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由中華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研究所主辦,報導的內容涉及各種寄生蟲及其媒介的各個專業。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寄生蟲學領域科研、防治,教學和臨床工作者的必備參考書。

基本信息

刊物簡介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以報導國際上醫學寄生蟲學領域的新知識、新成果、新進展、新經驗和新藥物為辦刊宗旨,報導的內容涉及各種寄生蟲及其媒介的各個專業。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寄生蟲學領域科研、防治,教學和臨床工作者的必備參考書。

..

2007年中華醫學會與萬方數據攜手推動醫藥信息服務,該刊電子版已獨家授權萬方數據來實現其數位化服務推廣。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創刊於1973年10月,創刊時的刊名為《國外醫學參考資料:寄生蟲病分冊》,1979年更名為《國外醫學:寄生蟲病分冊》,2006年1月更名為現刊名。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為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的全國性專業期刊,是中華醫學會國際系列雜誌之一。主要報導危害人類健康的各種寄生蟲病的病原及其媒介生物的基礎研究、流行病學研究、臨床研究、防治研究等方面的綜述、論著及進展類文章,介紹國內、外寄生蟲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新經驗、新進展和新動態。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近年已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
辦刊宗旨為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辦刊方針,反映國際寄生蟲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促進學術交流。
讀者對象以中、高級科研、防治、教學和臨床工作者為主。

欄目設定

述評論著、綜述、簡報、標準與指南、網路快訊、學術爭鳴、學位論文簡介、國外學者專欄、國際會議綜述、年度學科進展、經驗交流、繼續醫學教育、讀者作者編者等。

基本信息: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研究所

..

編輯單位: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
主編:總編:湯林華副總編:曹建平,張龍興
主任:陳勤
郵發代號:4-190
定價:10元期
刊名: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ParasiticDiseases
周期:雙月
出版地:上海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673-4122
CN31-1961R
郵發代號4-190
曾用刊名:國外醫學.寄生蟲病分冊
創刊時間:1973

被收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及同行專家評議推薦,《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正式收錄,日前已收到收錄證書,證書編號為200921。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國內最權威的期刊評價體系之一,能夠入選是對《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期刊質量和編校水平的充分認可,這對於更名才3年多、由編譯為主轉為以論著、綜述為主的《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而言非常不易,這與廣大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入選核心期刊將成為《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提高學術水平、增強期刊影響力的新起點,

期刊匯總

2010年1|2|3|4|5|6
2009年1|2|3|4|5|6
2008年1|2|3|4|5|6
2007年1|2|3|4|5|6
2006年1|2|3|4|5|6
2005年1|2|3|4|5|6
2004年1|2|3|4|5|6
2003年1|2|3|4|5|6
2002年1|2|3|4|5|6
2001年1|2|3|4|5|6

同類期刊

傳染病信息
腸外與腸內營養
地方病通報
肝博士
國際病毒學雜誌

徵稿要求

l《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誌》(原名國外醫學寄生蟲病分冊)為國家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主辦的全國性專業學術期刊,以中、高級科研、防治、教學和臨床工作者為主要讀者對象。辦刊宗旨為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針,及時報導寄生蟲病領域國內外的新動態、新技術、新進展和新經驗,為提高我國寄生蟲病防治水平、促進我國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服務。欄目設定有述評、論著、綜述、現場研究、疾病控制、病例報導、學術爭鳴、年度學科進展、標準與指南等。本刊實行嚴格的同行審稿制度。
1接收稿件類型:論著、綜述、現場研究、疾病控制、病例報導等。對立項課題、基金資助項目及研究生綜述、畢業論文等優先刊登。用中文或英文撰寫稿件均可。
2對來稿的要求:文稿應具科學性、邏輯性,有理論和(或)實踐意義。要求論點明確,數據準確。文字務求準確、精練、通順。
2.1論著:需附中、英文摘要及3~5個關鍵字。摘要採用結構式,包括目的、方法、主要發現(包括關鍵性或主要的數據)和主要結論四部分。應寫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s)”小標題的結構式摘要。採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英文摘要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每個字母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加連字元)、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應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摘要中的方法和結果要求寫得詳細,結果要給出具體的數據,英文摘要一般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但為了對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詳。正文的前言部分應交待相關研究的背景和該研究的目的。材料和方法部分如提到隨機分組,應給出具體的隨機方法,並儘可能詳細描述統計學方法,如補充有關統計研究設計、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等。
2.2綜述:一般是圍繞某一論題參閱若干篇國內外公開發表文獻的綜合論述,應有分析、有討論、深入淺出地反映所選論題的國際水平和發展趨勢。需附約250字的中文摘要和約400實詞的英文摘要及3~5個關鍵字。英文摘要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文後參考文獻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5年公開發表的國內外文獻。
2.3名詞術語:正文中名詞一般用全稱。若全稱較長且反覆使用,可用縮略語或簡稱,但應在縮寫首次出現時註明中文全稱,並於括弧內註明英文全稱及縮略語,例:RNA干擾(RNAinterference,RNAi)。對大家熟悉的常用名詞如DNA,RNA,PCR,RT-PCR,ELISA,AIDS等允許直接使用,可不標註中文。
2.4計量單位:按國務院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2001年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套用》一書。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合使用,例如ng/kg/天應改為ng/(kg•d);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於1條時,如ng/kg/min,應採用ng/(kg•min)的形式;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採用ng/kg•min-1的形式。應儘可能使用單位符號,也可以與非物理單位(如:人、次、台等)的漢字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如:次/min。單位可只寫1次,即加圓括弧將數值組合,置共同單位符號於全部數值之後。例如:“75.4ng/L±18.2ng/L”可以表示為“(75.4±18.2)ng/L”。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如吸光度(舊稱光密度)的符號為A,“A”為斜體。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2O)為計量單位,但首次使用時應註明mmHg或cmH2O與kPa的換算係數(1mmHg=0.133kPa,1cmH2O=0.098kPa)。
2.5統計學符號: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中位數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x-;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⑦相關係數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⑨機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2.6研究設計:應告知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方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告知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告知屬於第幾期臨床試驗,採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重複、隨機、對照、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2.7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用x(_)±s表達近似服從常態分配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統計表時,要合理安排縱橫標目,並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用統計圖時,所用統計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相匹配,並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於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
2.8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選擇:對於定量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於定性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數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χ2檢驗。對於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複實驗數據檢驗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於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儘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
2.9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當P<0.05(或P<0.01)時,應說對比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應說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差異;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χ2=4.68,F=6.7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選用P>0.05、P<0.05和P<0.01三種表達方式即可滿足需要,無須再細分為P<0.001或P<0.0001。當涉及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
2.10參考文獻:由作者親自核對原文並保證無誤。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時,按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序號並在引用處右上角以方括弧的形式註明。題名後標註文獻類型標誌對電子文獻是必選著錄項目,其他文獻可選擇標註。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誌代碼參照GB3469《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每年連續編碼的期刊可以不著錄期號。為保證其準確性,請從網際網路上複製:www.ncbi.nlm.nih.gov/pubmed。各類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
[1]潘衛慶.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潘衛慶,湯林華.分子寄生蟲學[M].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27-237.
[2]DaniellH,CheboluS,KumarS,etal.Chloroplast-derivedvaccineantigensandothertherapeuticproteins[J].Vaccine,2005,23(15):1779-1783.
[3]周曉紅,陳曉光.植物口服疫苗研究及其在寄生蟲病防治中的套用前景展望[J].國外醫學寄生蟲病分冊,2004,31(6):243-247.
[4]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檢驗科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標本檢測安全管理指南(暫行)[J].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3,26(5):320-321.
[5]JablonskiS.Onlinemultiplecongenitalanomaly/mentalretardation(MCA/MR)syndromes[DB/OL].Bethesda(MD):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US).1999(2001-11-20)[2002-12-12].http://www.nlm.nih.gov/mesh/jablonski/syndrome_title.html.
[6]何文,胡向東,鄔冬芳,等.超聲引導經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療周圍型肺癌的臨床研究[J/CD].中華醫學超聲雜誌:電子版,2005,2(1):10-12.
[7]MurrayPR,RosenthalKS,KobayashiGS,etal.Medicalmicrobiology.4thed.St.Louis:Mosby,2002.
[8]昂溫G,昂溫PS.外國出版史.陳生錚,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
[9]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第一屆全國醫藥衛生期刊管理和學術研討會資料彙編,北戴河,2002.北京: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醫學分會,2002.
[10]何秉賢.高新技術代替不了物理診斷.健康報,2006-03-13(3).
[11]江向東.網際網路環境下的信息處理與圖書管理系統解決方案[J/OL].情報學報,1999,18(2):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2.11其他:①來稿需請作者所在單位主管學術的機構審核,並附單位推薦信,涉及以人為實驗對象的尚需附醫學倫理知情同意書。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加工,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②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後3個月內未接到退稿,則稿件仍在審閱研究中。作者如欲轉投他刊,請務必事先與編輯部聯繫。③來稿不收審稿費,稿件確認刊載後按通知數額付版面費,要求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製工本費,版面費工本費可由作者從課題基金、科研經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後酌致稿酬(已含光碟版、網路版稿費),並贈當期雜誌1~3本。④本刊錄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紙載體和光碟形式同時出版。
2.12投稿方式:本刊已開通網站和網上投稿系統,網址為:http://www.cma.org.cn/ywzx/ywzx.asp。為保險起見,建議作者網上投稿後至電編輯部進一步確認稿件已寄到。

常見論文發表範例

PD-1及其配體PD-L1/PD-L2在寄生蟲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李穎夏超明
寄生線蟲期特異性發育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黃翠琴鄒豐才陳寧朱興全
藍氏賈第鞭毛蟲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溫少芳盧思奇
愛滋病合併感染微孢子蟲---張紅衛蘇雲普許汴利
CpG寡核苷酸作為黏膜佐劑的研究進展---石蓉殷國榮
瘧原蟲毒力進化---李長嶺朱淮民
血吸蟲病疫苗聯合免疫的研究進展---胡媛石佑恩
國外吡喹酮防治血吸蟲病的進展---陳名剛
日本血吸蟲硫氧還蛋白編碼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韓海勃曹建平
人體自然感染諾氏瘧原蟲PLASMODIUMKNOWLESI-形態學描述、分子鑑定和MSP-1片段表達---鄭徽朱淮民
《國外醫學寄生蟲病分冊》更名暨編委會工作會議紀要---本刊編輯部
日本血吸蟲SJCWL06基因編碼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生物信息分析---曾少華汪世平張加祥呂志躍周松華劉雪琴徐紹銳姜孝新彭先楚李文凱
家蠅幼蟲分泌物抗菌組分的抗菌效果觀察及篩選---國果吳建偉
阿米巴基因組完成測序---朱淮民
弓形蟲SAG1-SAG2複合DNA疫苗免疫小鼠誘導的免疫保護性---孫怡何深一叢華楊婷婷周懷瑜古欽民李瑛趙群力
旅客列車直排糞便污染的危害及控制對策---申金雁殷國榮李佩珍
PCR檢測食源性吸蟲的研究進展---陸介元許學年
抗瘧藥物敏感性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黃芳湯林華
瘧原蟲蛋白組學的研究進展---許穎張錫林
老藥新用:抗瘧藥有可能抗腫瘤---朱淮民
抗瘧基因相互抵消---朱淮民
RNA干擾技術在真核細胞型病原體研究中的套用---王雪蓮趙瑩安春麗
廣州管圓線蟲病的免疫學診斷研究進展---程梅詹希美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變化對釘螺孳生的影響---牛紅峰郭家鋼
人群日本血吸蟲特異性抗體水平流行病學特徵---羅興建周曉農蕭邦忠
蒿甲醚在血吸蟲病防治中的研究和套用進展---侯循亞李岳生
致弱血吸蟲尾蚴免疫和早期化療誘導宿主產生高保護性現象及其效應機制的研究---胡姝穎吳海瑋
血吸蟲輻照致弱尾蚴誘導皮膚期免疫應答特徵的研究進展---郭彩琴吳觀陵吳海瑋
血吸蟲雌雄合抱及其意義---臧煒曹建平
長江故道廢棄集成垸血吸蟲病疫情調查---魏望遠朱詩好石孟芝袁里平
利什曼原蟲ICAM-L分子阻止巨噬細胞從細胞周期G1過渡到S階段---高春花汪俊雲
遼寧省東港市按蚊多樣性和蚊蟲種群動態變化研究---馬雅軍陳哲張立田崔榮敏
湖北釘螺片山亞種對日本血吸蟲易感染性及抗感染性的機制研究---楊坤周曉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