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漂

“藏漂”是指在中國西藏地區工作、生活或旅行,但又不屬於西藏居民的特殊人群。他(她)們來自世界各地,某一天他們來到西藏之後被深深誘惑而決定留下來,浪跡於西藏天地間、拉薩市井街頭,只為尋找自己理想中的“香格里拉”,尋求心中曾經有過的遠方。“藏漂”一族是西藏獨特的人文景觀,這些“漂在西藏”的外來者,既體現了拉薩獨特的精神魅力,又給這個城市的文化增添了別樣風韻。

背景

“藏漂”——油畫《乾杯,西藏!》“藏漂”——油畫《乾杯,西藏!》

“藏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些生活在中國內地的人們發現,由於特殊的自然條件,西藏拉薩的流動人口很少,城市既有物質生活必要的舒適性,但又保持了歷史文化的完整性,且不過分功利,是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香格里拉,在藏語裡叫“香巴拉”,是傳說在西藏的一處人間淨土,緣起於十二世紀的時輪經。六世班禪大師也曾寫出《香巴拉王國指南》,在那裡,有雪山、草地、峽谷、森林、湖泊、金礦和純淨的空氣,是人類一切美好理想的歸宿。

很多在內地城市生活的人,偶然來到拉薩,就被這裡的文化風情和生活方式所深深吸引,他們或者像候鳥一樣在居住地和拉薩之間往返,或者乾脆放棄從前的生活,以散淡的心情留在拉薩享受自由而輕鬆的生活。據本地的文化人士觀察,“藏漂”的流動性很大,每年保持在二三百人。

概念

“藏漂”是一類在拉薩生活和工作,有強烈理想追求和文化特質,但又不屬於西藏居民的特殊人群。“藏漂”按實際意義理解,應該實指旅遊於藏域境內的一族人。儘管甘南青海甘孜阿壩康定也是藏區,可一但提到“藏漂”,自然讓人聯想到西藏,想到拉薩。

特徵

藏漂藏漂

一是有“西藏情結”的人。他們喜歡高原的藍天白雲和純樸民風,渴望自由自在、沒有壓力的日子。當這種“渴望”積澱到一定的程度後,他們就會辭去在內地的工作,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到拉薩一邊打工,一邊遊玩,本地人稱他們“藏漂”。他們其中一部分人租房,開個小家庭旅館或是小酒吧,藉以維持生計;也有一部分人進入藝術、文學等比較感性的行業。

二是有專業技術者,以賺錢為目的,衝著西藏高薪而來。這種人在酒店業、礦山開採或是建築、家裝行業比較多。他們一般只工作半年,下半年就回內地了。

三是本地農牧民的孩子。國中或是高中畢業後,不願呆在農村,便來拉薩打工。只要能吃苦,工作還是比較好找的。在各個建築工地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四是外地來的朝聖者。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堅定不移的信仰,發誓用身體丈量漫漫朝聖路。到拉薩後,有的朝聖者會因經濟困難而找個短期的工作,積攢一點錢後,又會踏上新的征程。

心態

第一種“藏漂”和最後一種“朝佛短工”在西藏的打工者中,算得上是最有特色的。他們生活都極其簡單,住的地方也大同小異:喜歡租住老式居民樓,特別偏愛八廓街或是靠近八廓街的地方。因為離寺廟近,又能跟本地人接觸。他們不太講究工資的多少,但工作時間不能長,方便隨時出遊或是拜佛

頻繁的調換工作在“藏漂”里也常見。他們千里迢迢,背井離鄉來拉薩工作,圖的就是個心情愉快。如果工作或是周圍的人事讓他們感覺不好了,心裡覺得委屈了,立馬就會辭職走人,再高的薪水也留不住他們。

“藏漂”們對中國內地都市節奏快、壓力大的生活方式心生厭倦,或者在情感生活中受到傷害的人們,他們試圖在拉薩這方“淨土”上得到慰藉,治療精神“傷口”,此外,受到西藏獨特文化吸引的自由藝術家,以西藏的自然景觀、宗教歷史、民間風情作為創作的資源和靈感;有錢而有閒的旅行家——“驢友”,定期聚在一起到西藏探險觀光。

態度

一位“藏漂”在徒步墨脫的途中一位“藏漂”在徒步墨脫的途中

在許多“藏漂”心中,或多或少都是帶有“在路上”的價值取向的。在他(她)們人生觀念里,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夢想在遠方,需要他們去不斷探尋。漫遊的傳奇故事是他們所嚮往的,與父輩一代相比,他們有些叛逆,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較為欠缺,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感受。“在路上”成了一種象徵,代表自由理想

在西藏的“藏漂”里,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不談過往、不問家事。有很多人交往很長時間了,彼此卻不知對方是那裡人、叫什麼名字,平時稱呼的都是到西藏後自己或者同類隨便取的雅號。在這群人中,雖然其無論社會閱歷、教育背景和思想行為方式都有很大差異,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都有較強烈的精神追求,都受到西藏乃至拉薩城市文化的強烈吸引。

影響

“其實你在你家裡,在北京,在哪個地方都可以夢到香巴拉,尤其是香巴拉的概念。很重要的問題是如果一個人打坐、靜下來的目標不是到寺廟裡呆一輩子,而是要把這些平靜的思想帶出去,發揮在你每天的生活-----每天煩惱的生活中,就是把這個生活變得不煩惱。其實這就是香巴拉。”“藏漂”們喜歡高原的藍天白雲和純樸民風,渴望自由自在、沒有壓力的日子。

2000年以來,經常有“驢友”、“背包客”腳踏車走西藏的報導見諸報端。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西藏,這個詞在很多內地人眼裡,開始由神秘走向具體,由遙遠走向親近。西藏,因其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因其獨特原始的人文景觀,成為眾多熱愛旅行的人們心中的“天堂”、“聖地”。

當他(她)們來到西藏後,為西藏閒適的生活方式所吸引,為雪域高原人們的善良淳樸所打動,就有了定居拉薩的想法,並行動了起來,成為一名“藏漂”。他們的出現,成為古城拉薩的一道獨特人文景觀,同時,對於宣傳和推介西藏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民間,產生了廣泛的積極影響。“藏漂”已經成為拉薩的一個重要的亞文化現象。

觀點

西藏當地的文化人士認為,拉薩所擁有的深厚歷史傳統將與社會現代化形成良性互動,拉薩將在發展過程中仍然保持獨特的文化和生活價值取向,仍將是現代人的“心靈淨土”。選擇“藏漂”,就是選擇了一種拒絕平庸、不甘人後的人生態度,就是選擇了一種不斷奮鬥、積極進取的生活方式。

專家認為,城市發展幸福度的高低,並非取決於城市近年的發展速度的絕對值,也非取決於城市的GDP總量,而是取決於城市的發展變化是否更容易被居民所感知。拉薩具備了這些因素,理所當然成就了“藏漂”這一群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