圖)、EEG(腦電圖)、WBC(白細胞)、RBC(紅細胞)、N( 中性粒細胞)、 E(嗜酸粒細胞)、L(淋巴細胞)、M(單核細胞)、BPC(血小板)、Hb(血紅 蛋白)、ESR(血沉)、ALT(丙氨酸轉氨酶)、AST(天冬氨酸轉氨酶)、AKP(鹼性磷酸酶)、BUN(血尿素氮)、CCr(內生肌酐清除率)、Cr(肌酐)、t檢驗、F檢驗、P( 機率)、n(樣本數)、x±s(均數±標準差)、G+(革蘭陽性菌)、 tmax(達峰時)、Cmax(峰濃度)、AUC(時間曲線下總面積)、MIC( 最低抑菌濃度)、IU(國際單位)等.
2.12 凡是可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得體的地方(作為數詞),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套用漢字數字標示的主要有:① 數字作詞素構成定型的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語句(如:十二指腸);② 相鄰的兩個數字並列連用表示概數(如:七八天);③ 並列的幾個阿拉伯數字與復指數相連,復指數套用漢字(如:幾組數據中都 含有3、6、9三個數);④ 形容詞前面的數字(如:四大特點);⑤ 名詞前面的數字 “一”必須用漢字(如:一婦女);

論著類文稿的要求

論著類文稿的結構順序為:中文文題、作者署名、工作單位、摘要和關鍵字、引言、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志(致)謝、參考文獻以及英文的文題、作者署名、工作單位、摘要、關鍵字等。?
3.1 文題
應簡明貼切地概括文章主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不用副題。文題中儘可能不用縮略語、字元、代號等。英文文題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為宜。?
3.2 作者署名
署名的每位作者都應為該研究工作的參加者,包括 :課題的構思和設計,資料的分析和解釋, 文稿撰寫或其重要學術內容的修改,對清樣稿最後認 可並就論文的內容負責的主要人員。作者署名順序應由合作作者共同商定。作者的英文姓名(漢語拼音姓名)的姓和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複姓、雙名連寫(如:諸葛孔明Zhuge Kongming)。?
3.3 工作單位
指作者從事本項研究工作時的單位。要求寫明全稱、省市所在地及郵政編碼。?
3.4 摘要
採用結構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簡述問題提出的緣由,說明研究範圍和重要性);方法(簡述研究課題的基本設計,使用了什麼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組對照和精確程度,數據是如何取得的,經何種統計方法處理以及患者例數、觀察指標、藥物劑量、給藥途徑、療程等),結果.(簡要列出主要數據和統計學意義,有什麼新發現,說明其價值和局限);結論(簡 述經驗證、論證後取得的正確觀點及其理論價值或套用價值,是否可以推薦或推廣等)。用 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中文摘要不超過250字。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一致,一般不超過150個實詞。“摘要”兩字前面空4格,後空2格書寫。“ABSTRACT ”字母全部大寫。?
3.5 關鍵字
一般3~8個。應針對文章所研究的重要內容,儘量採用 《Index Medicus》最近一年第1期《MeSH》詞表上的主題詞, 中譯名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和《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研 究所,1984)為準。藥名可作為關鍵字(用法定名或通用名)。“關鍵字”前面空4格,後面空1格。“KEY WORDS”的字母均大寫。?
3.6 引言
一般不超過250字,概述有關理論依據、研究思路、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並明確說明研究的具體目的、新穎性或特點。
3.7 對象與方法
應包括受試者情況(入選標準、剔除標準、例數、性別、年齡等),介入或干預手段(藥物、劑量、途徑、療程等),觀察指標和數據處理方法(統計學方法等)。試驗最好設有對照組。
3.8 結果
僅記述經一定處理後的數據和結果(包括陰性結果)。凡用文字能夠說明的問題,儘量不用表和圖;若用表和(或)圖,則正文中不需再重複其數據,但需簡述或強調其特點或重要發現。表、圖力求科學、明確、簡潔和自明。表格用三線表,兩端開口,不用縱線和斜線,表內儘量不用標點符號,上下行數字以個位數對齊,表格的兩側各空1格,表和圖應編有序號(一個表或圖時也應有序號),有表題和圖題。表圖不宜過簡或過繁,表圖內數字與正文敘述無矛盾。提倡使用英文的表和圖。?
3.9 討論
應立足於論文的結果,結合檢索到的有關文獻結論,重點放在論文的新發現、新觀點和新結論上;推論應大膽而合理,特別應說明推論的依據和前提,包括不支持的內容(試驗條件的限制等); 根據推論或結論可靠程度,提出構想、建議和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討論與引言和結果的內容, 應各有偏重,不宜重複。?
3.10 志謝
對在論文研究和撰寫過程中有實質性貢獻,但尚不足以列為作者的人和單位,應予志謝。通常, 志謝對象包括研究技術操作者、資料收集者、統計學處理者、經費提供者、物資幫助者等。所有志謝應徵得被志謝者的書面同意。
3.11 參考文獻
僅限於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表的主要文獻。按照文中首次出現的次序編號,在文中對應處的右上角用方括弧標註。所引文獻務必與原著核實,內容、版次、年份、卷期、頁碼應準確無誤,一般不超過10~15條。被引用文獻的作者不超過3人時,應全部列出;超過3人時,僅著錄前3位作者,後加等(漢語)、他(日文)、et al(英文)。中、外作者均應姓在前,名在後;外文作者的名用縮寫 , 不加縮寫點。中國人姓與單名間空1格;日本人除雙姓雙名外,姓與名間空1格。期刊中的析出文獻應列析出題名。凡期刊全卷連續編頁碼者,則月份或期次可省略。西文期刊名稱縮寫按照《Index Medicus》(2001)或《世界醫學藥學及化學期刊名稱縮寫手冊》(中國 醫藥科技出版社,1988)書寫。引用書籍和專著時,應著錄引用部分的起止頁碼。

藥物不良反應病例報導類文稿要求

藥物不良反應病例報導類文稿應詳細說明與因果關係判別有關的內容[可參考《藥物流行病學雜誌》,1993,2(2)1-3]。主要應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等一般項目 ;藥物不良反應史;原病情簡述(若為住院者,需含住院號);用藥詳細情況(包括可疑藥物的生產廠家和批號);其它可疑因素的描述或否定;不良反應詳細臨床表現、處理及轉歸(若重複給藥,應記錄在內);可疑藥物或此類不良反應文獻報導情況,機制探討(務必檢索中外文獻)、診斷或懷疑的依據等。提倡進行循證性病例報導。?

投稿注意事項

5.3 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請在規定時間內嚴格按要求修回。超過2個月修回的稿件原則上作為新稿登記處理,超過4個月未修回者視為自動撤稿。通知作者修改稿件並不意味著稿件被錄用。
5.4 編輯部對來稿有修改權。修改情況一般在一校時寄給作者審校,以保證如實地反映作者的觀點,如非原則錯誤,請不要在校樣上較大改動。作者收到校樣後,請認真核對,用紅色筆標出錯漏之處,3天內寄回編輯部。
5.5 來稿刊出後即向第一作者寄贈當期雜誌兩冊,並酌付稿酬。為適應信息化建設需要,擴大作者學術交流渠道,本刊已設立網站並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及萬方數據期刊網等期刊資料庫。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給。如作者不同意將來稿作上述使用,請在來稿時聲明以做適當處理。
對不適合刊用的來稿,編輯部將以電話、電子郵件或信函方式通知作者,恕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