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圃

藝圃

藝圃坐落在蘇州市西北的金門附近,始建於明嘉靖(1522~1566)年間。園不大,但做得小巧精緻,也是蘇州名園之一。藝圃的歷史,有些曲折而複雜,數易其主。此園前身是明代袁祖庚所建的醉穎堂。袁祖庚(1519~1590)字繩之,長洲(今蘇州)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1)進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考核官吏、管理司法的官),四十歲後辭官退隱,在蘇州擇地建造宅園,並懸匾額“城市山林”,過隱士生活。

基本信息

簡介

藝圃藝圃
藝圃始建於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為袁祖庚醉穎堂。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為文徵明的孫子文震孟購得,名藥圃。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園歸山東萊陽人姜采,更名頤圃,又稱敬亭山房,後復改名為藝圃。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綢緞同業立為七襄公所。

袁氏謝世後,此園為蘇州文人文震孟(1574~1638)所得,並將此園重加修葺,並易名“藥圃”。文去世後,藥圃衰敗,不久由名士姜(1607~1673)所得,修葺後改名“頤圃”。藝圃之名是姜之子姜實節所改。姜於明末任禮科給事中,明亡後終身以明代遺民自主,不事清廷。其子安節、實節也繼父志,終身不赴科舉。

藝圃藝圃

後來此園又數易其主,但園名仍叫藝圃。清道光十九年(1839),園屬綢業公所。到了民國初,由於經濟問題,園內房屋出租為民宅,藝圃變得支離零落,不堪入目。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藝圃被列為蘇州市古典園林修復規劃項目。在修葺時按“修舊如舊”原則,布局、風格與原貌相近。

概括

藝圃藝圃
藝圃為一頗具明代藝術特色的小型園林,全園布局簡練開朗,風格自然質樸,無繁瑣堆砌嬌捏做作之感,其藝術價值遠勝於晚清之園林作品。從山水布局,亭台開間到一石一木的細部處理無不透析出古樸典雅的風格特徵,以凝練的手法,勾勒出造園的基本理念。藝圃始建於明,名藥圃,清初改為藝圃,又名敬亭山房。

全園占地3967平方米,分住宅、花園兩部分,宅分五進,布局曲折,廳堂古樸,有世綸堂、東萊草堂,園在宅西,面積2830平方米。水池居中,池北以建築為主,有博雅堂、延光閣等,池南以山景為主,臨池處則以湖石疊成絕壁、石徑,既有變化又較自然。池水之東有乳亭,系明代遺構。從水榭南望,山水交融,林木蔥蘢,頗具山林野趣,為園中主要對景。此種池水、石徑、絕壁相結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蘇州一帶造園家常用的疊山理方式。

藝圃藝圃
園布局非常簡潔明了,從北向南為建築;水池——山林,為蘇州園林最基本的布局手法。西南角布置數座小庭園以為輔景,似有通幽之感。造園者根據小園的特點,不求面面俱到,捨去一切繁雜瑣碎的因素,盡心頃力於營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虛凌的園林藝術景觀,以取得“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的效果。

此園的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園林以圍牆來分隔,而是直接臨水,與園林相交融。臨水的水閣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將全國景致盡收限底,是全園最佳的觀景點。水閣與兩側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線,岸線平直開闊,略顯單調,但有利於從建築內部毫無遮隔地感受對面的天然畫境,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效果。

園內環境

藝圃藝圃
今之藝圃範圍,占地5畝。園之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池北以延光閣、博雅堂為主體建築;南部以水池為中心,假山林木,以自然景物為主。園之西南,過了響月廊,又是一組建築,自成一體,包括香草居鶴柴軒南齋等。

全園以水為主體,水面集中,池岸低平,在臨水絕壁與水曲幽院的陪襯下顯得開朗坦蕩,恬淡雅致。藝圃正門有門廳三間。門廳內三曲小弄,通往宅北半部的住宅。由此入園先到博雅堂。此堂面闊五間,中間三間為廳,東西兩間辟成套房。堂內樑柱等為明代之物。此堂在清初為姜氏藝圃中的念祖堂,也是袁祖庚的醉穎堂、文震孟時之世綸堂舊址。博雅堂之南為一小院,四面環廊。院南是一座凌駕於水面的水閣:延光閣。

藝圃藝圃
袁氏時的藝圃,水池廣達二畝余,後來池不足二畝,所縮的就是後來建於水面上的延光閣。有人以為這座建築置於此,使水岸形成一條長長的平直線,是園中景物處理之敗筆。

大水池南是假山,其主體以土堆成,但臨池的一邊卻用湖石疊成,山岩嶙峋,還有突出於池面的危徑石磯。山上林木蔥鬱,自延光閣遠望,顯得層林茂密,將池上碧波反襯得恬淡雅致。相傳當此園為文氏藥圃時,山上有五獅峰;姜氏主園時臨水有十幾座石峰,山上有垂雲峰。如今假山形狀尚存當年之格調。

暢谷書堂在延光閣東側,此名沿用姜氏園時舊名。當時書堂是姜安節講學的地方,坐東朝西,是以上古神話中日出之處為名。書堂朝南,大部分臨池,西北缺一角,有天井,用來採光。書堂南有小方亭:乳魚亭,為明代原物,屬古董了。亭內梁枋上還有彩繪,也是明代原作。亭名中的“乳”,表示飼養的意思。乳魚亭南是個水灣,

藝圃藝圃
水灣深入山麓亂石中。水灣上有拱形虹橋。站在橋上左右眺望,東岸上倚園牆而築的小室叫思嗜軒。姜氏時的思嗜軒原來是在園的西南隅,由於姜是山東人,在那裡種了幾株山東特產棗樹,後其子安節遂在棗樹旁築一小軒,以“思嗜”表示對父親的懷念。

在藝圃的西南,有浴鷗池,此池甚小,與大水池成對比。浴鷗池縈迴多姿,又被兩座精緻的小橋分割,顯得很有層次。藝圃的第二代園主文震孟之弟文震亨(1585~1645)在他的著作《長物志》中認為:“階前石畔鑿一小池,必須湖石四圍,泉清可見底,中蓄朱魚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樹野藤細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脈者更佳。忌方圓八角諸式。”浴鷗池與他的理論相合。池南有低矮的湖石花壇,上植柿、楓等樹,西南角用竹掩去牆壁。小院西為一組“品”字形的建築群,北為香草居,南為南齋,中間為湖石花壇小庭,有門與小院相通。兩廳之西凸出的小室取名鶴柴軒。

藝圃藝圃
這組建築之北為響月廊,此廊溝通南北景區。響月廊本是姜氏園之西廊。“響”通“向”,“響月”即對月之嚮往。此廊斜對園東之暢谷書堂。暢谷為日出前隱伏之處,向月則月尚未出,日月相加為“明”。有人認為藝圃當時對東、西二處建築之命名,寄託著園主人對明皇朝的嚮往。“響”假借“向”,為掩人耳目。可見蘇州園林之文化內涵何等深邃。

藝圃的景象不似大中型園林那樣迂迴曲折,交相對景,而宜於靜觀,宜於玩味。園中為形成開闊之勢,建築物極少,只在水邊點綴“乳亭”,在山林中掩置一六角亭,而將南部的主景區充分展現。水面的布置以聚為主,極為簡潔,僅在東甫和西南角各伸出一水灣,並在水灣處各架石橋貼水而過,形成遼闊的主水面和曲折幽深的次水面。石板橋不設欄桿,低平而貼水。極富自然之趣,與池邊的山石有機結合,似渾然天成。

藝圃藝圃
池南的山林景區為園內各觀賞點的視覺中心,似一橫軸山水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與中部水景區形成了一幽一暢、一密一疏、一高聳一低平的對比關係。從水池兩側可分別通過石板橋而進入山林區,數條登山石徑或沿危石盤折而上,或入怪洞隱遁而去。漸入山林,可見山石磷嶼,高林蔽目,鳴,愈見林深山幽;澗水深深潛流而出,兩岸絕壁夾峙,形成深邃的峽谷;危徑、池水、絕壁三者互為襯托,通過藝術處理,再現自然山水的精華。這座山林是蘇州園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雖在疊石手法上略顯不足,稍嫌瑣碎,但在整體山林的處理上,特別在與樹木的結合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山上的六角亭置於主山峰之後,通過樹林隱約露出亭頂,加深了空間距離感,反襯出前景的高聳。

西南角的兩個小庭園非常簡潔與古樸。重複運用的圓門加強了層次感。而庭園內水池與石橋的處理別具匠心,為園林中較為少見的處理手法,特別是石橋的處理,不設石欄,以粗糙的石條橫臥而成,別具天然情趣。

旅遊介紹

藝圃藝圃

地址: 文衙弄5號

聯繫我們: 0512-67271614

門票價格: 10元(2008.6.5予以確認)

最佳旅遊時間: 春、夏、秋三季最佳

相關圖片

藝圃藝圃
藝圃藝圃
藝圃藝圃
藝圃藝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