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布印染

藍花布印染

藍花布印染---農家自織的土布通過布印染的獨特技藝,花布圖案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情,融美術、雕刻、印刷、印染化工等與一體,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結晶。藍花布印染歷史悠久,它經歷了唐朝的孕育、初創期,元、明、清的成熟期,以及民國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鼎盛期,到改革開放時期的衰落期。藍花布印染過程工序相當繁雜,每印染一匹布,要經過7道工序,還要注意天氣情況,選天晴日子方好:收布、做記錄、拌漿、染花布、染青、斜撕布、刮灰。

基本信息

概述

藍花布印染藍花布印染
在漢晉期間就傳入仙居。仙居藍印花布選料獨特,布坯為俗稱“家機布”的農家自織的土布和俗稱為“湖布大布”的機織粗布(湖北產)。面料布質厚重,堅固耐用,冬暖夏爽,舊時農家嫁女兒,藍印花被是必需嫁妝。

特點

仙居藍花布印染的花布技藝獨特,其所用的礬漿壓印防染法在中國傳統的印染技術中獨樹一幟,它融美術、雕刻、印刷、印染化工等與

藍花布印染的花布中式上衣藍花布印染的花布中式上衣
一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結晶。花布圖案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情,柔切、自然、清新、美觀、秀氣典雅,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仙居藍花布印染瀕危狀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帶來了市場繁榮,各種化纖織品供不應求,粗布極少,也沒有人使用。家庭式印染幾乎沒有生意,真正意義上的印染作坊也沒有,年輕人對印染接觸甚少。通過挖掘、調查,目前尚有幾為老藝人還能從事這項技藝,印染工具不全,花版品種少,只有9種。

印染技藝

藍花布印染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一門融生活與藝術於一體的技藝,早在《光緒仙居縣誌》就有記載。

藍花布印染技藝藍花布印染技藝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計518項),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成功入選,編號:Ⅷ—24。

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花,又稱靛藍花布,俗稱“藥斑布”、“澆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最初以藍草為染料印染而成。藍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漿烤藍,採用全棉、全手工紡織、刻版、刮漿等多道印染工藝製成。
具體操作:從蓼藍草中提取藍作染料(靛藍),把鏤空花版鋪在白布上,用刮漿板把防染漿劑刮入花紋空隙漏印在布面上,乾後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鐘後取出氧化、透風30分鐘,一般經過6至8次反覆染色,使其達到所需顏色。再將其拿出在空氣中氧化,晾乾後颳去防染漿粉,即顯現出藍白花紋。因為是全手工印染,乾後的漿不免會有裂紋,形成了手工藍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紋,而現在的機印花布或沒有採用傳統的技藝的藍印花布則藍白分明,毫無手工的痕跡,因此對傳統技藝的保護迫在眉睫!藍印花布的圖案吉祥喜慶、為近世三百年來平民百姓所喜聞樂見。
藍印花布一般可分為藍地白花和白地藍花兩種形式。藍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塊花版印花,構成紋樣的斑點互不連線,例如:梅、蘭、竹、菊。

藍花布包  粗麻布包藍花布包 粗麻布包
白地藍花布的製作方法,常用兩塊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蓋版”。蓋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連線點和需留白地之處遮蓋起來,更清楚地襯托出藍色花紋。另一種印製白地藍花的方法,是以一塊單獨的印花版襯以網狀物,花版的紋樣無需每處連線,刻好後用膠和漆將花版粘牢在大面積的網狀物襯底上,然後再刮印漿料。有的藍印花布還是雙面的,這就需要在正面刮漿乾透後,利用拷貝桌在反面對準正面紋樣再刮漿一次,這樣染後就可得到雙面的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是一種曾廣泛流行於江南民間的古老手工印花織物。她那樸拙幽雅的文化韻味,在我國民間藝術中堪稱獨樹一幟,千載之下散發著東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