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體操集體全能

藝術體操集體全能

藝術體操集體全能,它是在一般性藝術體操基礎上,通過更精確的動作技術和高度的藝術性,在規定的時間內,表現出身體與器械完美結合的一種集體和個人的比賽。每隊3名運動員參賽,完成4套不同器械的自選動作,每項滿分10分。以3名運動員得分總和計算成績,最高分120分,總分高者為勝。

發展歷史

藝術體操集體全能藝術體操集體全能
藝術體操,是一種藝術性很強的女子競賽體操項目。實際上,藝術體操並非由人們單獨發明創造,而是由當時法國的生理學家喬治·德邁尼、瑞士的音樂教師台爾·克羅茲、德國的舞蹈教師拉班以及現代體操家博德和梅道等人,主張以女子優美的自然體型為基礎,在音樂伴奏下,做出各種有節奏的藝術造型動作活動,從而發展女子身體的柔韌性,形成正確的健康的身體形態,同時增強人體動作的藝術性和協調性。
當時,專門從事研究體育與醫學的愛沙尼亞人艾德勒及他的學生庫普,在長期致力於創造符合美學要求的和諧的研究之後,將動力性動作與放鬆的流線型動作交替進行,最終形成了具有活力及獨特風格節奏體操的雛形。藝術體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的。20世紀50年代正式定名為藝術體操。
藝術體操的主要項目有繩操球操圈操、帶操、棒操5項,它吸收了芭蕾舞現代舞、民間舞和雜技等精華,不但能夠培養運動員的力量、靈巧、節奏感等素質,從心理和生理角度來看,更符合女子鍛鍊的要求,是深受現代女性歡迎的運動。19世紀末出現有音樂伴奏的各種身體動作練習。20世紀初,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教師雅克·達爾克羅茲(EmileJaques-Dalcroze)創編的韻律體操,將身體練習與音樂結合起來,並從最初的徒手發展為使用輕器械的形式。1962年被國際體操聯合會確定為比賽項目。1963年舉辦第一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標賽,198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比賽項目

國際體操聯合會認可的比賽
奧林匹克運動會
世界錦標賽單數年是個人錦標賽,雙數年是集體錦標賽。如:1999年是個人錦標賽,2000年是集體錦標賽
洲際賽分為四大洲(美、亞、非及大洋洲)和歐洲錦標賽
世界運動
國內的比賽(每年都有一次)
全國錦標賽
全國冠軍賽
全國少年組比賽

比賽規則

藝術體操集體全能藝術體操集體全能
藝術體操集體全能,每隊最多3名運動員參加4項不同器械的自選動作,每項滿分為10分,總得分最高為120分。總分高者為勝個人全能賽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團體賽全能成績排位前26名的運動員才有資格參加,必須完成4項不同器械的自選動作,每項滿分為10分,4個項目總得分最高為40分,總分高者為勝。個人單項賽每隊兩名運動員參加,以各單項的得分評定名次,最高分10分,得分多者為勝。
團體賽每隊最多3名運動員參加4項不同器械的自選動作,每項滿分為10分,總得分最高為120分。總分高者為勝個人全能賽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團體賽全能成績排位前26名的運動員才有資格參加,必須完成4項不同器械的自選動作,每項滿分為10分,4個項目總得分最高為40分,總分高者為勝。

比賽簡介

由五人組成的集體,包括兩套動作:同種器械和不同種器械,每二年換一次器械。如2000年的是10棒和二圈三帶。
每套動作時間為2分15秒至2分30秒。
計時
計時錶是從運動員或集體隊第一名運動員開始做動作時計時,當運動員或集體隊的最後一名運動員完全靜止時停表。
超過或少於規定的時間,每秒扣0.05分(由助理裁判員執行)。不足一秒不扣分。
裁判組
每個裁判組由兩個裁判小組組成,A組為編排組,B組為完成組。其中編排組又分為A1技術價值和A2藝術價值。A1組評判難度數量和水平,A2組評判藝術編排(音樂器械的選擇與使用,身體動作的選擇與使用,熟練性與獨創性)。
每個裁判組由一名裁判員(助理裁判員)協助工作,她將確定分差是否有效,並對出界、動作時間和其他有關紀律方面的問題(器械體操服、入場等)進行扣分。

裁判方法

扣分
根據失誤程度將給予以下扣分:
小失誤扣0.05或0.1分
中等失誤扣0.2分
大失誤扣0.3或更多
3.2分值分配和計算
3.2.1分值分配
A1技術價值:0至最多10分(用迭加法)
A2藝術價值:0至最多10分(用迭加法)
B完成裁判:0至最多10分(裁判員公給出扣分的總數
分數計算
最後得分的計算是將三個部分的分數相加(即:A1技術價值+A2藝術價值+B完成的得分)
而助理裁判員的扣分只從完成分(B分)上扣分
場地
場地的規格是13平方米的正方形
出界
個人或集體隊運動員身體任何部位及器械在界外觸地,每次都要0.1分(助理裁判員)。
如果器械出界但沒有觸地不扣分。
運動員必須始終在同一塊場地上完成每套動作。否則扣0.5分(助理裁判員)。

難度介紹

藝術體操集體全能藝術體操集體全能
難度的分值:A=0.10B=0.20C=0.30D=0.40E=0.50
身體動作組
基本組(適用於難度動作)其他組(適用於連線動作)
跳各種移動
平衡小跳、單足跳
轉體擺動、繞環
柔韌和波浪鏇轉

所有跳步難度動作必須具備以下基本特點:
跳步要有一定的高度
空中姿勢固定並且準確
動作姿勢幅度大
跳步缺乏適當的高度,姿勢不固定、不準確,或缺少足夠的幅度,則不算難度,此外還要扣完成分。
確定跳步難度價值的標準
難度價值為A(0.01)的基本難度:跨跳、鹿跳、"哥薩克"跳、結環跳、垂直跳轉體180度、挺身跳和"羚羊"跳。
難度價值為B(0.20)的基本難度:反跨跳(鏇轉和跨跳結合)、屈體跳和分腿跳、有轉體的剪式跳、經跨跳起跳的變身跳、團身跳、屈腿垂直跳轉體360度。
每次將下列動作中的一個單獨動作或一個聯合動作(由下列動作中的2個或是個動作構成)加到基本難度內,則難度價值可增加0.10分、0.20分或更多。
增加一條腿的姿勢或者腿部有限的運動:+0.10分。
在垂直跳時,每次增加180度:+0.20分。
繞軀幹垂直軸鏇轉,每次增加180度:+0.20分
增加軀幹後屈或腿部大的運動:+0.20分
在非垂直跳時,每次整個身體鏇轉180度:+0.30分
若不是基本跳步的一部分,每次通過跨跳部位:+0.10分
平衡
所有平衡難度動作必須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立踵或者單膝完成;
有明顯的停頓;
姿勢固定並且準確;
動作姿勢的幅度大;
平衡姿勢一旦形成就要與器械動作結合,根據難度水平,至少做1個、2個或3個器械動作。
任何用全腳或無明顯停頓所完成的難度動作均不算平衡難度。缺少上述要求中的任何一個,也要扣完成分。
每次將下列動作的一個單獨動作或一個聯合動作(由下列動作中的2個或3個動作構成)加到基本難度內,並且增加器械的技術動作,則難度價值可增加0.10分、0.20分或更多:
無幫助的向前或向側高舉腿:+0.20
有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0.20
無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0.402單膝支撐,高舉腿,同時軀幹後屈:+0.20
軀幹後屈位於水平部位,腿前舉:+0.20
腿和軀幹位於水平部位的向前或向側舉腿:+0.10
支撐腿彎屈:+0.20
支撐腿彎屈,自由腿高舉(無幫助):+0.30
"慢轉"180度:+0.30
支撐腿彎屈"慢轉"180度:+0.40
轉體
所有轉體難度動作必須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立踵完成;
從轉體開始直至結束,身體姿勢固定並且準確
動作姿勢的幅度大。
整個或部分轉體過程中,任何用全腳完成的轉體或姿勢不準確均不處作轉體難度。缺少上述要求中的任何一個,也要扣完成分。
難度價值為0.10(A)的基本難度:阿提九或阿拉貝斯、有幫助的劈腿和鏇轉360度。
每次增加360度鏇轉:+0.10
有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0.20
無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0.40
腿位於水平部位的前舉或側舉:+0.10
無幫助的向前或向側高舉腿:+0.20
在水平部位上下做慢的運動:+0.10
在位於肩的兩個水平部位之間做慢的運動:+0.20
2腿和軀幹位於水平部位:+0.20
軀幹位於水平部位:+0.20
向前或向後的"哥薩克":+0.20
難度價值為0.10(A)的基本難度:腿低於水平部位,軀幹向前或向後彎屈,鏇轉360度,每增加360度:+0.10
難度價值為0.10(A)的基本難度:"巴塞"轉體720度,每增加720度:+0.10
難度價值為0.20(B)的基本難度:阿拉貝斯,支撐腿逐漸彎屈,鏇轉360度
每增加360度鏇轉:+0.10
支撐腿逐漸彎屈,並且軀幹後屈:+0.10
柔韌和波浪
所有柔韌或波浪難度動作必須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用單腳、雙腳或身體其他部位支撐來完成動作
姿勢固定並且準確
動作姿勢的幅度大
難度動作完成時沒有足夠的幅度或者姿勢不固定,則不算難度。缺少上述要求中的任何一個,也要扣完成分。

器械介紹

藝術體操集體全能藝術體操集體全能
繩、圈、球、棒、帶

技術組
兩手握繩的兩端,繩向前、向後或向側擺,做過繩跳或過繩小跳。
拋和接
小拋繩的一端
轉動繩:擺動、繞環、8字動作
註:纏繞螺形和反彈動作是允許的,這些動作與摺疊繩和繩打結一樣不是該器械的典型動作,因此這些動作在編排中不應過多使用。
可作為加分的動作:身體難度動作或身體動作與器械動作之間有一定難度的配合(無大拋)
在一個跳躍難度動作的騰空過程中,雙搖跳過繩:=0.10
在兩個連續的無難度的大跳騰空時雙搖過繩或一組小跳時兩臂交叉搖繩或一次交叉和一次不交叉搖繩=0.10
一組小跳結合身體鏇轉,並且繩向後搖=0.10
用身體不同部位運用繩(手和臂除外)=0.10

技術組:
在身體上及地面上的滾動
繞一隻手或身體的一部分轉動;
繞圈軸心轉動
拋和接
從圈中穿過,在圈上動作
擺動、繞環、8字動作
可作為加分的動作:身體難度動作或身體動作與器械動作之間有一定難度的配合(無大拋)
在跳步難度動作的騰空過程中,在身上大滾動=0.20
在地上一個姿勢或難度動作(雙腿上舉)過程中,在腿上大滾動=0.10
用身體不同部位運用圈(手和臂除外)=0.10

技術組
拋和接
拍球
在身體上及地面上的滾動
擺動、繞環、8字動作、手臂繞環或不繞環的翻轉(球在單手或身體一部分保持平衡)
接:通常是用單手接球,用雙手接球將降低動作價值。然而,下面幾種接法相當於單手接球:
雙手或雙臂在背後接球;
躺在地上雙手接球;
前臂不支撐在胸上或腹上接球;
在一條腿與身體之間接球;
坐在地上,在腿與地面之間,或雙手與地面之間接球。
可作為加分的動作:身體難度動作或身體動作與器械動作之間有一定難度的配合(無大拋)
在跳的難度動作過程中,在身上的大滾動(至少經過身體的二個部位)=0.10
在地上一個姿勢或難度動作(雙腿上舉)過程中,在腿上大滾動=0.10
在跳、轉體或在地上做一個難度動作時,用單腳或雙腳拍球=0.10

技術組
小繞環
小五花
拋和接
敲擊
用手臂的"預擺"、擺動繞環
用器械的"預擺"、擺動、繞環8字動作
不對稱動作
可作為加分的動作:身體難度動作或身體動作與器械動作之間有一定難度的配合(無大拋):
在一個轉體的難度動作過程中拋(雙棒鏇轉)和接棒:=0.10在身體難度動作中,雙棒做不對稱動作:=0.10
在身體動作或難度動作過程中,一組小五花畫一個半圓或一個大圓,並且運動員的面或方向改變:=0.10(半圓)和=0.20(圓)

技術組
蛇形(4-5個波浪
螺形(4-5個環)
運用:"預擺"、繞環、8字動作、拋、小拋、整個身體或身體一部分,從帶形成的圖形中或圖形上面通過。
可作為加分的動作:身體難度動作或身體動作與器械動作之間有一定難度的配合(無大拋)轉體過程中,拉帶拋:在轉體開始時拋,結束時接:加0.10分。
在身體動作或身體難度動作過程中,用螺形畫一個大圓,並且運動員的面或方向有改變:加0.10(動作)+0.20(難度)
在一個難度動作中,傳遞帶(從一個手到另一手):=0.10用身體不同部位(手和臂除外)運用帶:=0.10
特殊藝術性(對所有器械)最多1分
大拋或連拋/反彈用單手或雙手在背後拋=0.10
不有手向任何方向的拋或連拋=0.10
在跳的過程中,從單腿或雙腿下拋=0.10
大拋的接:大拋的特殊接法根據下列標準可以加=0.10或=0.20
繩、圈和帶:
如果在一個身體動作或一個A難度動作的過程中接,則加0.10;
如果在B難度動作或更高難度動作過程中接,則加0.20
球:
如果在一個身體動作或一個A難度動作過程中,用雙手或2-3個身體部位(手除外)接球,則加0.10;
如果在B難度動作或更高難度動作過程中,用雙手或者2-3個身體部位(手除外)接球,則加0.20分;
如果在一個身體動作或一個A難度動作過程中,用單手接球,則加0.20分。
棒:接單棒加0.10、雙棒加0.20。
對所有器械:如果運動員躺在地上或身體向地面彎屈時接(不用手),則加0.2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