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薊

藍薊

藍薊,是一種來自歐洲的紫草科、藍薊屬草本灌木植物。拉丁學名:Echium vulgare。它會在北美東部的乾燥田地和路邊生長。性喜陽光,不耐濕熱。藍薊可以長到一到三英尺(30到90厘米)高,並有著巨大的鐘形藍花和劍形的窄葉。 藍薊是二年生草本,全體披灰白硬毛,單葉互生,圓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cm,中脈明顯,花有藍、紫粉紅、白色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藍薊 藍薊

初開時為簇聚的圓錐花叢,後來漸變成圓錐花序。基部粗達8毫米,有開展的長剛毛和密短伏毛,不分枝或多分枝。

基生葉和下部葉條狀倒披針形,長達12厘米,寬達1.4厘米,基部漸狹成柄,兩面有長糙毛;莖下部以上葉無柄,披針形。

花序狹長,有密集的花;苞片狹披針形,長0.4-1.5厘米;花萼長約6毫米,有長硬毛,5裂至基部,裂片條狀披針形,果期增長至10毫米;花冠紫藍色,斜漏斗狀,長約12毫米,外面有短柔毛,5不等淺裂,上(後)方的裂片最大,其他的較小。

雄蕊5,生花冠筒下部,伸出花冠之外;子房4裂,花柱伸出,有短柔毛,頂端2裂。小堅果4,生平的花托上,卵形,有疣狀突起 。

生長環境

藍薊 藍薊

性喜陽光,不耐濕熱,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也耐瘠土。

發芽適宜溫度為18-22℃,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播前浸種5-8小時,種子發芽嫌光,充足光照下14-21天發芽。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北部;廣布於歐洲和亞洲西部。生長於低山山谷草地。在北京、南京等城市有栽培。

植物文化

名稱由來

公元12世紀法

藍薊 藍薊

國的女性僧侶蓮卡爾達之花。自古以來,基督教里就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這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

藍薊花也稱藍刺頭,屬菊科。在希臘神話中,大地女神對多才的克利斯心生愛慕,一心想找機會向這位能吟詩作曲,又是狩獵高手的牧羊人訴說情意,哪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飽受單戀的悲痛之餘,將自己化作藍薊花來表示“心如針痛”之苦。在西方,被稱為“受祝福的薊”的花種,相傳是聖母瑪麗亞將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取下來後埋在地上長出來的植物。

生日花:藍薊

藍薊 藍薊

公元12世紀法國的女性僧侶蓮卡爾達之花。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聖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和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當時大部分的道修院都位在南歐地區,而南歐屬地中海形氣候,極適合栽種花草。

藍薊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這種花所紀念的聖人,是名元12世紀的法國貴婦---聖蓮卡爾達,她在丈夫去世之後看破世間一切俗事,歸入貝尼迪克教派,成為一名僧侶,苦修道行。

花語

未開花 未開花

公元13世紀,蘇格蘭城堡遭到丹麥軍隊的突襲包圍,這支丹麥軍在行進的途中,不小心誤闖薊花,由於遭藍

薊花的剌札到,疼痛不已而發出哀叫聲。結果被蘇格蘭軍察,隨即起來擊,最後大獲全勝。蘇格蘭人為了紀念這場戰爭勝利,而把藍薊花視為國花。這花的花語是“老天何佑”。在這一天出生的壽星,是受到老天特別眷顧的天之驕子,不管在業、事業或感情方面都是一帆風順。

誕生石:珍珠

珍珠的歷史非常久遠。在印度,從公元前500年王公貴族就把珍珠視為最高級的寶石,加以珍藏,歐洲則在公元前300年左右。

中國,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人把它當成貢品獻給君王。在日本,珍珠大約從太古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日本書紀”、“萬葉集”中,都留有歌頌珍珠的文章。從生長在蔚藍海水中的珍珠貝口中取出的珍珠,具有神秘的光芒。有人稱它為“月的水滴”、“人魚的眼淚”。不貞是東方或西方,都有許多邊於珍珠的故和傳說。

傳說

在有關珍珠的傳說中,最有名的應該是克麗奧佩脫拉的故事。古埃及被羅馬軍占領時,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成為羅馬將軍凱撒的愛人。凱撒死後,埃及豔后設宴邀請武將安東尼。在豪楮的酒宴中,埃及豔后取下她的一對珍珠耳,分別溶在醋的金杯里,然再入美酒。爾她舉起一杯敬安東巴,願“羅馬和埃及永保繁榮”。當她要再喝對另一杯時,卻因此彼的愛太強烈而止。另一杯酒的耳環,說流到羅馬,而且成為萬神殿中維斯的耳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