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碳匯

藍色碳匯也叫海洋碳匯是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藍色碳匯是成本較低、技術可行、又可帶來多種效益的減碳手段,不僅可以改善高碳環境,而具有益於發展中國的藍色經濟,可帶來“雙贏”效果。

概念

藍色碳匯藍色碳匯

藍色碳匯,也叫海洋碳匯,是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壓高於表層海水時,藉助波浪攪動作用,二氧化碳從大氣進入海水,並以碳酸鹽形式存儲,形成海洋碳匯。

海洋在全球的碳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作為一個巨大的碳匯,海洋不僅能長期儲存,還可以對二氧化碳進行重新分配。地球上約93%(40萬億t)的二氧化碳儲存在海洋中,並在海洋中循環。

世界上捕獲的生物碳(或綠碳)中超過一半(55%)是由海洋生物捕獲,而不是由陸地生物完成的,因此,這種碳匯被稱為藍色碳匯。

實現形式

藍色碳匯有兩種實現形式:

一是物理泵,既:二氧化碳從大氣——海水表面——深海的水動力輸送過程;

二是生物泵,既: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將無機碳轉化成有機碳,並通過食物鏈能量傳遞,一部分海洋生物被人類收穫利用而實現“碳轉移:;另一部分隨著生物代謝和死亡,形成顆粒碳沉積于海底。

意義

藍色碳匯藍色碳匯

藍色碳匯不僅包括藻類貝類等養殖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和大量濾食浮游植物從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過程和生產活動,還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貝類、藻類型食的魚類、頭足類甲殼類棘皮動物等生物資源種類通過食物網機制和生長活動所使用的碳。

雖然這些較高營養層次的生物可能同時又是碳源,但它們以海洋中的天然餌料為食,在食物鏈的較低層大量消耗和使用了浮游植物,實質上是從海洋中淨移出了相當量的碳。

簡而言之,在海洋中凡不需投餌的的漁業生產活動,就具有碳匯功能,可能形成藍色碳匯,也可稱之為海洋碳匯漁業,如藻類養殖、貝類養殖、增殖放流以及捕撈業等。

中國的海水養殖以貝藻類為主,1999年-2008年間,通過收穫養殖海藻,每年從中國近海移出的碳量平均為34萬t;而通過收穫養殖貝類,每年從中國近海移出的碳量平均為86萬t。兩者合在一起,10年間總計4400多萬t。如果按照林業使用碳的算法計量,中國海水貝藻養殖這10年對減少大氣二氧化碳的貢獻相當於造林500多萬hm2,直接節省造林價值400多億元。

因此,積極發展以淺海貝、藻養殖為重點的藍色碳匯,既可以改善中國的水生生態狀況,推進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增值事業,又可以增加碳吸收和固定,為能源、加工業、交通運輸和旅遊業發展創造條件,擴大中國未來的排碳權空間,服務於國家氣候外交。

另外,發展藍色碳匯是一項一舉多贏的事業,不僅為百姓提供更多的優質蛋白,保障食物安全,同時,對減排二氧化碳和緩解水域富營養化有重要貢獻,在發展低碳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很大的產業潛力。

發展路徑

碳匯市場和碳匯項目可以考慮的三個主要路徑:

碳匯技術

藍色碳匯藍色碳匯

碳匯技術是指通過碳捕捉技術,將大氣層中的工業和有關能源產業所生產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再通過碳儲存手段,將其封存到與大氣隔絕的地方。日前(截止2012年)中國的碳捕捉技術比較成熟,但是碳儲存技術還有待研究,總體上碳匯技術尚末成熟。需要發展的碳匯技術項日包括:

(1)漁業固碳技術;

(2)養殖系統增匯技術。海水養殖是碳匯漁業的主體部分,有望成為綠色低碳的戰略性新興示範產業;

(3)海洋牧場漁業低碳技術。海洋牧場是人為在特定海域營造適合海洋生物生長與繁衍的優良環境,利用生物群體控制技術,結合現代化管理技術,建產可控的海洋生態系統,在保護與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同時,又使漁業資源得到增值;

(4)典型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及固碳技術。

碳匯市場

建立碳交易和補償機制。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通過碳交易把藍色碳匯的功能發掘出來,通過產權交易把海洋貝藻等養殖的碳匯像林業碳匯一樣交易,建立“藍碳”交易,列入碳排放交易制度。

碳匯項目

以項目的方式,對以碳信用交易為目的漁業生產活動所需的準備條件、實施程式和評估模式的綜合安排。可以措鑒林業碳匯項目的各種機制和制度,來建立和逐步完善漁業碳匯項目,以實現增加藍色碳匯的目的。

必要條件和發展方向

必要條件

藍色碳匯藍色碳匯

1、應該加強海域生態環境保護,恢復海洋的植物生境,不斷擴大海島、海濱一帶海洋植物面積;

2、密切關注生物種群的數量、活動生長規律的變化,做好科學的監測、預測工作,從而實現對海洋植物的收割和海洋魚類的捕撈在其數量和時機上科學有序;

3、加強海洋環境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加強海洋生態恢復技術的研究與實踐,提高海洋防禦生態災害的能力,最終為發展藍色碳匯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環境。

發展方向

1、應該重點發展經濟藻類養殖,建立人工藻礁增殖區,修復藻床及生物環境,有效地利用海水資源,適當開闢大型經濟藻類的養殖區域;

2、拓展貝類養殖區,構建貝、藻複合養殖模式,呈現多營養及養殖種類並存的形式,實現碳的匯集、存儲和固定的系列化;

3、濾食性水生動物的增加也能加快水體中生產力的利用,可以通過大力發展海洋增值措施,積極開展生態養殖;

4、開發海洋循環經濟的新模式,根據海域的容納量,把不同營養級的種類組合到一起實現低碳養殖;

5、增加投放可促進固碳作用的人工魚礁數量和相應的漁業資源增值放流數量,選擇適宜增值品種,充分利用現有種苗繁殖場、馴養場,通過低播增值、人工增值放流等手段全力推進海洋牧場的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